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不怂 > 六十九、状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也不知道赵构在卷子上看到了什么,众相公们只觉得赵官家身子微微一怔,然后便呆坐原地,良久不动。

宰执们都是久经官场之人,很沉得住气,没人打算上前试探一下官家。

他们各自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静坐在那里,使劲地竖起耳朵朝着官家的方向,努力捕捉着任何一丝丝的风吹草动。

终于,官家轻轻动了一下,将卷子对折了起来。

众宰执立马收到了信号,纷纷从打坐状态中清醒过来,看向了官家。

赵官家合住卷子,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顺手往下一递:“写得不错,相公们都看看吧,咱们议一议。”

李光座位离得最近,赵构最先把卷子递给了李光。

李光是看过卷子的,接过卷子之后,只是稍微打开看了一眼,确定是李申之的那份卷子,便合上之后继续往下传。

张俊坐在李光下手,下一个接住卷子,打开一看之后,也是一愣。抬头看向别的相公,想说些什么,却在赵构的暗示下选择了沉默,继续看着卷子。

看完了卷子之后,张俊继续把卷子递给了下家,自己坐在原地兀自出神。

赵士褭接过卷子,只看了一眼便看向了官家,然后又看向了张俊,他终于明白他们为何那么震惊了。饶是他活了这么一大把年纪,看了卷子开篇的豪言壮语之后依然激动得久久无法平息。

仔仔细细地看完了卷子,赵士褭犹自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将卷子递给了下家,老滑头范同。

范同在拿卷子之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善于察言观色的他早已发现了众人的异常,能让官家和相公们震惊的,必然是惊世骇俗的言论。可是打开卷子的一刹那,他也惊了。

惊过之后是震惊,范同迅速地看完,将卷子递给了何铸。

何铸只看了一眼,便愣住了。一时间他觉得一股热血涌上心头,拿着卷子的双手微微颤抖,眼眶也微微湿润。

五人依次看完,重新把卷子交回了赵构。

赵构将卷子铺开在书桌上,说道:“诸位觉得如何?”

只见卷子起首写着四个大字:无敌五策。

字面意思大家都懂,但是看着总有点违和,因为古人口中的无敌往往用来形容人,很少形容一国。

李申之用这四个字,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最终无奈的选择。文采不好,实在想不出更贴切的词语。

称霸也好,问鼎也罢,都是中原地区的典故,在感觉上,多少都差了点分量。至于说史书上常见的强国五策,御敌六法之类的说法,就更显得保守,没有气势。

李申之要的,是横行四海,世界无敌的效果。

只可惜他脑子里的世界,跟别人脑子里的世界不是一个概念,说出来没有共鸣。

就这样一份不伦不类的卷子,如果不是出自李申之之手,这名学子十有八九会被黜落。

然而只要一个人的人设立好了,他放屁都是香的。

李申之就有这样的人设,随便吹个牛皮,大家都会当真。

就算李申之说他能上到月亮上去,大家依然会相信他真的能上去。

因为他从来没有食言过。

赵官家的目光少见地锐利,英气逼人地扫视了一圈,李光当仁不让地率先发言:“这第一策之发展民力,说得正是劝课农桑,修筑农田水利,只不过如何能解放民力,臣倒是一时之间参不透其中奥妙。”

第一策叫作“发展民力”,其实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一条老生常谈的政策,从商鞅开始就一直在做。然而一直做了两千年,始终还在商鞅当初划定的框框内,没玩出什么新花样。从李申之卷子里的短短数十言,同样看不出什么端倪。

赵官家点了点头,他也没看出什么端倪,转而目光看向了下一个人。

张俊见官家看了过来,坐直了身子,说道:“这范示练兵之法暗合‘兵样子’的祖制,倒也可以一试。若是真的成功,将大有裨益与我军。”

第二策叫“范示练兵”,也就是制定一个全国范围内适用的练兵方法,以及考核标准。这样一来,便能够避免出现“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弊病。

