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最不缺的是什么?
各位当然心知肚明。
尽管这时代不像是后世,读书识字的人遍地走,但要找出十几位能教蒙学的教书先生来,还是办得到的。
“藏书阁不是还有位陈先生吗?李先生也没跟着吴学究一伙去府衙,派人去威胁一下他,告诉他再不来,就跟去州学请愿的人一样解聘掉,他必定会撒腿往县学赶。此外,你县衙里的几位典史也都是秀才,再加上你这位进士县令大人和叶教谕,县学停摆不了!”
说着,胡言的脸上泛出了笑意,心想:等吴学究那帮人返回来,看到这种局面又会做何感想呢?
薜县令笑骂自己一时慌了手脚,这么简单的法子都没想到,就支使人按着胡言的指点去办;没过多一会人员聚齐,县学就又恢复了秩序。
再说吴学究那帮人,他们一去就是五天,而州学的高教授果真被他们说动,跟着一起来了天台县。
在吴学究等人的殷勤指引下,高教授迈着方步走进了县学;
身为一州督导教学的最高行政官员,高教授很乐意下面的县学出点小乱子,然后他来收拾残局,这样不正显示他这位教授的不可或缺吗。
但刚进到天台县学,讲堂里传来的朗朗读书声,就让他蹙起了眉。
这与事先的预想大不同啊!
他看向吴学究等人。
吴学究一帮人也面面相觑,现在这场面也不是他们预想中的样子。
“高大人,我们一间间教室去看,他们必是使了些做假的手段。”
吴学究强自按捺住心中的不安,劝慰高教授道。
高教授稳了稳有些失望的心神,勉强点头道:“如此也好,那就请吴先生带路吧!”
于是,一帮人就在吴学究领头下,簇拥着高教授,怀着忐忑的心,一间间讲堂看了过去。
头间讲堂正是薜县令在授课,他讲解的是《春秋》;因为是县令大人亲自授课,内坐了八位十五六岁的少年学子。
薜县令进士出身,他讲授《春秋》自是没什么问题;高教授在门边听了一会,便频频点头。
接着一群人继续往下察看,是几位典史的讲堂,内里学生不多,有的也只两个学生,但好在也教得中规中矩。
然后便是李先生及石坑来的陈塾师,他们二人教学虽然死板,可也挑不出什么错来。
高教授的脸色有些阴沉了,他辛苦一路赶来到天台县,可不是来看天台县学办学成果的。
吴学究有些慌了,他忙陪着笑脸说道:“那边还有一个大讲堂,是姓胡的那厮讲学的地方;他讲课时不循礼制,常常贬低我儒学,大人却是一定要听一听才好做决定。”
高教授听说过胡言的名声,心想左右是来了,就听听这位最近声名大噪的才子如何讲课也不错。
于是点了头,一帮人就又来到大讲堂。
胡言正在授课。
他早就听到了动静,只是不动声色,依然按照自己的方式上课。
大讲堂里还是满满的;只是县学外的学子增了不少,县学那些处于蒙学阶段的学童,都被他劝退去了其他讲堂。
胡言在讲什么呢?
他在讲诗。
他不是在教人写诗,这高雅的玩意,胡言他也玩不转。
那他怎么讲?
他讲认知。
在他的黑板上,写了一首诗的两句,这两句常被后世的读书人拿来励志;
即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这是本朝真宗皇帝赵桓劝学篇中的句子,但凡读书人,鲜有不将之做为激励自己的警言。
“金钱为我所欲也,美人亦为我所求也!”
胡言目注众人,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的欲望。
“别告诉我你们来读书不是为这两样,因为我不信!”
他的话引来讲堂内一片哄笑之声,只有高教授微皱了一下眉毛。
吴学究一直都关注着高教授的表情,见他皱了眉,便凑近耳语道:
“大人,小人所言不虚吧,这厮公然在讲堂上宣扬,读书是为了个人之私欲,实有辱斯文!”
高教授斜了吴学究一眼,压低声音斥责道:“住嘴,他只是解释真宗皇帝那首诗的本意,你难道连真宗皇帝也要治罪吗?”
这句话说得很重,吓得吴学究连声说不敢,退到了后面。
这时胡言在讲台上笑着说道:
“真宗皇帝上面这两句,句句说了大实话。读好书,做了官,金钱美女自是不愁;你即便是自己不去取,别人也都会送上门来。只不过,我提醒一下,你一定要适可而止,以免得落到西晋石崇的下场,捧着金碗去讨饭。”
台下的众人听了,又都露出了会心的笑。
这时讲台上的胡言话锋一转,就听他说道:
“可是科举做官这条路很窄,就如同过独木桥一样;而天下读书人又何其多,大家都想着实现捞金钱搂美女的愿望,这拼抢就很激烈了。”
台下一片寂静,众人对此多少有些体会,都等着胡言继续讲下去。
高教授也打起精神往下听。
他一路科举走过来,可是亲眼目睹一些同窗好友,在榜单前失魂落魄的样子。
“各位都知道,龙川先生青壮时期两次科举不中,到了年过五十时,才因受到光宗皇帝赏识,得中状元;科举这条路之艰难,由此可见一斑。”
“可即便是再难,大家却都争相走这条路,不就是为了实现金钱与美女的欲望吗?”
“所以说,朱文公所谓的去人欲,存天理的观点是没有道理的。”
“因为如果真要去人欲,那这科举便要首先废止!”
然后胡言的话题就又到了自然法则上:适者生存,世界本就是这么残酷,来不得一点柔情。
高教授在胡言的课快结束时才离去,然后在薜丛的陪同下去了县衙;
而吴学究一帮人,则失落的回了家。
他们得到了叶教谕的通知,县学不再聘用他们,凡居住在县学公房的秀才,都要限期清退房屋。
事情闹到这一地步,跟着吴学究去请愿的就没一个不生出悔意,他们看向吴学究的目光都带上了恨意。
吴学究也后悔,丢了县学这份差事,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往哪里去了。
晚上,他找到史府,结果史府门子告诉他:大公子出去了,没说去哪,也没说什么时候回来。
他等了两天,都没见到史康;
这时他终于明白,对方是有意不想见他;在史康眼里,他已经不再有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