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封礼在即,礼部将镌刻好的册文、宝文送至内阁。同时奏请,命大学士、尚书各一人分充册封礼礼仪使。
册封前三日懿贵妃斋戒沐浴,焚香祷告。
册封前一日,皇帝纪璟修亲自到奉先殿行礼叩拜,告以册立姜氏为贵妃之事。
侍仪司在奉天殿御座前设册宝案,册案东西设置奉节官位,掌节人位于其位左后处,其南面设置承制官位,朝西而立。
正副使面北而立,北面设置承制宣制官位,东北面设置奉节奉册奉玺官位,面北而立,受制位以北设置正副使受册受玺位,面北而立。
册封当日。
坤宁宫。
皇后一袭正红朱色底绣金纹广袖凤袍加身,头顶九龙三凤冠。
凤袍上的凤凰呼之欲出,在熹微的晨光下栩栩如生。
有些暗沉大气的朱红色更显得皇后的脸色苍白,宽厚的长袍加身,显得她更加瘦骨嶙峋。
怀宁公主一旁看着,不知怎么觉得有些心酸。
她的母后,本该是这样的华贵大方,凤袍加身的啊。
“母后今日可真好看。”她道。
皇后牵了牵唇角,道:“姝儿出嫁时也好看,穿朱红色比母后还好看。”
怀宁公主抹去心中那几分苦涩,拿起翡翠玉梳给她蓖头发,柔声道:“母后一会若是不适,尽管离了就是,父皇和懿母妃都好生交代过,母后别担心。”
皇后轻拍了拍她的手,笑着点了点头:“好。”
册封日天刚亮,銮仪卫陈设仪仗候于奉天殿外、陈设贵妃仪驾于宫阶下及宫门外。
乐部将礼乐置于奉天殿外,礼部鸿胪寺官设节案于内正中南向、设册案于左西向、宝案于右东向、龙亭二座于内阁门外;内监设丹陛乐于宫门外、节案内于宫内正中。
设册宝案于宫门内两旁,东西向,设贵妃拜位于香案之南。礼部官将金册、金宝及宣读册文、宝文陈设于亭内。
悉数备好后,负责册封的使者,敲响三次钟鼓,身着衮冕服的纪璟修进入奉天殿,礼部官员为皇帝奉上册封的册封书以及贵妃宝玺放于事先备好的案桌。
銮仪卫官赞“鸣鞭”,丹墀下即三鸣鞭;丹陛大乐队也奏起“庆平之章”。
紧接着,在鸿胪寺鸣赞官的带引和口令下,王以下及正副使、文武各官排班立,并向皇帝行三跪九叩礼。
礼毕乐止。
一身绯色朝服的承制官上前,请示道:“吾皇,册封大典始乎?”
半晌,文武百官听到龙椅上传来高亢嘹亮,又有些悠远的声音:“准!”
承制官其从中门走出,走下台阶到达宣读的位置,拿出金黄色卷轴,高呼道:“皇帝有旨!”
文武百官齐齐跪地,低头叩首。
“永沛十二年七月,钦奉皇上圣旨,皇后懿旨,册立淑妃姜氏为正一品贵妃,命卿等持节行礼。”
“臣等遵旨。”
正副册封使跪地叩首,起身,承制官从西殿门入殿。
执事人举册宝案从中门出,掌节官从册宝案上开封节令,交于奉节官。引礼官引正册封使到到受册位,奉册官拿起册封文书交于正使,正使跪受,并将册封文书放于册宝案。
此时奏响礼乐,正副使者拜四拜,起身,礼乐闭。奏响礼乐,掌节官在前引导,举案官紧随其后,出奉天门后,礼乐闭。
侍仪高呼:“礼毕!”
皇帝起身,百官躬身退下。
掌节官封装节令,奉册官员持笏板立于存放册书等的龙亭旁,仪仗队以及奏乐队伍在前引路,至宫门外,奏乐起。
懿贵妃一身赭红缎面连波凤纹鸳鸯华月礼服,头顶燕居冠,冠上一凤凰于飞,口衔南珠一颗,珠上有翠盖,下垂珠结一串,其余凤口中衔有珍珠宝石制成的珠滴。
她脊背挺直,目视前方,如履平地。
她的脸如同礼服上的牡丹一般明艳,透着大气华贵。
慢慢走出阁楼,朝南站立于居所大殿中。
奏乐丝竹暂闭。
正副使把册书等一众放于宫门事先准备的九漆朱红木桌之上。
引礼使引导正副使以及内使监令就位,正使高呼道:“正使臣王翰,副使臣廖忠兴,秉承制命授予姜氏贵妃册书以及宝玺。”
正使奉册书授予内使监令,内使监令跪受,交于内监。副使奉宝玺授予内使监令,内使监令跪受,交于内监。随后各自站回原位,内使监令率内监持册书,宝玺放于内堂。
引礼女官引懿贵妃在拜位北面立,侍仪女官四人立于拜位左右,宣读女官二人立于东案之南。
引礼女官奏:“跪!”
懿贵妃盈盈跪地。
宣读女官就案,宣读册文,宣毕将册文授予侍右女官,女官跪接;赞“受册”,女官以册文奉送懿贵妃。
转授予侍左女官,女官跪接后陈放于西案。陈放完毕,引礼女官奏“兴”,懿贵妃起。
奏乐丝竹之声起,懿贵妃行六肃三跪三拜礼。
礼毕,退到东面立,乐止。
正副使退后到奉天殿横南街。
正副使跪拜呼:“秉承制命册命贵妃的礼仪仪式至此毕!”
至此,册立贵妃之礼成。
懿贵妃册封礼毕后,去中宫聆听教诲。
一身凤袍的皇后已候她多时。
她顶着厚重的礼冠,却依然稳稳地给她行礼,如同多年前入宫之时一样。
皇后含笑地看着她,仿佛看到了多年前那个刚刚进宫,如同海棠一般鲜活艳丽的姑娘。
而她,终究是在这红墙碧瓦中,蹉跎了一生。
“本宫至此,也算看尽你荣华一生,悲痛欢乐。两年前你册封淑妃之时,本宫只教诲你管理后宫,体贴皇上。如今,本宫再没有可以教诲你的话了,只希望你从此以后,不再有苦难,欢喜一生。”
皇后徐徐说着。
即将油尽灯枯的人,希望用她最后的光,给她所在乎的人,还有这些本该欢喜一生的人,最后一点祝福。
懿贵妃眼角有些泪花,她颔首。
她的额头重重磕在青石板上,有些哽咽:“臣妾…谨记皇后娘娘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