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从1949开始当县长 > 番外(完):守门人2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时间一晃已经好多年了,可是王致远还是记得那一次的探讨,便将这件事说给了王盛华听。

多年的一晚,韦正道给王致远写了一封信,王致远收到后,火速的去找韦正道谈了谈。

韦正道一见到王致远就说道:“现在形势有变,你要做好准备了。”

“老师的信我看了,最近的形势我也察觉到了,不过有些事情还是想跟老师谈一谈。

老师是做理论研究的,对以后有什么设想,事情会到哪一步?亦或者说,我们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过去我们经历了民主革命,后面再是社会革命,现在又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我们一直追求的是人民当家做主,搞了这么多年,做得还不是很好,未来还是要人民当家做主,另外就是巩固我们的社会国家。

这次形势会如何发展,那就要看上面的决定了,我是不太确定的。”韦正道也直言道。

“这次风浪很大,朋友?敌人?这个要如何的区分还是很困难的。

到底是人民内部矛盾还是敌我矛盾,也是不好把握的。

这点上我是不好把握的,在冀省甚至在华北,我看都是不好实施的。”

“大多数群众都是会支持的,这点上我倒是觉得没有什么问题,辩论一下也就区分开了,经验这个东西不是与生俱来的,也是通过实践获得的。”

王致远还是疑惑的问道:“可是谁来当裁判呢?如何能保证公正的判决呢?这都是要考虑的问题。

即使我能做到公正的判决,可是在冀省甚至华北,我也不可能每次都去参与,老师也是一样的。

很多事情即使原则有了,可具体事情处理的时候,往往也是不尽人意的,这事还时常发生。”

“有什么想说的,你就说吧,年轻人有时候思想比我这个老年人要进步不少。”

“这些事情我跟老师都决定不了,今天过来也是想做一个探讨。

我认为还是两点,第一是如何领导斗争,并取得胜利;第二就是如何给参与的群众物资福利等利益,或者不损害大多数的利益,从而完成这次运动。

这两个条件都是要成立的,缺一不可。

这两点上,老师认为有可能做到吗?”

“你这个是民主时期的思维了,现在再讲这个,是不是过时了。”

“我仍然认为这两点是很有必要的,过去民主革命时期,我们通过平分土地,获得了广大的群众支持。

社会革命时期,我们已经没有利益可以给予了,于是搞合作社,发展长远的利益。

这点上,目前来看,还是很不错的。

从支持上来说,就我所了解的,5级及以上的合作社里面,大多数社员都是支持的,他们的生活比过去好了很多,没几年就上了一个台阶。

3、4级合作社里面,有社员支持,有社员反对,比重不一,要看具体生产队,但是支持者还是多一些。

1、2级合作社,是发展最差的合作社,在华北,这些年对他们进行帮扶,贷款引导他们发展,这类合作社已经不多了。

里面的社员可能反对的占比也不少,我们华北都这样,其他省发展还要慢一些,估计也是这么个情况。

如果上述两个条件达不到,那么失败就是必然的,哪怕达成一个,也是必然失败。

不管是民主革命时期,还是社会革命时期,亦或是现在,这个道理都是通用的。

这点上老师心里是清楚的,老师的态度我是知道的,可老师还是要为自己想一想。”

“你既然知道我的想法,这点上就不用多说了。

参加革命这么多年,别看现在我老了,我还是革命的。”

“这这是一场注定失败的事情,老师又何必要坚持呢。

更何况这件事情,其实也不用如此的轰轰烈烈,只要想办法满足上面两个条件,还是可以成功的。”

韦正道摇摇头:“想得还是很好的,可这样的事情短时间是完成不了的,我们这代人没有时间了,要是不去做,将事情留给下一代人,那像什么样子。”

“这件事本来就不是一代人可以完成的,老师你们这代完成了,您能保证下一代不会改变?下下代呢?

您这代人想要尽快解决,也是无济于事的,这事情急不来,还是要慢慢来。”

韦正道叹了一口气,沉默了下来。

“在这个问题上,我是有想法的,很多同志意见不一,争论有很多。

这些同志也是工作这么久了,还有不少同志都是在带病工作,也是时候让这些同志休息休息了。

工作了大半辈子,不少同志还倒在了工作岗位上,有些人现在思想也是没有跟上,要是能让他们退休,好好保养身体,业余时间再学习学习那就更好了。

还有一些同志,也是犯了错误,现在搞民主批评,年龄大了,也是不合适,党内民主生活会批评一下,再酌情登报就好了。”

“你倒是想着调和,这个暂且不说,另外一点呢?”

“至于人民当家做主,实现人民监督,这些年,我在冀省还是有些心得的。

群众要有知情权,然后才能监督。

信息闭塞,群众也就不了解我们,监督自然也就谈不上了。

在冀省,随着我们这边群众的文化水平提高,各种协会也都成立了。

每年从乡镇一级都开始公布了财政支出,合作社由他们委员会自己审查,从乡镇一级开始,财政公开,虽然我们组织有审查,可民间团体对这些也是很有审查兴趣。

建筑协会、会计协会等民间团体,审查起来可是鸡飞狗跳。

在刚开始的时候,各地问题还很多,这几年习惯后,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

别的可以作假,可这财政支出就做不了假,搞基建,工程用料,人工什么的,建筑协会的群众都是可以算得清清楚楚的,还有损耗、工伤等,这些都是有规定的,很好计算。

其他支出,也有相应的民间团体来参与审核。

过去那些贪污腐败什么的,现在已经很少了,贪腐难度很大,群众的眼睛还是很亮的,干部能想到的贪污方式,群众都想得到,还时常相互交流。

每年各地的财政支出,都是害怕民间群体来挑刺的。

即使是我们省政府也是一样,挑了我的刺,我也没有办法,只能认了,后面再改,争取下一年不犯错误。

这套监督方式还是有效的,不少地方每年的行政开支都在减少,只要不是大修大建,基本保持在很低的水平。

我们公开了,让群众知道,群众自然也就有兴趣来了解审查,慢慢的也就实现了监督。

可惜,现在即使我在华北,这一套想推广,也是困难重重,各地政府说有困难,群众里面也没有这样的团体,都很难。

腐败没有了,各种作风没有了,再过上几年,每年行政支出减少了,那就可以减少农业税等,让更多的群众受益……”

“你们这边我是知道的,这个方法是很好的,监督的效果很大,很有推广的必要,这点我会向上面提议的。

减少非必要性支出,杜绝腐败,最终受益的的确是人民。

那么如何来保证下一代不改变呢?”

“见得多了,知道的事情多了,想改变的也拦不住。

但大多数人,终究还是可以认清自己的定位和阶层,到时候是改变的多,还是认清自己的多。

另外就要结合政治教育了,不去教导,很多人对自己的定位是模糊的。

到农村,到城市,到边疆……每年组织到一些地方去了解了解,对下一代还是很有利的。

参加劳动,参加集体,参加国营,参加政务……多体验体验,这样的下一代,不会差。”

韦正道畅想了一下,感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