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玄幻魔法 > 改命炼金师 > 第一四六章 伊丽莎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两天后,伊丽莎白随着维克多商社一队送货的马车进入了汉普顿宫。

因为和英国皇室的关系,现在宫廷的部分采购例如肉食、酒水、果蔬是在维克多商社进行的。

维克多商社也是伦敦的百年老店,信誉有保证。

进入汉普顿宫,伊丽莎白才发现这里的主人正在宫殿内的壁炉前烤火取暖。

二月的伦敦是湿冷的。伦敦的天气不是湿冷就是湿热,不然也不会那么多伦敦人感染风湿病。

湿冷倒还好说,烤火取暖就行了,到了六七月份伦敦遇到湿热的天气,有条件的就会进入庄园避暑。

这一次总导演仙蒂请伊丽莎白坐下,一起烤火去了身上的湿冷之气,仙蒂安排了一个女仆,给伊丽莎白讲解剧情。

这一次仙蒂要拍摄的不是莎翁的戏剧,莎翁创作的悲喜剧基本被夫妻二人拍摄完了。

这一次仙蒂要拍摄的是大型历史剧《伊丽莎白一世》。

主演的候选人之一也叫伊丽莎白,大约是冥冥中自有天意吧。

伊丽莎白一世虽然终身未嫁,但据说伊丽莎白一世还是有着众多的情人的。并且和情人们幽会的地点之一就是汉普顿宫。

安迪之前和伊丽莎白说,这部戏的尺度有点大,其实根本没有床戏,床戏都是用黑屏字幕一带而过。

毕竟这是英国人的电影,不是什么法国啄木鸟。

不过,仙蒂召集的枪手们写的剧本中,很是有几个伊丽莎白换衣服以及女皇出浴的镜头特写,这些特写镜头加起来,大概五到八分钟,分到两小时左右的电影里面,微不足道,这也是接受了安迪建议,每隔十分钟左右,给观众一个惊喜。

剧情上,《伊丽莎白一世》大概八分钟左右有一个小高潮,直至结尾是英国海军击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大高潮为止。

这些都是在电影行业成熟之后,被人们总结出来的。就像十二集的动画78集要给海滨沙滩福利或者温泉福利一样。

仙蒂的女仆给伊丽莎白讲了大段大段的戏之后,时间进入中午,这个时间,自然是安迪夫妇和瓦尔基里们进餐时间。

伊丽莎白和准备拍摄电影的宫廷女仆们一起进餐,因为不是被当做客人被邀请来的,所以和女仆们一起吃工作餐伊丽莎白也是无怨无悔。

能上电影,能上大屏幕,在这个电影刚出现的年代,是无数人心中的梦想。

安迪虽然也说胶片很贵,但是汉普顿宫这里其实可以用出厂价购买胶片的。

其他电影爱好者,尤其是英国以外的电影爱好者,就不得不去购买高价胶片来进行电影拍摄了。

早期拍摄电影,就是要烧钱,有时候导演拍摄了一万个小时的电影胶带,却剪接不出来一部一个半小时的电影的情况也是有的。

因为电影早期就是一个不断的试错的过程,当年还有人认为有了大数据找到最受欢迎的男主和最受欢迎的女主,就不需要剧本和编剧照样能拍好电影的家伙也是存在的,当然,这么狂妄的家伙最后肯定是赔钱了。

电影本身,和小说漫画一样,都是讲故事,如果仅仅找几个俊男美女就能圈到钱,那赚钱未免也太容易了。

下午,结束了三个小时课程的伊丽莎白经过换装和化妆之后,开始试拍,其实就是试镜。

因为胶片多少会失真,所以,看着漂亮的人未必会上镜。试拍是很有必要的。

镜头对准了一身宫装雍容华贵的伊丽莎白,室内点了几十根巨大的鲸油蜡烛,一个个女仆们在烛台后面举着反光板对准了伊丽莎白的方向。

这一段戏,是一段生活戏,是伊丽莎白一世,在两个女仆的帮助下脱下繁琐的宫装。

两台摄像机,从不同的方向对准了伊丽莎白,导演仙蒂在手下的女仆们宣布一一就位之后,宣布:“第一场,艾克申。”

