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举放榜的同时。
武举也决出了三甲人员名单。
武状元,薛仁贵。
武榜眼,王玄策。
武探花,苏定方。
小屁孩裴行俭,也不出意外的,得到了个第四名。
翌日,太极殿。
李二召见了本次文武科举的前三甲。
状元马周、薛仁贵。
榜眼郑大通、王玄策。
探花柳林旭、苏定方。
李二看着这六人,高兴得合不拢嘴。
“哈哈哈,诸位爱卿,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感受到李二的喜悦,文武百官,以及刚科举高中的那六人,纷纷高呼:“陛下圣明。”
端坐在龙椅上的李二,起身来到玉阶前,那种傲睨万物、不怒自威的帝王威严,使得殿中的所有人,发自肺腑的敬重。
“马周、薛仁贵上前听封。”
随着李二洪亮的声音传来,马周和薛仁贵走到大殿中间,抱拳躬身道:“在。”
“马周,朕之前便听你面陈大唐之朝政得失,今日你果真没让朕失望。
即日起,授你侍御史加朝散大夫之职。”
“薛仁贵,去年在清风山救驾有功。而今武举又力压群雄,朕升你为右领军中郎将,镇守玄武门。”
马周和薛仁贵抱拳,同时行礼,“谢陛下隆恩。”
李二的这一册封,让文武百官羡慕不已。
两人初次授官,就好过殿前的不少人。一个从五品,一个正四品下的官衔。
“郑大通、柳林旭,你二人即日起,在翰林院任职编修一职,望你等再接再励,为大唐发光发热。”
这两人的官衔,倒是正常,按理来说,马周初次授官,也顶多是翰林院修撰的六品官衔。
李二怎么安排,对他们来说,倒是无所谓,反正不会影响到自己。
除了魏徵等国公,其他文武都有‘天意从来高难问’的想法。
“谢陛下。”
郑大通和柳林旭退下以后,李二看着王玄策和苏定方,停顿了一会,众文武也不好出声,静静的等待着圣意。
“王玄策、苏定方出列。”
二人抱拳,低头听封。“在。”
看着王玄策,李二终究还是做出决定,这个决定,将让贞观盛世大唐,名副其实。
“王玄策,你本是以武举榜眼的身份,步入朝堂。武力方面,朕和群臣都心知肚明。
朕看了你的策论,热着沸腾,犯我强唐者,虽远必诛。
朕觉得你更应该在鸿胪寺担任要职,以你的能力,足以担任鸿胪寺卿、少卿等职。
然,你初出茅庐,暂无寸功,朕先封你鸿胪卿掌宾客及主凶仪之事,容后论功封赏。”
王玄策倒是没什么大的反应,这个任命,也遂了他的愿。
“谢陛下,臣定当为大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苏定方,你和乃父苏邕,均是镇守一方的贤良。朕封你为宁远将军,加朝议大夫,你可有异议?”
苏定方一愣,这怎么可能有异议,初次授官,从五品,已是皇恩浩荡了。”
“臣苏定方,谢陛下隆恩。”
李二看了看众文武,还有刚才授封的六人,止不住的点头。
随即,李二正声道:
“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听令。”
戴胄和杜如晦举着笏板,来到大殿正中间,“臣在。”
“散朝后安排下去,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一百九十七人,都安排进翰林院进修。
武举自传胪名次起,一百多人,分配好军中职位,确保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戴胄和杜如晦,拱了拱手,异口同声道,“是,陛下。”
李二在朝堂上,指点江山,安排着各种任命的时候。
长安城的春明门,浩浩荡荡的走来一队人马。
这些人,红肤氆氇装。
一个喇嘛着装打扮的人,看向高头大马得年轻气人,恭敬道:
“大相,这长安城比我们山南匹播城热闹多了,迎来送往的行人,糊口营生的摊贩,都比我们多出不少。
你看这宽阔的街道,嶙峋节比的建筑,都不是我们所能比拟的。也不知道,赞普让我们不远千里,来此是为何?”
“吞弥·桑布扎,切莫怀疑赞普的决定,大唐虽然强大,但我们吐蕃也不是吃素的。
之所以到此,也是因为政治需要。”
从未出过长安的百姓,对着这些奇珍异服的西域之人,指指点点。
“嘿!你们看,这些人怎么脸都是红色的。”
“可不是嘛!他们大包小包的,来咱们大唐,肯定是为了臣服来的。”
“依我看啊!多半是为了和亲来的。”
七嘴八舌的市井话语,不断的传入桑布扎和大相禄东赞耳中。
从春明门一直走,半个时辰之后,来到承天门。
禄东赞把国书递上,守卫马不停蹄得跑向太极殿。
不到一炷香时间,守卫带着姬公公回到承天门。
姬公公操着尖细的声音,大声开口道,“陛下口谕,请吐蕃大相禄东赞、贡论桑布扎觐见。”
不管这些人的反应,姬公公偷偷的从怀里掏出烟点上,大口得吸了几口,烟雾缭绕的自顾往太极殿去了。
“大相你看,大唐真是不得了啊!就这么个小小的太监,都会吞云吐雾,咱们吐蕃,不如啊!”
“闭嘴。”禄东赞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让桑布扎不要说话,跟着姬公公,往太极殿方向走去。
太极殿前,侍卫让禄东赞和桑布扎,卸下来随身携带的兵器,才放他们进入殿内。
看着这巍峨的太极殿,桑布扎内心颤栗。也不知道是出于震撼还是自卑,他不由的低头,跟着禄东赞走到大殿中间。
他俩右手贴胸,身子微倾,语气平静道:
“外臣禄东赞、桑布扎,见过唐王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