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最近观摩了一部非常不错的电影------《年会不能停》。它是一部反映时代特征和社会现实的喜剧片,里面有许多荒诞不经,让人捧腹大笑的笑料,也有不少让职场人感同身受,哭笑不得的心酸场景。

对于我来说,这部电影除了让我度过了快乐的一两小时,还让我不由地回忆起我工作二十几年来经历过的那些年会。

我来深圳的第一个年会,那时我刚顺利通过我人生第一份工作的三个月试用期没多久。工厂的年会很简单,就是吃饭加抽奖。因为工厂人多,年会分成了两批,工厂老板和高层管理人员接连两天分别和工人和文职人员开年会。因为工人人数多,工人的年会就在食堂举行。而文职人员不到百人,厂长和秘书早早就订好了当时流塘村里最大的那个酒楼,满满一层楼,非常地风光。

那天的伙食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了,但是大家,尤其是平时经常对伙食抱怨的工人们心思都不在吃上了。他们不少人老早就打听公司今年年会什么时候举办,有多少奖品,奖品的设置这些问题。

记得那时奖品分成纪念奖、一等、二等、三等和特等奖,纪念奖是五十的港币红包,人人有份,进年会现场就会发;三等奖是两百块的港币红包,大概有5%的中奖率;一和二等奖都是一些家用电器,特等奖是几个金手镯,整体中奖率大概是10%,中奖几率还是比较大的。因此大部分要提前回老家的人都会选择在年会结束后才离开。

所有人都耐着性子边吃饭边听老板们和高层经理们讲话。讲话一结束,大家都激动地鼓掌。大家对还在不断上的美食也没了兴趣,只是紧张地拿着自己的号码牌,催促着主持人赶紧开始抽奖。

抽奖从三等奖开始,开始五个五个抽。抽到奖的人即开心又有些失望,因为没有抽中大奖的机会了。没中的更加紧张了,有些人还做出给自己号码吹气等各种动作。越往后,气氛就越热烈。人声鼎沸,在特等奖时达到巅峰。

终于特等奖也全部抽完了,中间的那几个幸运儿欢喜雀跃,其他人都羡慕地看着他们。没中奖的人失望极了,就想着离开。这时主持人突然说道:“大家还想不想抽奖呀!”

“想!”没中奖的人们大声回应着。

“让我们让xx、xx、xx、xx(公司老板们和高层管理者们)单独给大家包几个红包,继续抽奖好不好!”主持人更大声地对着台下说道,但是转头笑着对着台下第一排的老板们和高层管理者们。

“好!”大家激动极了,满怀激动地看着第一排的老板们和高层管理者们。

于是在万众瞩目下,老板们和高层管理者们掏出崭新的港币交给主持人,主持人分成十份,塞进红包里。看着他们娴熟的样子,众人明白过来,这是早已准备好了呀!

“十个两千的港币红包!大家要不要呀!”他大声地对着台下说道。

“要!”大家扯着嗓子叫着。

没多久,新增的十个港币红包一下子也抽完了。大家虽然意犹未尽,但主持人宣布今年年会就此结束,只能期盼来年的运气了,有些人三五成群地离开了,有些人围着中奖的同事,祝贺着,或是帮着一起拿奖品。

那一年我虽然也没有中奖,但是那时刚工作几个月,什么都还很新鲜。我在年会上又吃到了好多广东的特色菜,怀揣着几个月工资加上年终奖攒下的两千多块钱“巨款”,只想着感觉过完年会,工厂就放假,我就可以马上可以回家过年,和家人团聚渡过十几天的假期了。

但是第二天下午,厂长让秘书告诉我们,他单独请我们这些办公室里面的同事们晚上吃饭和去夜总会唱歌。那天晚上,他请大家在年会的酒楼大包间里吃饭。我本来觉得年会的菜品已经很好了,厂长的这顿饭更加地刷新了我的认知。我第一次吃到了鱼翅、鲍鱼和燕窝。我开心极了,而阿莲和阿香却司空见惯了,一问才知道,这个酒楼就是流塘村委开的,而厂长作为流塘村委里面的重要人物,基本每年都会请大家在这里吃几次。

因此除了我和那年入职的另外一位同事,大家都对吃的没什么兴趣,都在问厂长,吃完饭后又去哪里玩。厂长笑笑,没回答,只是让大家赶紧吃好喝好。

吃完饭后,厂长叫了几辆车,带着我们去了当时宝安最大的夜总会。夜总会富丽堂皇,客人看起来都很有钱,还有不少外国人,里面的服务员也都很漂亮和时尚。

厂长早已订了两个包间,一间男同事,一间女同事。男同事那边点了不少洋酒,还拿出了说自己珍藏的雪茄。女同事这边也整了不少花花绿绿的鸡尾酒、小吃和果盘。还让大家不要客气,有想吃的自己点。那时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大家那么尊重厂长了。

唱歌的时候,虽然我那时广东话说的还不算太好,但是因为大学里特别流行beyond、陈慧娴、王菲等粤语歌,我爱好唱歌,所以学着不少歌曲,刚好用上。大家都夸我唱的不错,尤其厂长说:“没想到阿英又写的,又唱的,英文还好。”还打趣地和同是本地人的秘书说:“看看我们村里有没有合适的,给阿英介绍一个呀!”

