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底的天气,正是不冷不热的时候,一行人一路赶回倒是不太受罪,只是李敏珑惦记着祖母,忧心忡忡睡得不好,眼底已见一片青色。
入城时是南城门前最热闹的时候,进出城的百姓们排在城门两侧等着放行,城内外也摆满各种小食摊, 摊主们的吆喝着无不提醒着这座都城的繁华。
李敏珑怎么也想不到的是,回到公主府,担心了一路怕自己见不到祖母最后一面,结果长公主这几日却大好了。
不止吃饭又吃得挺香,精神也比之前好太多了,见到李敏珑还问,“这丫头不是在江城吗?怎么回京了?”
把众人吓得一愣一愣的,仿佛前几日一直吃不下东西和乱说话的人不是长公主。这突然就好彻底了,又赶紧请了太医进府来看。
太医把了把脉,“长公主脉象强健,不可一直卧床,能动的话要多扶起来走动走动,以免吃了不消化又要积食了。”
闹了老半天,结果是老人家积食,这十来日没吃鱼肉,喝点粥水反而把身体养好了。
虚惊一场,总归长公主无事,大家也欢喜,
然而她们心还没放下,当晚晚饭还没吃完,就听到殇钟响彻长安。
皇帝驾崩了。
好在太子早立又勤恳实在,皇帝早就托付了老臣辅助太子。朝廷很快发布了公文,先帝驾崩, 要求官民服三个月的国丧,期间不得宴请、嫁娶、奏乐。
同时太子也择日登基,马上也会有新帝登基大赦天下、减轻赋税的惠民举措。
只要不影响民间的生活, 百姓们其实并不是很在意谁当皇帝,天高皇帝远,偏远地方皇帝的威望说实在还不如一个县令大。
只是在京城里的百姓这几个月喜事就办不得了都得延后咯。
公主府和国公府因为之前以为长公主不行了,家里的孝衣早就准备好了,如今倒是可以用在皇帝的丧事了,省得跟京里其他人家抢了!
长公主听到皇帝驾崩,默默地道:“这是替我挡了煞了。”又交代府里要守礼,自己则进宫陪太后去了。
林春生和宋清泉各自回了家,情况有变,如今这游历的行程,不知要不要变,毕竟,新帝登基一般都会开恩科。
而距离上一次会试不过几个月,这时参加科考的人其实是占了大便宜的。新皇登基后的第一批进士,总归是不一样的。
不过二人想太多了,宋祭酒和林荣合计了一下,还是决定即便有开恩科,也不参加,让二人继续出去。
对于蜀地发生的事,如今已传回京城,案件也已经交刑部处理,先帝早在去年就开始放手让太子监国。这蒙山县一事,正是太子暗中促成,林春生和宋清泉因为有了林宗助力,早在几个月前名字就已经在太子这里挂上号了。
恩不恩科的长辈们倒是不在意了。
反倒是二人这几个月出去游历收获良多,虽然才几个月不见,二人都感觉成熟了不少。果然是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在京城里长辈身边固然安全,却永远也不可能有如此迅速的进步。
宋祭酒感叹,宋清泉这小子真是好运气,小时候被林荣所救,如今却跟着林家小子又得了林宗的提点。这一切都是因为老国公的善缘。
时也,命也,如果当初小儿子没有让林荣在这家米店做工,又如何能得到那认亲的紫水晶,总归命运如此安排,该是他的,几十年后还是最终回到原位。
回到京里的宋清泉开始整理这一路的诗篇和文章,又疯狂地找各地的风物志和历史相关的书籍恶补。
宋祭酒以为他在认真读书,还在心里感叹,这小子怎么出去游历一趟回来更自律了。
一直到和春生重新启程前夜几日,宋清泉将自己写好的稿子送到宋祭酒手上,宋祭酒一看竟是游记,吓了一跳,“清泉小子,这是何意?”
“祖父,这是我一路的见闻,请您过目,我打算写一本大兴县城风物志。”宋清泉道。
宋祭酒脸色顿时沉了下来,“胡闹,让你出去增长见识,可不是让你写游记的。”
宋清泉解释了为何要写,明明大兴目前这一片就是空白的,总要有人去写,为何不为?“祖父不是一直夸赞夏儿写的游记?为何却反对孙儿呢?”
