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明当暴君 > 第655章 帝王权术那些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皇帝说完后,乾清宫内一片死静,连一根针落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够听见。

这就有意思了。

国债?

所有人脑子都有些发麻。

钱还能这么玩?

韩爌说道:“陛下,这朝廷向民间借钱,臣担心会有损朝廷威严。”

“这怎么能算是朝廷向民间借钱?”崇祯反驳道,“朝廷现在收复辽东,朕恰好在辽东鞍山偶尔发现了诸多铁矿,铁矿局要开采,这利润是非常丰厚的,朕希望大家共同富裕,朕可是为了他们好。”

韩阁老,格局小了!

朕这是合作共赢呀!

皇帝又道:“国债的利息比银行存定期稍微高一点,那些人愿意购买,你内阁也有钱花了,将鞍山铁矿,大同煤矿挖出来后,赚了钱,给他们返利息,大家都开心,不是很好么?”

这……

众人一听,好像是这么回事耶。

一时间还真找不到理由来反驳了。

尤其是毕自严,他连忙说道:“陛下圣明!若是如此,诸多难题迎刃而解。”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国债这东西,它不仅仅是解决了眼下财务危机的问题。

如果它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机制后,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通胀的,甚至给民间带来财富的。

它相当于官府在民间集资,官府将钱用在投资上面,然后用投资赚的钱,给民间返利。

而中间的保证人就是已经在民间建立起金融信誉的皇家银行。

至于官府的钱从哪里赚呢?

主要分两部分:一是对内投资建设的收入,例如铁矿局、煤矿局等等。

二是对外商贸的收入,例如与荷兰人做生意的大明远洋商社。

从财务的角度来说,这类收入的一部分,是可以拿出来给买国债的人做结算的。

至于眼前军费缺口,可以用这部分钱先补上,让户部做好账目分类,以后从每季度预算中做填补即可。

如此美好的解决方案,大家哑口无言了。

这再一次验证了皇帝的话:办法总比困难多,不是没有办法,是你没想到而已。

“诸位对此可还有异议?但说无妨,今日君臣只做商谈,目的是为了解决眼下军费的问题。”

众人想了想,说道:“臣等无异议。”

“好,既然如此,皇家银行做保证,内阁拟定国债规则,户部做好财务核算,开始执行,韩阁老稍后给朕一份执行计划,今年要解决军费开支问题。”

众人说道:“臣等遵旨。”

原本谈话已经差不多结束了,韩爌顿了顿,又说道:“陛下,近日弹劾孙大人的官员太多,陛下总要回复他们,否则臣担心人心浮动。”

他说的也有道理,作为合格的管理者,下面的人提出各种问题,你不能一直不给回复。

这样太任性可不是好领导。

真正有凝聚力有活力的组织,是上行下效的,是上传下达,是上下相互尊重的。

如果皇帝一直事事没有反馈,下面的官员也会养成这种习惯。

例如知县向知府提意见,知府也来个冷处理,岂不是许多事都要被耽搁?

所以治理国家,从来不是你想如何就如何。

管理是有方法的。

崇祯说道:“此事朕自有安排,韩阁老不必担心。”

“是。”

等众人退去,崇祯便换了一身常服,出了宫。

他自然是去孙承宗府上。

当崇祯再次见到孙承宗的时候,他自己也震惊了。

他记得自己是去年十月离开的,到现在,近九个月时间。

而在这九个月时间里,西北和辽东同时爆发大战。

他自己亲自前往前线,后方的军政基本上交给了眼前这个老人。

九个月时间,孙承宗仿佛苍老了二十年。

这是经受了多大的精神压力?

大明朝是没有宰相的,所有权力集皇帝于一身。

这九个月,孙承宗不断发布各种军政命令,这些军政命令都是皇帝没有签字的,却奏效了的。

这每一道命令上都签有他孙承宗的名字,每一次签字,都心中有万钧之力压下。

每一次签字,都是对至高无上的皇权的挑战。

每一次签字,都会引发京师无数官员的讨伐。

“老臣参见陛下。”

崇祯连忙过去搀扶住孙承宗:“孙大人不必多礼。”

孙承宗的手枯瘦如柴一般,在微微颤抖。

跟随崇祯一起来的御医为孙承宗把了脉,然后说道:“陛下,孙大人是劳心过度,伤了根基,此后当多加调养,并无生命之忧。”

孙承宗当然也知道自己死不了,之前大夫已经跟他说过了,主要还是太过操劳。

皇帝带御医前来,更重要的是以示恩宠。

这就很重要了,现在朝中都在弹劾他,而皇帝还带御医来,表示皇帝对他的态度很明确。

崇祯很客气地说道:“好,无大碍就好。”

“陛下,臣有罪。”

“孙大人为国为民,劳心费神,何罪之有。”

“臣……”

“孙爱卿多虑了,朕不是那种听风就是雨的人。”

确实不是,不过有人却猜测,皇帝其实也想接着这个机会,让孙承宗自己提出离任。

为什么?

坐在这个位置时间太久了。

就算是头猪也能养一大堆的亲信,更何况孙胡子这种聪明的人。

就算他不愿意养,别人难道不会自己谄媚?

当然,他本人肯定很正直,可他下面的人能不能保证也一直正直,不会借着他作为靠山在军政体系里捞好处呢?

很多时候,政治游戏里,并不是说你很正直,很能干,就能稳坐泰山的。

汉武帝为什么换那么多丞相?

唐玄宗为什么一生换了26位宰相?

一个道理,这都是帝王权术。

孙承宗自己其实是知道的。

真正聪明的人,不是见到坑就躲,而是知道哪些锅该自己背。

见到坑就躲,以为自己很聪明,半点亏都不肯吃,尽想着在朕这里捞好处,朕要你何用,当朕是傻子么?

所以啊,张凡和孙承宗,君臣相知。

大家都知道对方的想法和目的,但不说破。

皇帝尊重这位老臣,这位在改革初期,为新政做出巨大贡献的大臣,也感激皇帝对自己的知遇之恩。

而且眼下看来,自己是能得到善终的。

在古代做臣子,功成身退,是最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