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耻 > 第一百五十三章 削藩(1)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其实赵鼎上台,李慢侯还是能接受的,这个人很有一套。

唯一可惜的是,此人坚决不肯议和,是一个连议和都不能议的人。

李慢侯知道,现在的国力还无法支撑持久战争,这几年,金国只稍微释放了一点空隙,南宋就稳定了局势,如果能有一个五年左右的和平恢复期,士兵军纪还没有败坏,财政力量又进一步大增,那才是国力对比最佳的时候,而不是现在。

就算没有议和的诚意,大可以去谈,拖延时间。可赵鼎拒绝派使者接触。

文官争完了,才能轮到武官,因为武官的命运,是需要文官们来讨论的。

重点就是军功,赵构一时激动许下了封王的承诺,这也不算什么。毕竟这也算祖制,宋太祖就许诺过,收复燕云者王,最后落到了童贯头上,封一个郡王,也不算开先河。

问题是给谁?

收复两京,给出两顶王冠,一点都不贵。可是给谁呢,最后开封和洛阳,都是投降的,城外军队分数各方。围攻开封的主力是真扬藩镇赵立,徐宿藩镇牛仲,以及官军韩世忠部。围攻洛阳的是官军岳飞和刘光世部,以及光黄藩镇军和舒蕲藩镇军。至于其他参战的军队就更多了,滁濠藩镇、楚泗藩镇都有参加。

每只军队主帅都给一个?那王爵也太不值钱了。因为敌人投降就不给了?赵构当时为了让军队接受议和,许诺军功照旧。

这一些都漏洞百出,画大饼的时候,谁会考虑圆不圆,只会考虑大不大,大是够大了,可没想到出在了不知道该给谁吃的问题上。如果是有恶意,二桃杀三士到倒也无所谓,让军阀们去争斗好了。可问题是现在是朝廷自己为难。

很难分清到底谁的功劳更大,比如在开封,赵立的功劳并不比韩世忠低。但韩世忠是官军,赵立只是藩镇军。给赵立封王,一个有地盘有军队的王,谁能放心?

洛阳方面更麻烦,那边的进攻主力是三支,岳飞、王德和丽琼,配合的藩镇军就真的只是配合,因为田氏兄弟和林永的军队能保存实力就保存实力,攻城这种活他们能躲就躲。岳飞功劳最大,可王德和丽琼两人加起来又比岳飞大。

给岳飞封王,又牵扯到岳飞爬的太快,他资历太浅,跟随赵构很晚。知道杜充投敌,岳飞才独立发展,在通泰镇府位置上南逃,先被罢免,接着张俊带兵在太湖剿匪,看到了岳飞的军队,认为可用,将岳飞调到自己部下,岳飞这才重新启用。接着岳飞在张浚的都师下,开始四处剿匪,南宋的巨寇大半是他剿灭的,如果没有张浚,这些功劳张俊就要占一半,有了张浚,岳飞基本独占了,结果导致岳飞的升官速度如坐火箭一样。

现在又封王的话,他就从张俊部下,立刻压了张俊一头。而张俊对此很不满,他也是要北伐的,被赵构强留在杭州坐镇。为了平复张俊的不满,给岳飞封王就不合适。

朝堂上争论一片,岳飞这人比较自谦,他竟然上书称他的功劳够不上封王。终于终止了争议,可岳飞不封王,洛阳的王爵给谁?不给,朝廷威信放哪里?除非其他武将都上书说不要。给,该给谁?给王德还是丽琼?

最后朝廷议来议去,做出了这样一个折中。开封的王冠带在了赵立头上,理由是赵立之前独立收复了南京,加上这次收复开封的功劳,就够得上一个王爵了。洛阳的王冠莫名其妙的戴在了刘光世头上,因为王德和丽琼都是刘光世的部下,是打着刘光世军的旗号作战的,哪怕刘光世一步都没有离开他的老窝。

其他参战将领一个个封爵,李慢侯封了一个东海郡公。岳飞是武昌郡公。韩世忠封英国公。王德、丽琼也各自封郡公。可是其他藩镇,竟然都没有封爵,加了一些高级头衔,林永也不过加了太尉。

这些人已经写信给李慢侯抱怨,说朝廷对他们这些藩镇军不公。李慢侯也觉得有些不公平,尤其是这次战争中,虽然没有明显功劳,但起到过重大作用的单穿,竟然没有任何封赏,理由是失陷过藩地。兀术曾经几乎将无为军全部,和州大部攻占。要不是李慢侯带兵及时赶到,确实有丢失的危险。后来那些功劳算到了李慢侯头上,单穿顶了所有罪责。可如果单穿像田平那样弃地,李慢侯就不可能有机会反击。单穿连一个加衔都没捞着,可想而知之前李慢侯将庐州交给他防守的建议,朝廷也不可能采纳。

与单穿一样不赏不罚的还有徐明,他只守住了滁州。可濠州是他上任前就丢的,他只是没有去收复罢了。战争中,他还派兵援助过田氏兄弟。

林永抱怨后没几天,田平被撤藩。这个毫无争议,兀术打来,他弃地而逃,引兀术去攻单穿,险些酿成大祸。李慢侯没意见,可跟其他处置措施一对比,李慢侯就觉得,有些味道不对。

难道朝廷现在就要开始打压武将?

