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场针对朱载圫的阴谋正在悄然而至。

但此时的朱载圫却是丝毫不知,现在锦衣卫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九边大案上,而刚刚回京的郑林也正在进行九重天的内部改革。

九重天是朱载圫最后的杀手锏,所以朱载圫是决不允许它游离于皇权之外的,而九重天这次改革,最重要的一点,便是由一个监督部门变为了实施部门。

对于一些严重损害国家利益的人或事件,九重天有先斩后奏之权。

另外他们还担负起了培养整个帝国情报系统的重责,随着社会的发展,情报手段也需要更新换代,比如现在九重天已经开始训练用战鹰来代替信鸽传递消息了。

还有军令的解密等,自从姜太公创立阴符以来,上千年过去了,情报传递方式竟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忍无可忍之下,朱载圫提出了密码对应表的概念,现在九重天正在重点研究此事。

安民宫内,朱载圫正带着自己的智谋团和内阁等人商议此战的善后事宜。

会议开始后,朱载圫先是颁布了对有功之士的封赏,王琼劳苦功高,进爵临兆侯,仇鸾的这个咸宁侯也增加了五百石的俸禄,张永进爵安化伯;杨镇进爵巩昌伯,刘豫等叛官官降三职,戴罪立功。

当文官一辈子也不一定能混上一个爵位,但是当武将,只要一场胜仗便可封爵,这其中的差距一目了然。

对此,朱载圫其实也是有私心的,那就是增强武将的势力,保持文武平衡,毕竟一条腿走路可不是长久之计。

现在随着文官势力的不断变强,武将们的地位也是越来越低。

尤其是到了大明后期,那些武将们上的奏章,根本就没脸看。

比如大将、副将给兵部、兵科的官员上手本时,比较讲究身份的人,自称“门下小的”;脸皮厚一点,自称“门下走狗”。

至于那些守备、把总以下的武将,给兵部书办送礼时,在礼帖中要用小字写上“沐恩晚生”。

封赏了有功之臣,那下一步就要进行惩罚了,十几家通敌的商贾家产全部被抄没,其嫡系子弟均被斩首示众。

彭城伯、惠安伯、永康侯三家勋贵也被牵连其中。

其中永康侯乃靖难功臣徐忠的后人,彭城伯、惠安伯则是朱高炽小舅子的后人。

朱载圫冷冷的说道:“诸卿,朕今日在《大明律》上新加一条卖国罪,只要触犯此罪之人,一律实施大辟之刑。”

“诺,皇上。”众臣拱手拜道。

相比那些敌人,这些内奸最可恨。

有能力或能力大的人当了汉奸,由于存在某种社会影响、社会地位,因此容易给人产生“某某人都放弃抵抗,我为什么还要抵抗”的错误想法。

虽说有能力或能力大的人当汉奸,对于底层民众来说影响不大,但是处于底层的汉奸就不好说了,他们直接与民众打交道,因此危害也是直接的。

所以对于汉奸,朱载圫是见一个就杀一个,绝不留情。

杨廷和站出来缓缓说道:“皇上,既然王师已克河套,依老臣之见,需要从全国各地征召流民进驻河套,流民早一日进驻,大明便会少一丝风险,河套也会更加稳固。”

流民的问题一直困扰大明多年,现在有了这个机会,杨廷和等人便迫不及待的想将这个毒瘤割掉。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国家,而且中国的农业非常脆弱,这么多年以来,没有什么飞跃的进步,还是以刀耕火种为主。

稍微有一场天灾,便会造成无数的流民,这些人是社会上最不稳定的因素,很多时候朝廷也拿他们没办法。

而一旦流民成灾,贫穷的普通化就是暗示天下快要发生大乱了。

历史已经多次证明:因贫穷而作乱的,多由流民发动。

他们没有“身家性命”,而生活又不安定,生的快乐既未尝过,死的苦痛也就不恐怖了。

所以他们敢于冒险,他们个人虽然没有势力,而成群结队之后,就可以横行天下,成为人人惧怕的流寇。

流民在中国历史上曾扮演过重要的角色。

因为他们常常变为流寇,变成流寇后,他们会先向最没有抵抗力的农民进行劫掠,农村破坏之后,他们就会把目光盯向城镇。

这样一来就成了一个无解的死循环,农民继续变成流民,流民继续劫掠农民,最后流民的力量庞大到一定地步之后,王朝也就走向了终结,最终被别的势力所取代。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皆是如此。

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王莽时代的赤眉、绿林起义、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唐末的黄巢起义等,虽说最后坐天下的不一定是他们,他们的所作所为也经常是为他人作嫁衣,但不可否认,他们是王朝最终的掘墓人。

因为他们的存在,使中央政府疲于奔命,朝祚因之断绝。

朱载圫皱眉回道:“朕的意思是先进行军制改革,待九边新军成军后,再移民河套,现在安排那些手无寸铁之力的流民去河套,那和谋杀有什么区别?”

杨廷和咬着牙回道:“皇上,此事刻不容缓,老臣觉着可以一边改革军制,一边移民。”

朱载圫把目光投向了国库的大管家杨一清。

杨一清站起来回道:“皇上,咬咬牙,可以挺过去的。”

“王先生,你兵部可有意见?”

王守仁摇了摇头道:“臣和两位阁老意见相同,先民后军。”

朱载圫叹了口气道:“既然如此,那朕就赌一把吧。”

“皇上圣明。”众臣拱手拜道。

“王廷相。”

“臣在。”

“明发圣旨,成立宁夏布政司,宁夏布政司包括临兆府、巩昌府及河套的云中府、五原府四府之地,治所宁夏镇,王琼任宁夏总督一职,兵部优先训练宁夏新军,依朕之意,宁夏新军不得少于十万人。”

“诺,老臣遵旨。”王守仁拱手应道。

“全国遴选流民移居宁夏,朝廷提供种子、粮食、房屋,三年免税,现在宁夏、固原两镇已经成为了腹地,也该挪出九边重镇了,把新成立的云中、五原两府纳入九边重镇。

另外在九边各镇重新设立知府一职,知府管民,总兵管军,互不干涉,霍韬任甘州知府,其它地方,众臣可自荐,待吏部审查合格后,即刻上任。”

“诺,臣等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