大家起哄让我给厂长敬酒,可是当我端起鸡尾酒酒杯敬酒时,厂长说:“给你们吃个劲点的。”

只见他叫服务员说了什么,没多久,服务员端来了好多一样大的酒杯和好多鸡蛋。在我们疑惑的注视下,把两个蛋打到酒里,递给我们。厂长说:“今年过年一直加班,大家辛苦了哈!尤其是你们这些美女哈,这个酒美容养颜,大家干了!明年继续努力!”

大家无奈又忐忑地端起酒杯,和厂长碰了杯,一起喝下去。没想到居然还挺好喝的,才知道厂长又在逗大家了。于是大家又愉快地继续唱歌,玩耍起来。

不过都是女人,互相敬酒后,玩了没多久就想回家了。可是男人包间里热火朝天,拼酒玩色子抽烟唱歌不亦乐乎。厂长就叫了两台车让我们先走了,结果我们出来走到大厅时,看到有两个女孩和几个鬼佬,似乎像喝醉了一样,有两个在大厅中间的t型台上大吵大闹,有几个在下面的座位上傻呼呼地,眼神涣散,一动不动地。

我指着她们对阿香说道:“喝醉了!太难看了!”

阿香却嗤之以鼻地说道:“吸冰了!离他们远点!”

“啊!吸冰!吸毒吗?”

“是呀!傻女!”

“啊!你怎么知道的!”

“很常见呀!你以后来这种地方,千万要小心男人给你吃的东西!”

“啊!这么恐怖呀!我以后再也不来了,我也来不起!”

这是我工作在外的第一次年会,没有太多惊喜,但是长了不少见识。就在我以为年会都应该如此时,我在第二家工厂---那家数一数二的眼镜厂时的经历让我明白,不是所有的老板都那么重视员工,重视年会的。

这家眼镜厂的年会就在厂里的宿舍区举行。年会的伙食并没有升级,还是按照既往潮汕人过年的传统吃饭,水煮或是清蒸的,让人并无太多胃口。大家吃完饭后,每个人搬自己的凳子来到操场等着抽奖。抽奖也是很鸡肋,不到5%的中奖率,一二三等奖也是些不贵的平常小家电,让大家没啥兴趣。因此,同事们私下里都说老板很“孤寒”(粤语,小气的意思)。

不过老板很深谙普通人的心态,知道打工仔都会互相比较每个厂的大奖。因此最大的特等奖经常会设置成附近厂(尤其是眼镜厂)中最大的奖,我在那个厂里的两次年会都是几个价值上万的黄金生肖。因此其他厂的打工仔们聊到年会大奖时,听到我们的特等奖,总是羡慕不已。

我在眼镜厂的那两年,运气平平,从没中过奖。但是工厂那两年出了个传奇人物,那经历让人啧啧称奇。

有个潮汕的阿姨,40~50岁了。生性好赌,听说在老家输了很多钱,欠了一屁股的债,就跑来深圳打工,在我们厂的食堂做清洁工。但是来深圳还是死性不改,这边流行一些不合法的“外围彩”,她领了工资就会去买。工厂包吃包住,阿姨的工资基本上都买这些“外围彩”了,但是一如既往地输多赢少。

然而那一年的年会上,她中了特等奖!阿姨觉得自己好运来了,兑奖后立马又去买“外围彩”。结果第二天开奖,她居然又中了头彩!于是她第二天就辞职了,带着十几万的钱回乡下过年挥霍去了。大家都以为她发财了应该不会回来上班了。没想到五一劳动节后,她又回来上班了!原来,好不容易中的钱又在老家赌博败光了!

第二年年会她又早早坐到前排,结果她又中了特等奖!她把生肖黄金赶紧贱卖出手,跑去全押买“外围彩”。不过这次运气可没那么好了,啥也没中!黄金特等奖也没了,春节过后只好乖乖地回来继续打工。第三年我也离开了,就无从知道后面这个阿姨手气如何了。不过在我还没离开时,经常能看到她在上晚班之前,还在“外围彩”小店那里填单买彩。赌徒真的很难戒赌的!