据说太祖皇帝赵匡胤当年组建禁军的时候,就是挑选了一批身高马大的士兵,把他们派到各地州县去,只要跟他们体型差不多的,就选拔入禁军,于是这些士兵也被称作“兵样子”。

这一条纯属添头,李申之也知道想要实现很难。

他是借用了“模块化”思维,规定出每个编制下的军队必须要具备的基础军事素质,小到每个士兵的力量和体能,以及基本的军事技能,大到每个营的行军速度,构筑军事设施的能力。

这样一来,至少当一个将军带领一群新组建的军队时,能够知道这些士兵的能力底线。更进一步,他还打算建设军事学校,教授基层军官一些基本的战斗套路。

张俊自然知道这些都是好办法,但是他同样也知道推行起来很难,且看李申之有多大的能耐吧。

赵官家对军事了解不大,打算等闲暇之后问一问韩世忠和岳飞的意见。

搁下第二策,赵构转而看向了何铸,该第三策了。

第三策叫“专技吏员”,通俗地讲就是“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这一条何铸最是赞同了:“好叫官家知道,这第三策着实有许多可取之处。臣久居大理寺,熟知各项律法典章,饶是如此在断案之时还时常出现纰漏,可想而知,若是一个从未断过案子的人来到大理寺任职,会闹出怎样的笑话。其他衙门想必也是如此。让不懂农事的人管水利,让不懂兽医的人管战马,闹笑话倒还是其次,若是因为错误决策导致巨大的损失,到头来还得朝廷花大价钱去补窟窿。”

这一条,李申之同样参考了他所经历过的制度。通常来说,一个部门的一把手可以空降,可以是外行,但是一定要有一个懂专业的二把手或者三把手。

一把手负责把控方向,搭配一个懂专业的人来解决具体的问题,才是一个健康的运行模式。

若是让只懂专业不懂政治的人当一把手,那么很可能在大方向上走偏,同样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赵构看向了范同,看来是让他说一说对第四策的看法。

五个相公,每人说一条,范同早已看出了其中规律。再仔细一分析,这第四条的解读非自己莫属,于是早早地打好了腹稿。

第四策叫“广开言路”。老生常谈的一条改革策略,纵观史书之上,只要是个正常点的皇帝,都会广开言路,不过李申之玩出了新花样。他在御史台设置了专门的举报信箱,所有接到的实名举报信,必须要调查之后给出结论。当然了,百姓也可以匿名举报,只不过匿名举报的内容,可以选择性的调查。

对于这一点,范同有自己的想法:“臣看李文林这条建议着实有趣,不仅接受各地来的检举信,还每年派遣新科进士到各地挂职一年,一则可以增进新科进士管理乡民的经验,二则可以搜集各地情况汇报朝廷,当真是妙。”

干部挂职锻炼,也是常用的套路,李申之直接搬出来就用。

到了最后一条,该赵士褭发言了。

第五策叫“建立皇家科学院”。终于轮到赵士褭了,这位宋朝历史上第一位宗室宰相,卡壳了。

饶是前面四个人各自说了自己的看法,给了他充足的时间准备措辞,赵士褭依然没有想好该怎么说。

如何解决宗室子弟的问题,是历朝历代的难题,有时候宗室问题甚至会成为帝国的巨大包袱,演变成最终倒是帝国灭亡的导火索之一。

自从北宋建立之后,冗兵、冗官、冗费成为了帝国的三大包袱,但是从来没有人提过皇室子弟每年的耗费也相当巨大。

朝廷虽然很少给宗室子弟当官的机会,但是封起爵位来相当的大方。

就拿武将来对比,能封到节度使这样的虚衔,已经是武将的人生巅峰,再难上升一步。

而宗室子弟中,不满十岁的节度使一抓一大把。

要知道,一个节度使一年的俸禄和赏赐,足以供养太学的全部花销。

然而即便如此耗费庞大,朝廷依然愿意支付,宁愿让他们坐吃等死,也不愿宗室子弟们步入高级文官武将的行列。

士大夫们正是想要借由此来限制皇权。

可宗室子弟中不乏才俊之士,他们文能治国,武能安邦,从小便接受最优秀的教育,有最雄厚的资本可以资助他们发展自己的爱好,到头来却空有一身本领无处施展,只能斗鸡遛狗了此一生。

