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后,一家人总算松口气,没想到大家这么快就知道了。
李春梅和夏建国夫妻俩坐在沙发上喝口茶,忙不迭地拿出手机,给家里亲友打电话。
这边李春梅说,“喂,大哥吗?我是春梅,小敏她高考第一名!”
那边夏建国说,“小妹,小敏高考全市第一。”
夏敏敏睡觉前,他们都还在给亲友打着电话,就连老家的亲戚都全部通知到位,高考第一名的消息就这样大范围扩散开。
夏敏敏起床时看到,夏建国和李春梅已经精神抖擞地坐在客厅,她看看手表上的时间,才五点,天也才微微亮,她怀疑他们俩压根就没睡觉。
“小敏,起来了!爸爸给你买了,你最近喜欢吃的红枣馒头。”
“妈妈给你煮了鲜牛奶。”
夫妻俩一脸笑意地望着女儿,他们俩的脸上没有一丝疲倦感,根本看不出只睡了四五个小时的样子。
餐桌上摆着早餐,红枣馒头还用盘子装点过。
李春梅和夏建国一直盯着女儿吃早餐,弄的夏敏敏有些不好意思,吃东西时也放慢速度细嚼慢咽。
起初还有点不好意思,渐渐地也就习惯,随他们去了。
“小敏,你去外面玩会儿滑板,我和你爸爸给家里搞次卫生大扫除。”
李春梅系着围裙,手上戴着在药房买的医用外科手套,提着水桶抹布从洗手间出来,看来是准备大干一场。
“爸妈,我昨天才打扫,今天不用打扫。”
夏建国还沉浸在昨天的好消息里,“这不一样,这几天肯定有很多人来家里,家里的各个卫生死角都必须重新打扫,你就自己去玩。”
劝说不懂得父母的夏敏敏抱着滑板,从家里离开,时间还早小区里没什么人,走出小区大门夏敏敏特意看眼上面的横幅。
呃……挺好的。
“小敏,恭喜啊!”
“谢谢!”
“这就是高考状元?”
“是啊,我们看着长大的,别看她个子高,其实下半年才满十三岁!”
“这么厉害啊!”
夏敏敏从小混迹在小区底商,和各家店铺的老板都是熟人,在去往公园的路上。她不断地被各家早餐店老板投喂各种早餐,拒绝也没用,还是被塞到手里。
去公园的路上会经过一中,横幅确实很多的,夏敏敏怀疑横幅包裹了整个一中围栏。
提着八袋各式各样的早餐,坐在公园的石椅上,夏敏敏吃着素包子,听着大爷大妈唱歌,看他们跳舞练太极,悠闲地坐到太阳高高挂起,晨练的人离开公园,夏敏敏才抱着滑板刷街。
家里夏建国和李春梅正在招待京大招生办老师,他们俩后悔的不行,就该在女儿出去时给她带上手机,这都快九点,还没回来。
招生办老师喝口茶,“大哥大嫂,你们可是培养一个好女儿,小小年纪就中状元了,太了不起了,你们是怎么培养的?”
“没有,我和她妈妈都不怎么培养孩子,全靠孩子自觉,她从小就不爱看电视喜欢看书,其他都是在老师培养,从小学到高中学校老师对她都很好。”夏建国道。
“那也离不开你们的栽培,你们买的这个小区位置可真好,我了解过这边的小初高学校,在深市都是鼎鼎大名。”
“94年买这房子就是为了她读书,没想到歪打正着,孩子自己也争气…”
玄关大门传来响声,坐在屋里的四个人都松口气,总算能结束彼此间的尬聊了。
“爸爸妈妈,我回来了!”
李春梅走到玄关接过夏敏敏手里滑板,见她手里提着早餐,“早上没吃饱?”
“没,早上路过早餐店时,老板他们送我的。”
李春梅无声地说,“京大招生办的老师来了。”
夏敏敏换好鞋子走到客厅,两个陌生的一男一女坐在沙发上。
双方寒暄后,他们直接说出此行的来意,“夏敏敏同学,一定要报考我们学校,孩子还小还有无限可能,我们能做出承诺,只要孩子能完成专业课业,其他系的课程可以随意旁听,并且提供提前修学分的机会,还有十万奖学金。”
对于十万的奖学金夏家人倒没什么想法,也就五万块钱家里也不差这点钱,最重要的是孩子的意愿。
“如果你们不放心也可以陪孩子去京大读书,食住我们学校全包。”
“因为孩子年纪小,大学毕业也才十六岁,所以我们来之前给孩子向学校申请直博的机会,只要孩子专业成绩能保持在年级前三。”
京大的老师说完这些条件,夏敏敏一家都挺满意的,特别是直博这一项很吸引人,这就相当于比其他同学多次机会。
招生办的老师也在观察着一家三口,夫妻二人面带喜色,小孩子反而沉着脸在思考。
叮铃铃……
家里的电话响了,李春梅走过去接起。
“找小敏吗?”
李春梅捂住扬声器,“小敏,你同学席昂找你。”
两个招生办老师听到席昂的名字,眼睛一亮,这不是另外一个高考状元吗?他们两个竟然还是好朋友。
夏敏敏微微欠身,跑去接电话。
“席昂你找我什么事?”
招生办老师此刻恨不得夏敏敏能开公放,也让他们听听对话。
“华清大学还没来,京大招生办老师现在我家。”
“直博,这个条件很诱人。”
“你呢,决定好没?”
夏敏敏问过这句话后,两个招生办的老师起身走到她身边询问,“夏敏敏同学,能开一下公放吗?我们想趁现在和席昂同学聊聊。”
夏敏敏在征求席昂同意后打开公放,招生办老师把的条件又说了一遍,席昂没有马上答复,说要考虑。
李春梅的手机铃声响起,是罗阳的来电。
“喂,阳姐。”
现在的手机通话声音很大,坐在身边能很清晰听到通话内容。
“春梅,小敏报名打算选哪个学校?今天华清大学招生办老师把我们接到酒店吃饭,萌萌她准备报考华国人民公安大学。”
“阳姐,我们还没决定京大的老师,现在我们家。”
“哦,那我先挂电话了,你们先聊,等会我再给你打电话。”
京大招生办老师即将错失一位学生而懊恼,他们对陈老师又爱又恨,每隔三年的招生都是他们和华清的一次对决,一个班三十个学生都能考上京大和华清太少见,而且这些孩子进入大学后表现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