一声令下,两个女仆摄像师开始匀速转动着摄像机,伊丽莎白一动不动的站在大型铜镜面前,任由两个女仆帮助她解开繁琐的宫装。直至伊丽莎白换上睡衣,仙蒂才喊了一声:“卡。”

整段戏不到两分钟,但也体现了几十人合作的成果。如果加上幕后人员以及道具,那就是几百人合作的成果。

汉普顿宫就有改造过的放映厅,拍摄完的这一段戏,很快拿到放映厅内,进行放映,以检测拍摄效果。

伊丽莎白的脸竟然特别上镜,这一点是大部分人之前没能想到的。看来安迪的眼光还不错,这样的主人公就算演技差一些也没什么,毕竟大型历史剧,主要靠字幕进行剧情讲解。

而且大型历史剧不是大型战争戏,是没有庞大的海战画面的。就算导演制片的安迪夫妇有钱,也不会去建造几百艘大中型风帆战舰去拍摄电影的。

在第一次试戏之后,剧组导演仙蒂就确定了伊丽莎白第一主演的身份,这一次大型历史剧不全是由宫廷的女性们主演,男性角色都是由身份接近的英国大臣们友情客串。

例如英西大海战中的德雷克将军,就是由海军大臣约克公爵饰演——英国皇家海军想要饰演德雷克将军这个角色的比较多,但是,谁让约克公爵是海军第一大臣呢。理所当然的抢到了这个最重要的男性角色之一。

其中,塞缪尔.佩皮斯饰演当年伊丽莎白一世的宫廷大臣兼情人之一,也有一半是本色出演了。

英国陆军理所当然的还是打酱油状态。我们英国陆军就是英国皇家买茶叶送的赠品。

在《伊丽莎白一世》拍摄期间,英国国内城市中大量的电影放映厅被建设起来。

甚至有人购买了电影拷贝和播放设备,到英格兰的各地乡村有偿的播放电影,在那些天一黑就造孩子的英格兰农村地区很是引起了重大的轰动。

安迪听说后,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大不列颠帝国电影下乡活动。

在英格兰的电影市场饱和之前,就有人带着买来的电影拷贝和播放设备远渡重洋,给北美殖民地、埃及、印度、赛里斯首都等大英帝国殖民地的人带去了电影艺术——当然,这些人本身是为了赚钱才去建设当地的电影院的。

至于一海之隔的欧洲,更是和英国各地几乎同步的接受了电影艺术的洗礼。

这些来自英国伦敦的电影放映人不仅仅带去了电影拷贝,就连空白胶片和摄影机也带去了——当然,价格是伦敦这里出厂价的几倍就是了。

在欧洲,阿姆斯特丹、里斯本、马德里、威尼斯、巴黎、斯德哥尔摩等城市,不缺少有钱人或者有钱的组织。

在这个只有静止的油画画像的时代,能够把自己以及全家人的全身影像以活动的方式记录下来,是一个非常新的创意。

而且影像记录全家福还是一个只有有钱人才能玩的活动。

逼格似乎又更高了一些。毕竟贵族和有钱人,就是想要和普通人有所区别。

安迪也没想到,在欧洲,摄像机和胶片这东西一出现,就被贵族和有钱人当做拍摄全家福的道具来玩。

因为室内有时候光线比较差,欧洲更多的全家福录像都是在庭院中进行的。也有记录一家人在庭院野炊或者下午茶的录像。总之,就是各种玩。

被伦敦商人们带去欧洲的赛璐璐胶片是贵,但是,那是对于普通人而言,拍摄十分钟电影的赛璐璐胶片,出厂价是五十英镑。相当于一分钟五英镑,一分钟的赛璐璐胶片卖到欧洲,价格起码十五英镑到二十英镑不等。

也就是说在欧洲拍摄一分钟胶片的成本,都快到半个英国中产阶级的年薪了。哪怕对于中产阶级而言,这样的价格也不可谓不贵。

但是这个价格吗,对于擅长花钱的贵族,以及超级有钱的银行家大商人们而言,一分钟几十个英镑毛毛雨嘛,拍摄一个小时也不过是1200英镑。就算用摄像机和赛璐璐胶片全天不间断的记录自己的生活,那也是玩得起的。