李申之以爱民之心建立的皇家科学院,正好可以给这些宗室子弟们用武之地。

赵士褭说道:“皇家科学院的建立,倒是可以给那帮臭小子们找些事情来做,只是不知他们是否愿意。”

搞发明创造,在古代贵族眼中,那是下贱的事情,所谓奇淫技巧,雕虫小技,不值一提。皇家的人去干这个,无端地掉了自己的身份。

赵构却对这一条很感兴趣,因为李申之简略地列出了几项发明,都可以增加朝廷的税收,便说道:“这天下是赵氏的天下,每天高官厚禄地养着他们,也该出出力了。”

赵构这句话,是说出来试探诸位相公们的,有两个目的。

其中一个目的,是想咨询一下赵士褭,看看推行皇家科学院的难度大不大。

第二个目的,是想看看另外几位相公对此事的看法,是否有反对意见,以及反对意见大不大。

虽说是打着皇家科学院的名号,事实上却是宗室子弟大规模地参与朝廷事务。若是相公们反对意见太大,照样推行不下去。

赵士褭见官家已经打定了主意,说道:“这皇家科学院该如何搞,臣心里也没有个底。不如等见了李申之,再详细问个究竟。”

等诸位相公们全都点评完毕,赵构再次拿起卷子看了起来,赞道:“好一个汉唐雄风,好一个称霸与宇内。”

然后放下卷子,脸上笑意更甚,说道:“我看,就让李申之当这个状元吧,诸位意下如何?”

李光见状,心中早已猜到了赵构的想法,趁势拱手屈身说道:“臣恭贺陛下得此良才。”

未来的首相表了态,剩下的几人也跟着纷纷表态,恭贺赵构喜得良才。

李申之交上来的是卷子,实际上更是一封奏折。

看了这样一份卷子,早已没有人关注当初的考题是什么。

因为考题已经不重要了。

如果说李申之的“无敌五策”或有不完善之处,但是文章开篇所展现出来的气象,着实让人心胸荡漾。

光是一个汉唐雄风,就超越了两宋无数能臣。

两宋之怂,不仅体现在军事上,更体现在国家方略上。

自从太宗赵匡义高粱河逃跑之后,两宋的最高军事目标仅限于收复燕云十六州,仿佛眼睛只能看到这么远似的。

强如岳飞,也不过是直捣黄龙,灭了金国而已。

只有王安石,将目光看向了汉唐故土。

至于说李申之提出的几项规划,诸如:三年灭金,五年踏平西域,十年天下无敌之类的说法,大家是既不相信,又心怀期待。

宋朝弱了快两百年了,岂是这三五年之内能改变的吗?李申之的五条策略看上去确实不错,做好了可以肉眼可见地富国强兵。

但要说能横行无敌于天下,反正他们没能看得出来。

因为李申之的五个策略,并没有触及到改革的深水区:土地、税收。

仔细看一看无敌五策,再对比一下王安石变法,李申之的变革策略温和了太多,既没有改变土地所有权,也没有更改税收的比例和方式。

也就是说,这五条策略对既得利益阶层没有任何的触动。

不触碰到深水区,能有多大的效果?大家心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好。

嘴上说不信吧,可李申之又从来没有说过大话,所有曾经被人以为是吹牛的事情,全都实现了。

在坐的几位相公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殿试,看一看李申之会如何地阐述他看似平平无奇的无敌五策。

赵构心情很好,最近心头的火热是越来越浓烈,年轻时的雄心仿佛又回到了身上。

是李申之,这个横空出世的年轻人,让他重新燃起了斗志,燃起了信心。

在这一刻,赵构甚至想把李申之拔擢为丞相,或许他们可以上演一段君臣佳话。

他一直以汉文帝自居,可内心深处又何曾不想当一当汉武帝?

既然得此良才,那就把文帝和武帝的活儿一起干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