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秦岭绵延,初升的朝阳洒下金辉,把秦岭某座山峰,照耀得宛如神山。

秦宫朝会之上,大臣们正说着来年对于新作物的规划。

“良种分发于各郡,郡守选地种植,收获后,再分发于县……”

“……种玉米、土豆一季后,田地需轮耕,换种菽,以便恢复地力。”

“土豆有大缺陷,为防黔首观土豆高产,抛却其余粮食只种土豆,导致土豆病变造成饥荒,应立法规避。”

“或可从税收着手,如:每户每年需交几多菽、稻、麦……不可以钱,土豆、玉米等粮食取代。”

“此外,为防黔首疑土豆、玉米为诈,此二物税收亦与菽、稻相等。”

“种何物,收何税,每户每年需交五谷与新作物与朝廷。”

“如此一来,各地吏官恐不足用。”

大秦底层小吏本就不够用,如果再加工作量,各地怕是会应付不过来。

始皇帝:“吏官选人授字进程如何?”

秦科举还无法实施。

一因秦人识字者少,普通黔首根本无法参加科举。

二,目前开科举,也只是为贵族提供一个上升渠道。

毕竟在贵族掌控着大部分知识的时代,无论是黔首还是寒门子弟,都少有人能考得过贵族。

这时候推行科举,一个不好,就会成为‘贵族特供’。

三,在冷兵器时代,秦承受不了开民智的后果。

就是在科举盛行的宋、明、清,也只是为寒门提供机会,不敢为所有百姓开民智,更何况是秦朝了。

如今的秦朝,只能取科举的一些制度,与秦朝国策结合着用。

比如挑选一些人,用吏教黔首识字、学法,经过乡考、县考、郡考,合格者分配到各地为吏。

而这,只能挑选底层吏,而不能选拔县令、郡守和中央官员。

因为这些职位,不是只识字、懂法就能担任的。

“邦畿之地已执行,余下诸地或正选人教授,或政令方达。”左相王绾回道。

此政令下达也才不到三个月,大秦交通不发达,偏远地区收到政令的时间晚,一些地方此时才刚收到政令。

所以执行进度并不相同。

也就离咸阳近的地方,能看到一些成效。

“有字典辅助,邦畿之地吏官所教学子,习字甚快。”

识字这事,只要努力去学,去记,再多写,总是能学会的。

但有天赋的人,只写几遍便能记住。

秦没有现代的应试教育,天赋差的学子,往往跟不上老师教授的进程。

但有了字典,只要学会注音符号,那习字就简单了很多。

哪怕没记住吏官所教的字的读音,也能自己对照着字典练习。

不过……

“此批学子,若见成效,还待时日。”

除了天赋非常好的,没有谁能在短时间就见到成效。

始皇帝颔首,随即把话题拉回。

“良种推广,最少需三年,到时自有吏可用。”

三年,足够一些天赋过得去,又努力想要抓住机会的人,识字习法了。

且在良种开始推广后,六国黔首必定收心,原本那些不愿效忠秦廷的人,也会改变主意。

到时,就不是他渴求‘贤才’,而是他们削尖脑袋的想要为大秦做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