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由不得曹丕不恼火!
他为何禅让之后要封刘协为山阳公前往封地颐养天年?
不就是为了杜绝给刘备授以把柄,让其诬陷自己暗害汉帝好顺势借机登基称帝么?
可倒好,他费尽心思铺设好的局面,最终刘协遇害的谣言还是漫天飞。
且这谣言的矛头就是他这位“好弟弟”于家中祭奠的缘故。
这无疑是让曹丕恨得牙痒痒,甚至想一刀劈了曹植。
话音刚落,他脸色阴沉,冷冷直视着。
曹植见状,内心深处打了个寒颤,支支吾吾的半天说不清楚。
这他哪说得清楚啊!
如此作为,他无非就是心有怨恨,欲报前番“七步诗”之仇,给其添点堵罢了。
但这真实想法岂能和盘托出?
真要如此,那他可就真的死路一条了。
他可是知道自家这位兄长乃薄情寡义之人,心眼一点不大。
前番还因早年的一些私事差点砍了曹洪,若不是卞太后求情,那就真歇菜了。
曹植这时冷汗直流,衣裳也因大汗淋漓被浸透,双腿颤颤巍巍。
“不说是吧?”
曹丕见状,神情愈发阴翳,大手一挥,高喝道:“左右,与朕将此罪人打入天牢。”
说罢,便有御前侍卫腰佩利刃,上前架着退去。
曹植那小身板犹如被拖死狗般拉走。
虽然将其打入天牢,但曹丕依旧是怒气冲冲,明显不解恨。
他随即又下旨道,“虎侯!”
“末将在。”
“朕命你迅速领禁军奔赴其府,搜查曹植为何吊祭天子刘协的缘由。”
许褚听却,并未问及原因,只是面色严肃的拱手答道。
他性子一贯如此。
曹操还再世时,他便是无条件护佑其安危,纵是宗族大将曹仁欲入营求见可由于未得征召就坚决不许其入内。
如今曹植虽是曹丕的亲弟弟,但既是旨意,他也没有丝毫的含糊跟犹豫。
当曹植被打入天牢,又被派人于家中翻了个底朝天搜寻其与人相勾结的证据。
可许褚搜寻了半天,都没有找到丝毫的蛛丝马迹。
无奈,他只得回报天子曹丕,称并未找到曹植有与别人勾结的罪证。
此事闹得如此之大,于深宫的卞太后也无疑是被惊动了。
特别是听闻自己三子曹植被打入天牢受苦时,她一时内心深处颇为愤慨不已,迅速差人将曹丕召来后宫。
“孩儿拜见母后。”
曹丕此刻身穿内袍,刚入府便恭敬的作揖道,全然没有在朝堂上的那般盛气凌人。
对待母亲,他永远都是怀着温和笑容。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卞氏见其如此,原本早已在脑海中编排好的言语也不忍吐出来数落了。
她哀叹一口气,面色不悦的说道:“陛下,听闻你将你的三弟关进天牢了?”
“难道你就那么恨你这个弟弟吗?”
“母后,这您可就冤枉孩儿了。”
“孩儿可没有追究旧事的习惯,前番七步诗后,让他回到封地就算了了。”
话说到这,曹丕的神情方才慢慢的严肃起来,说道:“可谁曾料到,他却听信奸人谣言,相信孩儿下令暗杀了山阳公一事,并在家中大肆为刘协祭奠。”
“这事也传到了西边的刘备耳里。”
“那大耳贼因此为借口,污蔑孩儿杀害了天子刘协,并追谥刘协,打着兴复汉室,为前帝复仇的旗号于陇山下登基称帝。”
一语落下,卞太后沉默了半响,脸色上显然是有些难以接受。
良久后,她方才问询道,“那陛下派遣许将军领禁军于子建府中大肆搜寻证据,不知可否有收获乎?”
“不瞒母后,暂时还未搜查到曹植与奸人合谋的证据。”
曹丕拱手将实际情况和盘托出。
“那不知陛下如何处理植儿呢?”
卞太后步步紧逼的相问道。
话音刚落,曹丕迅速回应道,“这孩儿倒是暂时还并未想好。”
“陛下何意?”
“难道你想将你的亲弟弟监押一辈子么?”
说完,卞太后似是眼神里就带着了一点怒意。
然后愤怒之余,泪珠也夺目而出!
“你~你……你父王仙逝不久,你就要自断手足兄弟之情,欲残害一母同胞的兄弟乎?”
“你二弟子文已经被你削去兵权,赶去封地了,现在又要对付子建了?”
一边诉说着,一边含泪道。
曹丕眼见于此,哪还敢违母命,立即拱手保证道,“母后您别哭,孩儿绝对未有要害子建的意思。”
“此番将其关入天牢不过是以示惩戒,好让其日后不要做有损我大魏之事罢了。”
“既然母亲有命,孩儿定然将遵守!”
话音落下,曹丕就当着卞氏之面差遣宫娥前去将大臣华歆请了过来,当面吩咐去放了曹植。
听闻此话后,卞氏悬着的心才得以放下。
过了好半响,放出来的曹植被华歆亲自押到了后宫。
卞氏见其被关押的这多日已经是身形消瘦,面容憔悴了许多,不由上前将其抱住,眼中不断的滴泪。
一旁的曹丕此时面色严肃,语气严厉道:“子建,朕此番是看在母后为汝求情的薄面上方才饶恕了你的罪名。”
“从即日起,即刻回到封地去,日后不得召见不可擅自回京。”
“若是以后在做此有损大魏利益的事,绝不轻饶!”
一语落下,曹丕言语冷冽,毫不留情面。
卞氏见状,也知晓自己能保住其性命已经殊为不易了。
他被发配出封地永不回京怕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一念于此,卞氏紧紧凝视着其子的目光,眼中悲色愈发严重,泪痕也越明显。
曹植见此,颇为有些心如死灰。
他看向望过来的卞氏目光,眼中含泪道,“母后,孩儿不能在您膝下尽孝,您日后一定要保重身体啊!”
稍作道别,曹植就被天子曹丕下旨赶出了京城。
以后未得诏令,也不准许其擅自回京。
经过此事后,曹丕更是再度加强了对宗室子弟的戒备,加强监视与控制。
诸侯皆知保全侯爵与食邑,政务处理权全权由安排的国相负责。
并代为监管王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