“那如何能一样?林世子有世子的身份无需刻科举才有那写游记的功夫,他不管读书如何都有继承国公府的机会。夏儿还是个小闺女,也没有科举的可能。你能一样吗?”宋祭酒气得吹胡子瞪眼的。
突然觉得不认识眼前的孙子了,怎么问出如此糊涂的问题。
整一叠的稿子都让宋祭酒丢在桌子上气呼呼地走了,宋清泉长叹一口气,看来爷爷这条路走不通了。把撒落一地的书稿都收拾起来,他并不气馁,准备再抄录一份,一份给夏儿,一份带给春生哥看。到时出发了在路上看看修修写写。
春生之前以为宋清泉写游记只是一时兴起,谁料已写了这样厚厚一沓!
“后来我们在江城后去的那几个县城,我觉得都挺有意思的,我特别问了那些街上的老婆子和老大爷,听他们讲了许多县城的历史,记下了当地的风情习俗,加上回京后查的一些资料核实,一共也才写了这十来篇。可惜祖父把我骂了一顿,说让我出来游历不是出来写游记的,不该在此事上分心。”宋清泉明明说的是祖父不支持,可整个人偏偏就是那种很放松的样子,仿佛只是在闲谈。看出他内心确实无比的坚定,并不是因为宋祭酒不支持就不准备写了。
听到宋祭酒不支持,林春生却惊讶了,他印象中,妹妹的那些游记还是宋祭酒大力支持才出版的。再粗略看了几篇宋清泉的游记,字里行间的文笔清丽措辞辞精彩,那文笔比夏儿之前写的那些,好不过一个档次。最重要的是内容描写详尽,从山川风貌写到民居民俗,包罗万象的内容,整篇文章读下来却并不长篇累赘,穿插的历史传说人物故事也趣味性十足,读起来干脆利落,竟有想再继续看下去的感觉,让人欲罢不能。
为何宋祭酒要反对?
“祖父说,让我应该专心科举。”宋清泉道。
林春生也沉默了,其实仔细一想,宋祭酒说的也是,夏儿即便再聪明能干,却没有科考的可能。他们两人目前的最大目标还是得专注科考,既然已经决定不参加恩科,那就是还要两年多的时间要参加下一场的会试。
两年多的时间,除去大部分在路上的时间,还要深入在百姓里去了解各地的政策和民生也耽误不少时间,留给他们读书的时间确实也不多。
见春生没有开口,宋清泉道:“哥哥也觉得我应该专注科考?放弃写游记吗?”
“哥哥无法替你做决定。只是宋祭酒说的不无道理,泉弟切不可因为写游记耽误了正事。不过把写游记当做读书烦躁时放松心情的方法,我觉得还是可以的。”林春生说得比较中肯。毕竟谁也没办法替别人决定这么大的事,更何况,宋祭酒已经明确表示不支持。
宋清泉也是一阵沉默,二人就在车里默默地相对坐着。
外面赶着车的章达可没有这样的烦恼,这次回京,不止国公爷嘉奖他了,府里所有的人都羡慕他跟着大公子出行,哈哈哈哈,我章达可真是英明,心里不禁得意洋洋!就连平日里跟媳妇相看两厌,几个月不见,还突然稀罕起来了,对他嘘寒问暖的,整的他都不好意思了。看来自己还是得多出来跑动跑动,人生可真是处处是惊喜呢。
不管宋清泉的游记写不下,总归二人的游历还得继续,二人还是一路慢慢的往回走。
这次走的是他们回乡的路,宋清泉倒是走过几趟了,也想试试没有向导自己能做得如何,总归他们也不赶时间,慢悠悠地一路游玩,一路写写记记。遇到城镇就停留个十天半个月的走访一下百姓,路过大书院就进去送宋祭酒的名帖,跟人家书院的学子沟通学习切磋文章和诗句。
就这样,走走停停,一直走到天要冷了,才进入了南越。打算在省城广州府待上十来天再回乡。
二人就住在宋清泉上回来赴乡考住的小院,总归到了自己地方,一路上虽再说没遇到什么危险。但总归心里总是放心不下的。到了小院,三人在院中都睡了个几个月来最舒服的觉。一直到第二日天大亮了被饿醒才起来。
第二日分别跟京城里和家里都去了信,表示自己已经安全到达广州府,休整几日后就回潮州。宋清泉道:“哥哥,回家后我恐怕没有去龙坑村的时间。到时十五您可记得要和老叔老婶一起来我的出花园宴。”
林春生道:“放心吧。哥哥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