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越穿,越难,越穿越 > 第17章 喜出望外得贤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没什么好的办法,大家也只好一边继续休整,一边保持和城中的联络。

秦家村和京城距离太远,一个来回就是一整日,避难是绝佳的,救人就太不方便了。

大家都觉得应该找个更靠近京城的地方藏身,也便于和城里联络或采取行动。

这时,姚千仞提了个建议:

“我知道个地方,是骆养性那厮的一个别院,平时他也不去,只是用来存放积财。

献了城门后,他被闯逆特授果毅将军,家产也保留了。

正巧我联络的兄弟里面有个叫赵子路的,不愿意在骆贼眼前做事,就自告奋勇去那里驻守,帮着骆贼看家。

他带了两个小旗的兄弟,也多是心向朝廷,被迫附贼的。

那处别院就在阜成门外二里远,如果我们到那藏身几日,应该没什么问题。”

众人闻听大喜,恨不得立刻出发。

还是路远沉着,他首先建议长平和婉儿不能去,毕竟可能有危险,还是由齐公公和朱伯远护着两人留守秦家村。

“附议。”作为蓝衣人的朱家兄弟,从小被灌输的理念就是主人的话必须毫无理由执行,哪怕是赴死,也不能有任何迟疑。

因此,这简单二字,出自朱伯远这个能动手就不会动口的冷面高手,已经很难得地表达了他的态度。

这个提议,完全没有反驳的余地,尽管两张樱桃小口撅起,一对绝美容颜蹙眉。

第二天一早大家就出发了,秦通也非要跟去。本来路远不忍心老秦最后一个儿子再去冒险,但是秦通坚持要参加:

“我大哥和三弟都有儿子,我屋里的也怀上了,秦家已经有后。

为我爹和兄弟报仇,我不能不去!”

到了骆养性的别院,赵子路已带人候在路边,二十条昂藏汉子,都还是锦衣卫的装束,路远不由得又想起殉国的刘启德和孟魁。

安顿之后,众人开始商议如何营救三位殿下。硬闯不太可行,即使有朱家兄弟这样的高手,也很难在几百精锐的李过亲兵围攻下保证殿下们安全。

一旦殿下们被挟作人质,大家不仅投鼠忌器,连全身而退都未可知。

在养伤的日子里,路远趁着无人,曾经偷偷拿出手机来查询真实的历史:

三位殿下被裹挟在李自成大军中去迎击本已归顺,却因爱妾陈圆圆被刘宗敏凌辱而冲冠一怒,毅然投了后金的吴三桂。

本来李自成胜算不小,毕竟大顺军人多势重,而且他亲自率领的精锐,多的是同官军血战经年的悍卒。

不想清军忽然出现,有备算无心之下,大顺军溃败,三位殿下从此失踪。

算算时日,还有十天,李自成就要亲征了,如果殿下们真到了大军中,就更难保证救人成功。

混乱中可能机会多一些,但同样乱军之中,刀剑无眼。

“一定要有个万全之策。”

路远已经恨不能背下三十六计了,但要求一个现代世界里的普通人,摇身一变为运筹帷幄,决定几位皇子和众人命运的决策者,确实压力山大。

随后几日,没有太好的主意之前,众人也不敢轻举妄动,只是由姚千仞和赵子路带着几名手下继续联络人手。

这一天,赵子路又带回来两人,其中一个竟然是西洋人。

金发碧眼的这位洋人一口流利的大明官话,自我介绍也很大明:“鄙人姓汤,名若望。”

汤若望!

路远迅速在脑海中翻检突击学习的明末人物。

这位老哥本是德国传教士,年轻时候去了澳门,后来到了北京,与徐光启相谈甚欢。徐将之引荐给了崇祯。

崇祯七年,汤若望协助徐光启完成了卷帙浩繁的《崇祯历书》,共计46种137卷。

《崇祯历书》的编撰完成,标志着中国天文学从此汇入世界天文学发展的潮流。

不过路远对他的兴趣既不是历法,也不是传教,而是他会造大炮!

