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宫秋 > 第558章 渡江(十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虽然西边的一路只是作为辅佐的兵力,成败并不影响大局。可是眼看着三路出击的大好局面,不过数日间,就有一路退兵,一路按兵不动之后,自己一路深入,终究是独木难支了。

东路虽是三路大军中的主力,兵马最多,可是与自己对峙的北凉,也在堵住了西边的雄关之后,将最那一万骑如利剑一般的护陵军放在了江淮的身后,若是出击,只怕三五日就能到达两淮的战场。

北面的盱眙传来的军报上虽然没有要求援军驰援,作为沙场老将的眼睛那里看不出来盱眙城内的守军已经是骑兵下马守城,且在苦苦坚持了。

......

而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朱雀左右两卫,也在各自驻地的江边,盘桓了十余日。负责运送大军过江的一万水军,也是一分为二,一部在江州待命,一部在鄂州集结。唯独没有留下一艘战船在岳州附近。

“将军,水军又派人前来询问大军何日登船。”冯哥独自一人在军帐中来回渡着步子,旁边的屏风架上一副荆湖一带的地图上留下了无数的印记。听到自己的亲卫队长的通报声后,将眼光从地图上收了回来。

“时机成熟本将自然会率军渡江。”冯哥一身甲胄,只是随口回了一句后,就再次将眼光转向了地图上。

“将军,此番东线的大军已经在两淮路站住了脚跟。旬日间连续自南向北占据了历阳,滁州,盱眙三座城池。将东线的凉军牢牢的吸引在了身边。凉军对峙的十分紧张,随时都可能发生大战。如若我们中路骑兵再不过江,万一战事受挫,朝廷定然会追究我们一个畏敌不不前贻误战机的罪名。”

半响后亲卫队长迟迟不肯出帐回复,而是小声的提醒道。

“朝廷的军令只是让本将率三万骑兵便宜行事,昵尽管照此回复就行。”冯哥再次转过头,重复了一遍军令。亲卫队长间主将似乎有些恼怒,只得放弃了劝说,转身出了营帐,去回复水军前来问讯的将领了。

对于冯哥来说,麾下的担忧自己何尝不知。但是自己心里更加清楚,此番三路大军齐头并进的设想,本就是兵部的那些大爷们在堂部里拍脑袋决定的。这新上任的兵部尚书,可是打破了历来都要有领军经验才能胜任兵部主官的惯例,当上了大雍第一名文官主持武事的兵部掌门。

如此那里会考虑三路大军的实际情况。

东路大军除了青龙左右两卫协同作战以外,还有五万步卒归到了宋将军麾下节制。而且还有五千白虎卫也在军中。十万多人的步骑联军,对上江北的六万凉军,无论是战是守,兵力都是十分充裕的。

西线更是调集了蜀中几乎全部能够动用的步卒和骑兵。李文朗,南宫藏两人只需顺汉水东下,就能突入京西路。但是三万老卒出大散关后,被两座雄关阻挡后撤的同时,两人就已经缩回了利州路的兴元府。

没有了北面的牵制,朱雀卫三万骑兵一旦过江,要面对的压力之大,估计就不是三万骑兵所能承受住的了。听说对面那位蜀中败将,此番南下不仅带来了两万五千精锐薛怯军,还得到了部族中五千精锐支持。

再加从上京西南北两路本地部族中又强行抽调了四万骑兵,更是将重兵集中在了襄阳府。而逼近大江边上的江陵府也放了两万人马。这些骑兵,早就将岳州江北为数不多可以停靠大船的岸滩严密的监视了起来。

如此一来,驻守在潭州的两万右卫就只能是顶在岳州附近,作牵制只用,而不能渡江了。至于江州和鄂州,虽对岸的凉军兵马不多,但是自己若是冒然渡江,只凭两路三万骑兵,面对已经学会据守城池的凉军,只怕是难以有所作为。

更令自己担心的还是那五万驻守襄阳的凉骑。一旦被他们缠住,在京西两路,自己无论如何转战,面对的敌人都只会越来越多。所以此时唯一的策略就只能是等待。

等着襄阳附近凉军的主力东进,只有空虚了的京西两路,才是自己三万骑兵的攻略之地。至于东路的压力,既然有十万多的人马,多承受一些,也就是无可厚非的了。

阿拉坦和扎那两人联手,能够集中运用的也不过是十余万骑兵,想要打垮分守三城的东路人马,只怕也是费些功夫的。只要宋宏博拖住他们,那自己就有绝对的信心,在快速的扫荡京西两路之后,东进驰援。进而将凉军的主力大军,围歼于淮南东西两路。

根据最新的军报,扎那果然是已经集中起兵力,和宋宏博在滁州对峙了起来。阿拉坦见自己迟迟没有动静后,在北部的司马英,李文朗以及南宫藏三人退军之后,也确实开始派出兵力东进驰援两淮。

自己此时只需要在等待,等着驻守襄阳的阿拉坦向东之后,自己的机会就来临了。

......

江边的战事在东边急促,中路安静的让人不安的时候。远在临安的兵部已经在刚刚运转不过一月的内阁里和几位阁臣争论了数日。而赵崇此时依旧安然的呆在皇后身边。似乎对于这场事关四路故土收复与否的大事不甚关心。

兵部的新任尚书对于中路的朱雀卫迟迟不动的态度颇为气愤。更是在朝堂上怒斥其无视朝廷军令,不顾大局。就差点名弹劾主将冯哥藐视兵部的军令了。倒是刚刚调入内阁的原兵部尚书,对此颇不以为然。

多次和稀泥一般的劝说自己的继任者。言辞倒是也有理有据:兵部的军令中只是明确限定了渡江的兵力。为了使东,中,西三路更好的配合,军令上也并没有明确规定朱雀卫的渡江日期。

更是连选兵的权力也留给了冯哥。具体是带领左卫还是右卫渡江,都由主将临机决断。单单一句齐头并进,如今就作为朱雀卫不尊号令的理由实在有些牵强。

既然给前线的将军门留了临机的决断权力,就耐心的静待佳音,岂不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