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欢迎你 > 第148章 老子躺着也中枪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上蔡东门狡兔肥,李斯何事忘南归。功成不解谋身退,直待咸阳血染衣。”

楚天在山洞里来回踱步,吟诵着晚唐胡曾的这首“上蔡”。

手指头夹的烟,很快就要烧到烟屁股了。

想着来到大唐的这几年,所做的一切,楚天突然有些感伤。

嘬了最后一口烟,楚天有些感伤的说道。

“魏伯、程伯,我楚天来到大唐,初时之愿望,就是想当个咸鱼,闲时小酌三两杯,吹吹箫、拉拉二胡,唱个曲子。

后来,我来到长安,接触到了你们,还有朝廷。

我从来没有对不起大唐,若论功劳,我楚天也可以说功劳盖世。

我之所以不接受李二授予的一官半职,怕得就是因为有一天,李二觉得我贪恋权力,觉得我功高盖主,对我起杀心。

但是。

我没有,我没有像李斯那样留恋权利,我不要官位,甚至爵位我都不想要。

我带来的土豆、红薯、曲辕犁、精盐,只是想让大唐百姓,过上富庶的日子。

虽然和世家有点纠葛,我灭了他们,让李二有绝对的话语权,去做更多的事。

是我楚天给了寒门希望,给了匠人出路。

是我楚天的火药、炮弹,不费吹灰之力的,让东突厥、吐谷浑、吐蕃三军尽灭。

而就是这样,仍旧让李二有疑心,派他的玄甲军追杀我。”

楚天抹去一把鼻涕,越说越激动,就连声音,也变得高亢起来。

“你们告诉我,我楚天就等着让他杀吗?

不!从他派兵来杀我的那一刻,我就做好让李唐江山易主的打算。

凭什么这个世界,他李二一言就可以定人生死?就因为我没有给他火药配方吗?就因为我拿他和秦始皇和隋炀帝做比较吗?”

山洞内,柳如是、魏婉儿、裴氏、崔氏以及魏婉儿的丫鬟春兰,这些女的,内心本就柔弱。

为楚天感觉不值得同时,眼泪止不住的流了下来。

而魏徵和他儿子,程咬金以及李君羡,甚至是刘仁轨,身为李二的臣子,都觉得他们的陛下,疑心病太重,做的有些过了。

“楚天,陛下虽然做的事不对,但也不是你要改朝换代的理由,不说别的,大唐这几年虽然稳定,但也经不起折腾,百姓也是需要休养生息的。”

楚天明白魏徵说这话的道理,到了这个时候,他也不想藏着掖着,这些人他一个都不想失去,更不想和他们站在对立面。

“魏伯,您知道我为什么非要让您跟着我吗?”

“为何?”魏徵心里咯噔一下,他相信楚天不是做事没有分寸的人。

这时候,裴氏、魏婉儿以及魏徵的四个儿子,也都竖起耳朵,仔细聆听着。

“魏伯,李二会在您百年之后,对您掘坟鞭尸。”

正当魏徵和他的家人嘴巴张大,想说些什么的时候,楚天继续说道。

“李君羡你,想必你到现在,都还不知道李二为什么要连你一起杀了吧?”

李君羡心里确实有疑问,明明自己什么都没有做错,李二为什么要杀他?还给他冠以反贼的罪名。

他抱拳说道,“确实不知,还望告知。”

“呵呵”楚天轻笑两声,“就因为你的小名叫五娘子,所以在李二心里,你得死。”

“为什么?

众人异口同声的问道。

不单单是李君羡,程咬金和魏徵,乃至刘仁轨,均是不明白楚天为何要这样说?

楚天走到李君羡面前,搂住他的肩膀,颇有同病相怜的感觉。

“荆州都督武士彟的小女儿,今年五岁,九年后,他会成为李二的才人,赐号武媚。

李二死后,唐高宗李治登基,武媚娘成了他的女人,被封为皇后。

后来,李治身体出了问题,由武媚娘处理朝政…

掌权二十多年后,终于改朝换代,国号为周,成为华夏五千年来的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女皇。

在这期间改名为武曌,对了,就是上边一个明月的明字,下边一个空字,是武媚娘自创的。

而袁天罡和李淳风,所着推背图中有一谶语:日月当空,照临下土,扑朔迷离,不文亦武。

指的就是有一个武姓女子,将会取代李唐江山。

袁天罡告诉李二之后,李二不相信会有女子称帝,于是就联想到李君羡你,因为你的小名就叫五娘子。

而且,在他心里,你是最有可能取代他的。

现在,你知道李二为什么要杀你了吧!你也不想想,你前脚刚走,玄甲军就扑了过来,目的就是为了杀你我两人。”

楚天这一番话,透露了好几个信息。

其一,李二老牛吃嫩草,把武士彟十四岁的女儿收入后宫。

其二就是太子李承乾当不上皇帝,成全了李二的小儿子李治。

第三便是一朝显二圣。

第四,武媚娘登基称帝。

山洞里的人,除了程咬金,其余的,都张着嘴巴,不知道说些什么?

如果楚天把那些造反得名单说出来,指不定这些人,要吃惊成什么样?

“槽,娘希匹,老子躺着也中枪。”李君羡一脸无辜,忍不住的问爆了句粗口。

“咱们彼此彼此。”楚天微微一笑,松开了李君羡。

魏徵虽然相信楚天,但是过不了他自己心里得那道坎。

如果不问出个所以然,他会憋死的。

“楚天,你告诉魏伯,这些东西,你从何得知?

还有,你说武媚娘是华夏五千年来的第一位女皇,据老夫所知,咱们华夏,也才三千多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