汤若望受崇祯之命,成功造出大炮,并完成了《火攻挈要》一书。

可惜积重难返,大炮也救不了崇祯的命,最终被闯军俘获的官军就是用汤若望造出来的大炮,轰开了崇祯皇帝想要固守的国门。

不仅如此,汤若望还翻译了同胞阿格里科拉的《矿冶全书》,定名为《坤舆格致》,涉及矿业和相关冶金工序的每个阶段。

知道眼前就是汤若望,路远狠狠地挥了挥左臂,本想用拳头砸在桌子上来表示自己按捺不住的兴奋。

一挥之下,才想起自己没有前臂,只得尴尬地划了个圈:“欢迎汤神父!”

汤若望此时已是五十出头,论年龄是在座众人的父辈,而且也曾是崇祯的座上客,所以对于路远的欢迎也没怎么在意。

李自成草莽出身,谋士们告诉他西方传教士,都是邪教,洋人非我族类。

汤若望久居明朝,知道大顺军来者不善,在城破那天就躲到了徐光启家中。

此时徐光启已故去多年,家人多已扶枢南下,回了上海县的故乡,如今上海的徐汇区,就是得名于他。

京城里只留下了他的次孙徐尔爵,也就是眼前的另一个来客。

徐尔爵三十有三,从小对做官没有兴趣,却对乃祖所研究的学问都极其痴迷。

小小年纪就开始陪在乃祖身边,缠着学习数学、天文、农学乃至军事知识,唯独不愿意学习八股文。

徐光启本人也很开明,任尔爵由着心性发展。

徐光启病故后,家人们扶灵回了南直隶,只有尔爵以看护顺天府家产为名留在了京城,其实他是为了继续和祖父的门生们一起整理毕生学问。

也是因此,他和汤若望成了忘年之交。这次汤若望有难,直接就奔了徐家。

徐尔爵除了精于杂学,也是个豪侠仗义之人,自然不会不管,所以就一直将汤若望隐匿徐府。

赵子路与徐尔爵一个武人,一个杂家,看起来完全是两类人,但他们一见如故,只因皆有任侠之心。

这次寻找帮手,赵子路很自然地想到了徐尔爵,没想到还饶上一个汤若望。

路远虽然不知道徐尔爵是何许人,但是对徐光启却是非常熟悉。

这就是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啊,难得的是他在魏忠贤当政的时候,并不阿臾奉从,还能排除困难,组织进行了多方面的科学研究:

师从利玛窦,将西方历法引入明朝,让地圆说逐渐为时人所接受;

精晓农学,着作甚多。在他的着作里,详细介绍了传入中国不久的玉米和番薯的种植。

玉米当时已经开始在多个省份种植,但是番薯却是皇家专有,徐光启力主向民间推广。可惜后来他的精力转向其它方面,这件事就被耽搁了;

数学方面,徐光启的最大贡献是和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

徐光启首先把“几何”一词作为数学的专业名词来使用。

《几何原本》的翻译,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原有的,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习惯,改变了中国数学发展的方向。

在修改历法的疏奏中,徐光启还详细论述了数学在天文历法、水利工程、音律、兵器兵法及军事工程、会计理财、各种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舆地测量、医药、制造钟漏等计时器十个方面应用;

更为难得的是,他对军事也有非常深入的研究!

“求精”和“责实”是徐光启军事思想的核心,他提出“极求真材以备用”,“极造实用器械以备中外守战”,“极行选练精兵以保全胜”……。

他特别注重火炮制造,曾多方建议,不断上书,希望能引进火炮制造技术。

对火器在实践中的运用,如火器与城市防御,火器与攻城,火器与步、骑兵种配合等各个方面都有所探究。

徐光启撰写的《火攻要略》、《制火药法》等各种条令和法典是我国近代较早的一批条令和法典。

也正是在他的推荐下,崇祯启用汤若望开始制造火炮,并最终在大明制造出了自己的大炮。

想到这些,再听说眼前的徐尔爵对于乃祖这些学术都有很深造诣,路远彻底陶醉在穿越者的幸福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