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太宗之后,再造大唐 > 第26章 西域和马政(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就是从西域带来的骏马?”

凉王府后苑,李业身后,跟着袁袭与前两日,刚刚到灵州述职的陇右布政使崔舣,和河西布政使韩群。

四人身前,几名侍从右司的将士,各自紧紧牵牢马缰

乃是四匹,颜色各异,但同样四肢修长矫捷,肩高至少要比寻常所见,涌来挽车的河曲马,高上半个头。

面对身高一米八的李业,亦能及肩,肩高恐怕得有一米五五以上。

头部挺直,胸腹健实。作为一个也有了好几年实战经验的优秀骑兵,李业一眼就能分辨出,这是一匹优良战马,如果放在中原或者淮南的市场上,身价卖出七八百,乃至上千贯,李业都不稀奇。

“花费不少吧?”

李业当即问道

这是袁袭前些日子,才让西行商队,想办法带来的马种,可花了不少功夫,当即向李业回报道

“下官去年六月,让他们一行两百人,还带着三百四十多匹挽马、骆驼,携了茶砖三千斤。”

“其中八百斤,便换了这四匹马。”

李业走近打量,非常老练的先检查一下战马四蹄有没有开裂,然后又询问饲养的军士,这马有没有训过。

待得到肯定答复后,才主动翻身上马试了试

片刻之后,意犹未尽的下马,抚摸鬃毛叹道

“好马,在哪都是稀罕事啊!”

战马这种东西,不仅是在中原,乃为第一要紧的战略资源,其实在西域、草原,同样珍贵,尤其是优良战马。

从袁袭口中,李业方才得知,为了搞到这四匹,商队里的侍从右司将佐,还专门贿赂了龟兹当地的城邦首领亲信,才偷偷带了出来。

回来的路上,还因此引来不少马匪窥伺。

“所以这是龟兹马?”

袁袭颔首解释道

“说是龟兹马也是无碍的,但其实,大概为安息马和龟兹马的混种,不过这两个马种,混交已有数十年,早已难分。”

李业对大唐流行的主要战马品类,都有些了解

唐初之时,在灭亡高昌,设立安西都护府后,从西域引进了不少优良马种,龟兹、安西、大宛马便是其中主要品类。

太宗李世民相当重视马政,所言“民不足以食,力不足以战,马不足以驰,则何以为国?”

故而有唐一代,官营战马巅峰之际,高达七十万匹,这个数字也就后来以草原立国的元朝,能够打破。

但安史以后,西域断绝,优良战马品种不能通过贸易和进贡,与内地马种交流,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军用战马都开始下滑。

如今的关内、中原诸侯,所用战马,大部分都还是河南、河曲、突厥、契丹马,而且数量也相当有限,像李业这种,能够养五千以上骑兵规模的藩镇,全天下一只手便能数过来。

就连本身便是草原部落出身的李克用,河东、代北汉蕃骑兵,也不过万余而已。

毕竟一般而言,一个骑兵不是只有一匹马的,至少要有一匹用于换乘和驮载器械的备用马。

所以李业才想通过河西走廊再次打通的机会,从西域搞来优良马种。

只是种马,对于这个世界无论东西的所有政权,都是核心资源,哪里能这么轻易弄到呢?

“龟兹那边不卖吗?”

说起来,龟兹本也是当初大唐安西都护府的驻地,如今居然也变成部落割据之地了。

袁袭叹息道

“若是购买阉割过的成马,肯定是愿意的,但若是种马嘛......去的官佐,开价一千斤茶砖,也不愿意。”

也能理解,人家又不是傻子,当然不会想不出,这些商人购买种马的目的。一顿饱,还是顿顿饱,涉及到切身利益,哪里会有人想不通?

李业轻抚眼前的矫健骏马,心中也不免遗憾

如果不能得到大批种马的话,那这些优良战马顶多只能装备少量精锐亲卫,或者在李业自己的马厩充门面罢了。

李业抚弄着马鬃,被饲养训教快半年的马儿,也颇通人性,相当安静,李业稍稍沉吟后道

“看来,很多事情,还是不能只靠贸易这种和平手段解决啊!”

随即便让袁袭把此行西域的近况介绍一二

同时也让崔舣、韩群二人在侧旁听,长长见识。

李业对自己这个大舅子,还是相当着力培养的。他并不担心什么“外戚专权”,毕竟崔氏虽然在文官系统名气大,但没法,也不敢染指军权。况且敬翔、李振等元老在,别说崔舣,就算老丈人崔安潜过来,大概率也就是给个位高权微的地方蹲着。

争权这种事情,文官比武将们在行多了,轮不到李业操心,敬翔等功臣集团就会自发警惕。

相较之下,因为对夫人的爱屋及乌,再加上崔舣本来也是个可造之材,李业便有意培养这位和自己年龄相仿的舅哥。

袁袭得命,让人取来一幅五尺见方简陋地图。

乃是侍从右司的将佐,跟随商队西行后,花了三四月,探听消息,勉强绘制出来。

说是简陋,一点都不夸张,上面只大概标注了伊犁河、龟兹河(塔里木河)两条主要河流,以及十几座比较出名的城镇,和打听而来它们的现状归属。

其他地理信息和势力范围,都相当模糊

但对于断绝西域近二百年的中原而言,这种密度的信息,都显得难能可贵了。

袁袭一一介绍

此时的西域,在吐蕃势力衰落以后,就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大混乱中。

北面的回鹘、乌护等部落相继南下,但这些草原部落本身也相当零碎,故而又在西域北面形成了不少零散的割据政权。

按道理说,西域如此状况,理应是当初和大唐掐了不少年的,大食王朝的机会。

但非常不巧,九世纪到十世纪,不仅对于东亚,是一个洗牌的大混乱时代。

对于阿拉伯和西方而言,也没好到哪去

阿拉伯帝国,也在同时期陷入内战和分裂

在安息地区新崛起的萨曼王朝无暇东顾,于是乎,整个西域都没有被强有力的政权统一。

此时的西域大概可以分为四个主要势力和派别

背面的西州回鹘与乌护部落,来自草原,控制了过去唐廷的北庭都护府地区,归义军在西面,主要就是和他们打交道。

西边的葛逻禄部落,是突厥铁勒部的后代,因为首领叫叶护,故又号三姓叶护,控制了怛罗斯和伊犁河以南的广阔草原,以及疏勒等西域重镇。

南面,大概是后世南疆地区,则是被于阗王国控制

于阗是几百年的西域古国,信仰佛教,是南疆地区的千年地头蛇,历史上国祚长达1238年。

他们当年是大唐的忠实小弟,贞观年间,给李世民上天可汗尊号的倡议者,便是于阗王。

作为安西四镇之一,国姓为尉迟,虽然是音译,但听起来就很有大唐风范,受汉文化影响很深,也控制着西域此时城镇较多的富庶地带。

李业听到这里,直接问道

“现任于阗国主为何人?可否能与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