离开工厂进了我的第一家It公司,因为那家公司那年好不容易拉到点投资,业务刚走上轨道。而且公司除了我们这十几个年轻的It工程师,其他人都在外面跑业务,所以并没有组织年会。而第二年底前因为业绩不好的原因公司大裁员,几近倒闭,我也因此离开。

第二家It公司,那家外企外包公司,第一年进去时也刚成立没多久,总共不超过五十人,因此也没有组织年会,只是让几个大佬组织各自组员在年底吃了个大餐。不过第二年因为公司业务扩张,员工数超过了两百人,还搬到科技园里的新办公室,公司更规范和完善了,加上在深圳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于是有了公司的第一次年会。

在那家公司我工作还算挺顺利的,升职加薪,还交到了不少朋友,心情还是挺愉悦的。所以公司鼓励大家报年会节目时,我很积极地报了我工作以后第一个上台的节目。

本来打算唱个歌就行了,但是看节目单初稿时发现还有几位同事也报了单人歌曲。那时我就想改改,换个和他们不一样的歌曲。想来想去却没有头绪。有天突然听到电视里在放黄梅戏曲。小时候妈妈就爱看黄梅戏,不单自己喜欢唱,还教我唱。因此我从小就会唱些黄梅戏的经典曲目,如《天仙配》、《对花》、《女驸马》等。因为只有《女驸马》有单人片段,所以我就把原定的流行歌曲改成了《女驸马》。

年会那天,提前去场地彩排。虽然在大学时是文娱委员,经常参加文娱活动,但是毕业三四年没登台这种正式唱歌了,还是挺紧张的。调整了一会,彩排还算顺利。为了不影响妆容和声音,在我上台之前,我都没吃东西。快轮到我时,我从台后望着下面的同事们还是挺紧张的。不过年会的主持人,也是我们的hR同事,不断地鼓励我,我自己也在给自己不断打气,终于正常地发挥,顺利地完成了我的表演。

我唱完后,同事们给予了非常热烈的掌声。来到我的座位上,好多认识的同事都跑过来夸我,说不知道我不但会唱流行歌曲,还会唱戏。有些同事也是黄梅戏爱好者,还建议我明年年会找个搭档来个双人黄梅戏。我被夸得又高兴又不好意思。

后来去了港资的外包公司,人少,人事也就两人,因此也就包个餐厅,几个香港经理和大家聚个餐,抽了些不大不小的奖,意思意思了。唯一的惊喜就是,在我生子请假缺席的那年年会,我居然中了公司的一等奖,一台小灵通。

甲骨文公司是我工作这么多年最重视年会的公司了。和所有大公司的年会差不多,在五星级酒店举行,签到+小游戏,播放各组录好的贺岁视频,节目表演或小游戏,穿插着抽奖,几个月后发给每个人一张年会的cd“珍藏”。

入职第一年参加年会,感觉挺新鲜的,全过程也挺开心。第一次录制贺岁视频,为了出彩,测试组同事们也是绞尽脑汁,想了挺多搞笑的段子,录制的时候也是使出一身的演技。虽然最后在年会现场因为放的太早,加上喧闹,并没有多少人注意到。但是我们自己在下面看得津津有味,还转发给美国和印度的同事。

对于我来说,参加年会的重头戏就是开场的节目了。公司的惯例,第一个节目由大中华区的总裁带着本地办公室的所有经理们一起表演,表演结束后总裁讲几句话总结和祝福新年,然后大家一起举杯表示感谢和祝福。

我入职的第一年,深圳研发中心加上销售部门的经理数量也就七八个人,加上远道而来的大中华区总裁,除去出差的经理,那年可以参加年会的经理只有八人,女性只有两人(我和另一位销售总监)。

那年的节目按计划安排女性在后面敲鼓,男性在前面做些简单武术动作。然而我俩从没敲过鼓,时间紧就排练两次,要学会各种鼓点动作,实在有点困难,胆怯担心出错,加上动作不对,声音太小。

于是总裁助理凑数上场,音乐世家和专业音乐学院的她一加入排练,就很快镇住了场子。不单单带着我们完成了女性敲鼓部分,还指导着男同事们走位。最后在她的领导下,大家终于完成了开场舞。

那一年我也第一次见识了大公司在年会上的“夸张”的投入。hR美女们穿着电视上才看得到的晚礼服和饰品,表演者的漂亮服装,排舞做节目请外部老师的经费,专业的化妆师,摄影师,五星酒店的场地费等等。而年会奖品却抠抠索索,吃的也很一般,对比之下更有种“金玉在外,败絮其中”的感觉。

