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常山今日成绩亮眼,被不少人看在眼里,不管是因功还是因罚,能与英国公府搭上关系,又得了实实在在的嘉奖,这样的机遇,让人不得不侧目。
演武闯阵散了场,便有同孙都尉关系不错的同僚道着恭喜上了门,东拉西扯地想要问些事关英国公府的消息,孙家父子一概是一问三不知。
没说几句就摆酒开席,每人灌了三大碗。
众人反应过来后,再一回头,孙常山就不见了踪影。
知道是什么话也问不出来,既然都是平日里交好的,也没有那个自讨没趣的非要纠缠着,更何况孙家守口如瓶,反而笃定了孙家颇受看重,心中也怀着请求带挈之心,就更没有闹事为难的了。
常说武人心思直,再是粗犷直爽,也没有再这样的场合愣着脖子犯牛劲,非要说个一二三四的。
常见的那些喝两口黄汤就不着四六,硬是要主家交代些所以然的,不过是文人丑化过的大老粗,常在戏台子上出丑罢了。
更何况十六卫中皆是些世家子,心肠弯弯绕绕,可不比文人少。哪有这般不识趣的。
一番觥筹交错,倒颇有些宾主尽欢的意思。
此时,孙常山正坐在外院廊下发呆。
今日,自己乃至孙家都会被划到英国公府一边,英国公府近半年来,与往年的行径大不相同,京中也有了些不切实际的传闻。
孙常山仔仔细细想着那些传闻,却是多多少少与敏和郡主扯上了关系。
有说英国公府独善其身多年,骤然与各府走动,是因为七殿下日渐长大,起了些心思,想要在朝中崭露头角,敏和郡主受宫中看中,英国公府自然要相帮。
还有说国公爷韬晦多年都是为了潜心研究破西疆之法,深受皇恩无意争锋,可是郡主竟然能在猎场受惊,可见一味韬晦并不能震慑勋贵世家,不如彰显一番,好叫京中莫要忘了英国公府究竟有多么显赫。
更有甚者,怕是对英国公府嫉恨眼红,竟然说出国公府世子孱弱,敏和郡主自幼掌家,只怕英国公府如今是存了考校一番世家子的心思,找个高门赘婿。
这流言涉及宫中辛密自然最最引人关注,可是不知怎的,最广为流传的竟是堂堂郡主想要招赘个好傧相。
自然有人觉着这不过是无稽之谈,可是随着英国公世子这两年越发深居简出,还有那心思恶毒之人猜测,世子是否不假天年,隐隐有了衰败之像。
孙常山思绪打结,看不清这些流言的来源。只是飘飘荡荡想到顾家家宅和睦,福泽绵长,想来不论是何打算都是万全。
正此时,有一守卫拿着顾家的腰牌来寻人,就见孙常山坐在自家廊下发呆,“孙副尉怎么枯坐于此啊?”
孙常山抬头,看到来人也算脸熟,在顾郁彬的松涛居外见过几面,知道是顾郁彬寻自己,赶忙站起身来,答道:“家中宴请,常山嘴笨,干脆出来透透气。”附上一个傻笑,似乎真的憨直。
来人也不笨,知道是孙常山今日再演武场表现亮眼,多少会有人上门,孙常山心里只怕也不耐烦这样的长辈应酬,只是两人并不熟识,没有到可以闲话家常的地步,只好也笑着两声只说了句“世子有请。”
孙常山理了理衣襟,就要跟着出门,想了想有招来管家,吩咐道:“若是酒宴散了,父亲问起我的去向,你就说我出门去了,若是没有问起,便不必禀告。”
孙常山着重咬着酒宴散了这四个字,管家一下就明白过来。
一路到了松涛居,孙常山还未行礼,便看到顾郁彬微微蹙着眉,似是有心事的样子。
“世子?”见到顾郁彬心绪不高,孙常山语气中就带上了疑惑。
孙常山心中已经将自己当做是英国公府的从属,对于顾郁彬的关心也远比遥遥相望要真切地多。
原本,在进入英国公府之前,孙常山对于顾家这样的高门也就是心向往之,对于英国公的钦佩之情占了大半,可这些日子以来,孙常山几乎都是跟在顾郁彬左右。
读兵法谋略,做排兵布阵,沙盘推演还是针砭时弊,顾郁彬的评价指点,甚至比之祖父还要锐利。
祖父时真正沙场几十年的经验,而顾郁彬年少体弱,有的只是英国公的倾囊相授和一屋子的兵书。
顾郁彬对于孙常山来说,亦师亦友,心中十分敬重。
外界盛传,英国公世子文采风流,智慧非常。外界也惋惜,可惜这样的天人之姿,竟是顽疾缠身,寿数难明。
若是世子不羸弱,继承英国公的衣钵只怕是能青出于蓝。
可孙常山真正接触下来才明白,才思斐然,究竟有多么夺目,而体弱难康,又是有多么惋惜。
是大齐的不幸。
顾郁彬仿佛才回过神来,摆摆手,表示自己无妨,又招孙常山上前来几步。
“我召你来,也没什么大事,是有些东西要给你。”顾郁彬指了指一旁地小箱子,“原本是敏和要给你的,只是今日忙乱了一天,实在是累了,便托了我这个兄长来。敏和说,赏赐不能过夜,便叫了你来。”
孙常山连连点头,目光灼灼地看着箱子。
“是演武场里赐下的护手与护膝。以你的成绩,自是头名。敏和也是将你看做了我顾家军士的自家人。这两样便都留了你的份例。”顾郁彬说。
“常山谢世子,谢郡主!”孙常山看这些赐礼时,就有些眼热了,心中暗暗下决心往后一定也要正大光明地拿上这些。谁知郡主竟然如此恩厚,给自己留了一份。
孙常山一腔热血,激动非常,面上却只剩下憨傻地笑。
接了赏赐,顾郁彬又赐了坐,随意地问道:“这次过盲桩阵,你怎么看。”
这便是校考了。
孙常山微微思索,说了些军心,兵魂之类的话,又继续道:“此次演武比试,除了这些,还有便是将原本有些轻武的勋贵或者摇摆不定地勋贵们拉了回来。
他们祖上就是靠军武发的家,若是往后家中子弟都是走的文臣路子,实乃我大齐的憾事。长此以往,不消百年,勋贵易主,武将凋零,也并非不可预见。
如今,这一场比试,明着是观演结业,可实际上有了陛下的赏赐,有了褒奖,有了荣耀,有了实惠,那些贵人们也会想一想,陛下心中到底是作何想,家中是否也要再留一道这样的出路,再不济,文武并重,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