还真有欧洲土豪金买了大量的赛璐璐胶片,记录了自己的一天。连给老婆和情人们交公粮都被真实的记录了下来,这可是世界第一部真.纪录片。

片名是《慕尼黑公爵的一天》。片长十小时,好在没有足够光线的情况下,摄像机是没办法工作的,就算勉强拍出来,也是一团漆黑。

得知消息安迪不得不吐槽,德国人真会玩。

从慕尼黑公爵不断的邀请各地亲友们来家中观看《慕尼黑公爵的一天》开始,在欧洲这种类似的生活纪录片大量的被贵族和有钱人模仿。

什么是贵族和有钱人,那就是人有我有,人无我也有。要是别人有我没有,那也好意思叫做贵族或者有钱人吗。

不就是生活纪录片嘛,不就是找情人交公粮嘛,一个字,拍。

一万英镑的电影成本是很多,哪怕对于一般的贵族也是如此,但也绝非拿不出来的数字。哪怕小贵族咬咬牙还是能拿出来的。重点是不能输人。

再说了,十个小时的纪录片电影,实在是有些过于繁长了,每天看三个多小时,也能看上三天。经过研究,大家觉得看电影坐上两三个小时,还是没什么问题的,时间再长,肚子就要饿了。

所以,中后期欧洲的贵族富豪的生活纪录片,时长都控制在了四个小时以下。时间长度达到或者超过四个小时纪录片的,就要分上下集来看了。

正经的欧洲电影人倒是显得没多少了。欧洲刚学会玩摄像机的都被贵族和有钱人们请去拍摄生活纪录片了。

得知赛璐璐胶片和摄像机以及放映机大卖,但是都是被欧洲贵族们拿去拍摄生活纪录片了,安迪又开始吐槽,欧洲人真会玩。

而这股拍摄贵族富豪日常纪录片的风气,很快又回流到电影和赛璐璐胶片的发源地英格兰,英格兰贵族和有钱人一看,你妹的,原来电影是这么玩的啊。欧洲贵族和银行家有钱,难道英国贵族和银行家就差钱吗,当然不差钱。

于是赛璐璐胶片和摄像机放映机又在英国伦敦本地大卖。

电影在欧洲真的是快被玩坏了。

就连安迪也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对于电影的定位出现了问题,原来电影应该是自拍的工具吗。世界为什么这么早就进入了自拍的年代了?到底错的是我,还是这个世界?

不过考虑到最早的照相机,要几个小时才能让底片感光成像,居然也有受众。那比原始照相机出现的更早的摄像机和赛璐璐胶片有大量受众,也不是不能理解。

1681年五月,在欧洲,有钱人家和贵族家庭,请客人来自家电影放映室看电影,已经形成一股社会潮流——就像请客人参观自家历代祖先的画像一样,或者照片时代请客人看自家的相册一样。在欧洲这里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交礼节。

而且,二十英镑价格一分钟的胶片虽然贵一些,但是中产阶级或者小资产阶级,咬咬牙还是能拿出这一笔钱的。

当然现在欧洲人还以为,赛璐璐胶片能和油画一样,只要保存得当,这些生活记录片的影像资料就能几百年上千年的一代代人传承下去——其实如果想这么做也不是不行,不过每隔几十年就要用新的胶片翻录一次。

不过他们的后代未必有这样的心思去做这样的事情。

毕竟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是,这个世界是无时无刻在不断变化的。

1681年五月的另一件事情就是《伊丽莎白一世》的电影完成了全部的拍摄和剪接工作,电影剪接并不比拍摄更加容易。

电影胶片一秒钟二十四帧,全片长两小时的历史剧《伊丽莎白一世》共用了十七万两千八百帧的胶片。

加上拍摄期间因为各种拍摄事故作废的胶片也有十几万帧,而每一帧的胶片其实相当于一张照相机的底片,这么多胶片,差不多能给全伦敦的人每家拍摄两张全家福了。

这还不算电影拍摄中工作人员的薪金道具等支出,以及大家耗费的心血。

主演伊丽莎白完成了两个月的拍摄之后,成功的拿到了合同上两百英镑的主演片酬。

这个价格,并不算低,毕竟英国第一财政大臣的年薪也就是五百英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