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欢迎你 > 第77章 朕是在通知你们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二等人走了,激动的离开大唐书库的。

魏徵也是因为激动,一瘸一拐的离开,没有让人搀扶,走的时候,顺带走了一本三字经。

次日,太极殿。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大牛公公的尖锐嗓音,传遍了整个太极殿。

伫立在太极殿两侧的文武百官,如老僧入定一般,连均匀的呼吸声,都能听的见。

“咳咳。”李二皱眉,这些老货太不给面子了。他干咳两声,给昨日去过大唐书库的那些国公使了个眼色。

“陛下,臣有本奏。”房玄龄见那些国公没反应过来,举着笏板,走向大殿中间。

龙椅上的李二,见到房玄龄会意,微不可察的点点头。

“房爱卿有何事?”李二假装好奇,沉声说道,“奏来。”

房玄龄朝着李二拱手说道,“陛下,世家之祸已灭,如今除了北方突厥,我大唐可以说是天下承平,海晏河清。

科举之日,已然临近。朝堂之上,不日将会多出很多人才。

但是,放眼整个大唐,治世能臣还是太少。臣奏请陛下下旨,以朝堂之名义,由国库拨款,招收适龄儿童及青少年,建立大唐学府,全面培养各方面人才,为我大唐添砖加瓦。”

“呵呵,不错。卿言甚得真心。”李二开怀一笑,这是他们早就商量好的。所以房玄龄提出来,那也要听听其他人的意见。“不知你们还有什么补充的吗?”

“陛下,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大殿之上。

昨日在大唐书库的那一帮国公,在李二的提示下,也纷纷举着笏板,纷纷同意房玄龄的提议。

其他大臣不明所以,交头接耳,总感觉有些多此一举的意思。

“嘿,戴大人,陛下他们是不是早就商量好了的?”

“刘大人这是何意?”

看到新任的吏部尚书戴胄皱眉,礼部侍郎刘大人解释道,“戴大人,若不是早就商量好的,那程咬金和尉迟恭平时上朝站着睡觉,今天怎么可能迎合的这么快,还有魏大人,他之前可是见谁喷谁,逮住就咬。现如今,他变的一味奉承起来了。”

顺着刘大人说的,戴胄捋着胡子,略有所思。

而这时。

一个年过花甲的老头,有些不屑的开口。

“陛下,臣以为不妥。”

“哦!”李二有些不悦,但是没表现出来。“孔祭酒说说你的理由。”

孔颖达拱手道:“陛下,国子监本就是我大唐培养人才的最高学府。为何还要劳民伤财?建那什么大唐学府,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陛下,臣也觉得此事不妥,培养人才的事,我们国子监是专业的,有国子监就够了。”

看到国子监祭酒孔颖达和国子监博士蔡少奋反对,魏徵觉得是时候拿个双杀了。

“孔祭酒、蔡博士,国子监是最高学府没错的,但是我对你们的教化,是持怀疑态度的。”

“魏大人,你这是什么意思?”

“字面上的意思呗。”魏徵翻了个白眼,停顿了会儿,“你们也不想想,在大唐歌剧院出现之前,你们家里的二代,哪个不是小魔头一般的人物,长安城的百都姓避之不及。”

见魏徵拆台,孔颖达没有急着辩解。

蔡少奋说道:“学子天性使然,魏大人不会是要把这个说是我等的过错吧?”

“不然呢?我们把家里的孩子送到国子监,不就是为了他们学知识、明事理的嘛!

教不严,师之惰。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子监还真是差了点。至于你们所教学的,我不认为以后可以为大唐带来什么帮助。”

魏徵这话,可就让孔颖达他们这些国子监的官员不乐意了。

“魏大人,你给我说清楚,我们国子监教的,怎么就没用了?”

“哎…蔡博士莫要恼怒。”魏徵见蔡少奋急了,眼里闪过一丝不屑。“我且问你,国子监可曾教学生种田?”

“不曾。”

“可教过学子制盐造纸?”

“也不曾教过。”

“那总该教了学子钻研一些改变我大唐的利器了吧!”

蔡少奋和孔颖达皱眉,这老喷子,诚心捣乱的吧!

有些想法的,可不止他们两个。

没有听过楚天说过那一席话的官员,都觉得魏徵有些过了。

但是见李二嘴角扬起,看戏的样子,心里止不住的咯噔,这摆明了是在演戏啊!

孔颖达不明所以,还是忍不住问道:“魏大人,这些都是司农监和匠作监的事,与国子监何干?”

“孔大人说的不错,国子监是教书育人,传递知识的地方,岂是钻研那些小道的能比?”

“小道?”魏徵觉得好笑,不禁反问。

“难道不是吗?”

“呵呵,蔡大人,你好大的口气啊!我刚才说的那些,哪个不是改变大唐的东西?你们不会教就直说。

不会的,就可以去学嘛!

你们这也不会,那也不会。还在这夸夸其谈,说种田、制盐、造纸那些是小道,是谁给你的勇气?”

“我…”蔡少奋被魏徵怼的哑口无言,眼巴巴的看着孔颖达。

看着他们辩的面红耳赤。

李二觉得,这个时候,他应该站出来收场了。

“好了,都给朕住口,朕来说两句。”

李二环视众人,沉声说道:“诸位爱卿,在曲辕犁、精盐、造纸、印刷、水泥等这些东西被造出来之前。朕和你们一样,都认为,只有读书越多,官做的越大,才能改变大唐的现状。

但是,朕错了。

我们不能因循守旧,沿用老祖宗的那一套了。

大唐想要国富民强,必须改变。

发展工业,培养新型人才,刻不容缓。

即日起,不管是农事、工事、商事,不管你是农人、工两或者是商人。只要能让大唐进步,强大起来,朕就给他授官奖赏。”

李二的话,让孔颖达坐不住了,这样子搞,那就是他们孔家的耻辱,“陛下,农人工匠怎么能当官呢?不可啊!如此下去,国将不国啊!”

“孔祭酒,你少在这危言耸听。”

“你…”

程咬金的大嗓门,一下子就把孔颖达给震住了。

“别吵了,朕这不是在跟你们商量,朕是在通知你们,旨意稍后就会传下各地。”

李二难得乾刚独断一回,对于有雄心壮志的李二来说,大唐如何才能强大?才是他最为关心的。

至于方法,儒家那套,已经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