那时不少同事吐槽还不如把办年会的钱当年终奖发给大家算了,或是节约点给,多整点奖品。但是当我们反馈给hR时,她们也很无奈,说公司按照每个人一两千块给的年会预算,并控制奖品金额的占比,不能超过,也不能挪用其他部分的经费。

那时我们才知道,比起那些实在发钱的企业来说,没有年终奖文化的外企更注重面子和所谓的“企业文化”吧。对于hR部门来说,漂亮实在的外表和安全合规的流程才是第一要务。

于是慢慢地大家都没了兴趣,节目也慢慢敷衍了。不过前几年公司还在不断地进新人,年会也就自然靠着他们撑着。临到开年会时,新人就是各组的“香饽饽”,老同事自觉地把他们的工作承担起来,让他们好好准备能吸引眼球的节目。

我几年都升不上去,老早没了虚荣心,越来越不愿意参加开场舞了。好在不断有些新的经理入职,还有老同事提升为经理,舞台挤得满满的,我也隔年找借口不参加了,好好在台下欣赏节目和等待抽奖。

公司每年年会的特等奖虽然上万,但是总奖池就那么多,整体中奖率不到5%。那几年我虽然和大奖无缘,但是时不时中个二三等奖,虽然是些几百块的小家电,比起那些从来或很少中奖的同事来说,也算个好彩头,聊胜于无了。

于是这些同事就抱怨,为什么不降把特等奖不要设置那么高,多加点一二三等奖,提高整体中奖率呢?

我作为公司工会妇女主席,工会副主席,每年都有参与公司年会的筹划会议。但其实每年基本都走个过场,因为公司规定,没有什么改变的空间。有一年,我不知怎的心血来潮,把同事们希望降特等奖增加一二三等奖提高整体中奖率的想法提了出来。

没想到参加会议的不少同事也有类似的想法,于是hR也没有反对,同意向领导申请试试。那一年实施时,把特等奖的预算在往年的基础上降了二千多,也就是八千出头,再把两个特等奖多出的四千多分到一二三等奖上,最后增加了十来个奖。

结果谁也没想到,我那年居然中了特等奖!大家都祝贺着我,还调侃让我请客。然而站在台上领奖的我,拿着有点缩水的金条,心里有点遗憾!就是因为我的提议,我的特等奖缩水五分之一!第二天,hR和出席了筹备会议的同事也因此打趣我。不过我心里安慰着自己,也许就是因为我的善举,我才破天荒地得了人生的第一个大奖吧!而且那一年我刚失去了最爱我的父亲,一年都很郁郁的,是不是极悲才会有好运降临呢?那时我就想,如果需要这样才能中大奖,让我宁可希望不中奖!

后面几年的年会,因为公司在中国区业务开始走下坡路,各业务线都在收缩。不进新人,旧人却不断离开。大家录制年会视频都很敷衍,更别提去准备年会节目了。我们为了完成hR分配的指标,也是煞费苦心,抓阄摊派,每年轮流上场等等。不少同事也不等年会结束,就早早请假回老家。除了为了撑门面,万年不变的五星酒店会场,年会逐年变得“鸡肋”起来。

大裁员后,进了这家“伪国企”。公司层面,传承了国企的“优良作风”,每年在深圳会展中心搞年终汇报总结和表彰大会。除此之外,年底聚餐还是年会由各部门自己出钱组织。盈利有钱的部门就搞搞,亏钱的部门里面员工的工资都在打折,还有啥心思搞年会呢。

我入职的头两年是我们部门业务高速发展的时期,超额完成了指标。大家工资和年终奖都比预期高了不少,有钱就好办事。从大公司出来的综合组组长借鉴大厂年会的风格,把年会办的有声有色。院长还请来几位关系不错的公司领导一起参与年会,给大家打气。总之,那两年的年会,场地不错,菜品不错,大家心情不错。除了斗酒让我头疼外,我感觉这种年会挺“亲民”的。

然而随后的两年,内外部的竞争,业务指标的压力,上层的打压,院长无心也无力像以往一样大张旗鼓地搞年会了。于是改成在公司内部简单说说话,抽些小奖,各小组吃个饭,意思下就对付过去了。

总之,年会这东西,不论大小,对于公司或部门来说,都是总结全年,表彰优秀,树立企业文化,营造人文关怀,增强员工信心和加强员工沟通的好机会;对领导和经理们来说,是一个表现其个人魅力和加强影响力的好时机;对于年会组织和策划者来说,是展示自己强大工作能力的绝佳机会,而对于其他员工,大部分都是抱着吃顿大餐加上抽个大奖的心态,不过有些有才艺,能来事(会搞气氛能喝酒)有情商的员工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展示自我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