杀驴也得卸磨了再杀啊,现在还要靠驴拉磨呢,现在就卸?赵鼎不会这么不顾大局吧?

越来越恶劣的事情在继续着。田平的藩镇被撤,他弟弟田夏却得到了加赏,也加了一个太尉。显然他的功劳比不上林永,这完全不是看功劳,是对田夏的安抚。

杀完这些西军藩镇,接着对其他藩镇动手。

李慢侯一直想把扬州控制在手里,所以安排了牛仲。这次赵立借助封王的威势,向朝廷提出移镇,他要想把自己的藩地真扬换到开封一线,方便北伐。朝廷准许了,但开封是东京所在,不能给他开镇,让赵立在开封东南的陈留开镇。赵立的王爵封为陈留郡王,古代陈留郡的治所就在开封县,跟他收复开封也算相得益彰。

可这就完了!真扬两地藩镇,换了一个残破的陈留县。赵立不在乎,这给朝廷处理其他藩镇释放了一个坏信号。

赵立移镇陈留,韩世忠大军镇守开封。李慢侯通过晏孝广提议让牛仲移镇真扬,也被朝廷否决,牛仲的位置不动,依然是徐州、亳州镇抚使。可却动了张荣,张荣之前辖楚州、泗州、宿州三州之地,朝廷让张荣移镇。换到了北方的郓州、济州、濮州和广济军。张荣也不是太有意见,因为梁山泊正好就在郓州和济州之间,他回到了家乡,足以平息他心中的任何不满,而且还多了一个州,哪怕是很残破的山东州换已经恢复生机的淮南州,他也愿意。

张荣撤走后的楚泗宿三州,真扬两州,都不设藩镇。跟淮西的庐州、寿州两州,一并重归朝廷。

朝廷削藩的动作,吓到了林永等人。削藩的后果让他们很惊恐,之前当藩镇的时候,确实做了不少跋扈的事情,为了敛财,对抗朝廷曹司,贩卖私盐,开港收税,破坏制度的事情做了不知道多少,一旦失去权力,会不会像郭仲威那样,被砍了脑袋?林永等人纷纷写信给李慢侯,希望李慢侯能站出来向朝廷申诉。

这时候他们俨然将李慢侯看做他们的领袖,如果之前他们这么服从,李慢侯也不至于那么难办。田平也不至于敢弃地,心想手里有兵,朝廷不但动他们,可现在就是动了,因为朝廷手里也有兵,他们见过岳家军,知道朝廷不好惹。

李慢侯当然不想出这个头,因为他也觉得削藩肯定是迟早的事情,目前只是节奏上快了一点。李慢侯出不出这个头,江北藩镇都已经名存实亡,不是没有战斗力,而是战斗力变成了负值。以后要驱使林永这些藩镇兵作战,即便是李慢侯也使唤不动。他们手里的兵,只会牢牢捏在手里,用来对抗朝廷!

其实对赵鼎的评价,也只是李慢侯的一家之言,他甚至可以想象,在以后的史书中,这又是赵鼎智慧的一个案例。李慢侯觉得时机不对,可赵鼎那些人的世界观看来,时机选择的恰到好处。刚好是藩镇成功的抵抗住金兵,又还没有做大,还实力大损的时候,成功削藩,如果让他们做大,可能就削不动了。

利用田平失藩之罪,废了庐州、寿州藩镇,利用张荣富贵还乡的草寇心愿,将他从长江以北移到黄河岸边。利用赵立的忠心,收回了扬州、真州。

多么智慧!

可这种权术玩过了,后来人怎么办,还怎么用藩镇。

这些都不是李慢侯在乎的,他最在乎的是扬州的经济力量能不能让他利用,这个百万人的手工业中心,是建立上千万北人血泪之上的。大多数人是被金兵驱赶到扬州,河北、山东、江南、江东的手工艺在这里交汇、碰撞,不但手工业总量在快速发展,而且推陈出新的速度极快,这是技术的进步!

要保住扬州的活力,就不能让扬州完全按照其他州县那样管理,必须继续坚持这里目前实行的自由的商业环境。

李慢侯没有对抗朝廷收回扬州的政策,而是举荐一个人,晏孝广的儿子,一直跟在他身边的晏湲,他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处理政务的能力,而且管理思想跟扬州那一套政策是同一套逻辑体系。一方面大量使用数字化管理,进行精确管理,另一方面大量减少监管领域,只要不违法什么都能做,这才是创新的土壤。

这一次,朝廷同意了,让李慢侯松了一口气,因为他并不想跟官僚集团对抗,至少目前没有对抗的任何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