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完一个月的时间,9月底一放榜,就收到杨泽吊着车尾上了榜,宋清泉更是考得没有悬念地,在省城广州乡试中夺得头魁。
二人都早在考试完就收拾东西迫不及待回乡了,毕竟潮州距离省城也没多远了,在此逗留一个月还不如先回家。放榜了,到时只有官府一层层往下通报,如果中举,通报到家里更是热闹。
得知舅舅和小书呆都中举了,夏儿高兴得不得了,可惜小书呆肯定这几日得跟家里人一起庆祝了,自己也没有办法跟他见面,实在可惜。本来还打算今日要去外公家,没想到却是先收到外公让人来送信。错过了官府上门通报的精彩画面,夏儿无比懊恼。
没想到过没几日驿站也有消息传来,林春生在京城也是一举夺魁,老叔高兴得跟永叔和宏叔大醉一夜。父子三子一边喝一边回忆着林春生小时候读书的事,一时间感慨不已。
夏儿和雅雯嘀咕,老叔不是说宏叔再喝酒要打断他的腿?他自己还拉着阿宏叔又喝又哭的。
逗得雅雯忍俊不禁,“爹说不能出去喝,大喜的日子,在家里喝了夫君就是爱说话,然后就睡觉,无妨。”
第二日,就听到刚起床老叔一大早就在天井中喊:“阿宏,臭小子,还不起来,喝点马尿就睡这么晚。“
夏儿傻了眼,老叔阿老叔,这叫喝也是你,不让喝也是你,哎,可怜的阿宏叔。
和老婶相视一眼,两人都在偷笑。
可下一秒夏儿就笑不出来了,老叔开始给他们计划赶他们回京了。
原来昨晚那一顿也是老叔憋在心里的一顿酒,他何尝不想小儿子一家都在身边,可京城里的差事总不能一直拉着。年底户部也要开始忙了,阿宏不回京,林荣工作安排上肯定安排不开。一切都在酒里,趁着酒气抒发了一下不舍,第二日就开始要赶他们回去了。
这时候的会试一般在八月中旬开始,所以也称秋闱。
考试结束之后都是在一个月左右出结果,考生可以在县里面、府里面等结果也可以回乡,如果考中,一层一层的往乡里报,最终慢几天也会报到家里的。
乡试,这可以说是大兴最主要的考试。
乡试的录取人数非常少,一个省也就是录取前一百名。
秀才们考中举人之后就有做官的资格了,所以朝廷和学子们都非常重视。
考中之后就被称为举人,举人的特权超出普通百姓的想象,秀才有的特权举人都有,而且比秀才多得多。举人正常是可以直接做县官的,而且朝廷给他们的补贴会更多。
大兴建国初期,由于常年的内战混乱,官员大量流失,初期几乎是整个大兴的官员空缺漏洞非常大,当时的举人都很好授官。
不过随着这些年的稳定,现在读书人也慢慢多起来了,举人的数量也增多,授官确实没那么容易。不过即使不做官,县里面的大小事务,举人还是都可以参与讨论的。也有些家里条件好的,不打算继续考的,但是又有举人的名头,捐个小官还是比较容易的。
偏远地区的举人更是难得,在乡镇里能出以为举人,是实属难得。在乡镇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比起阿宏这边被老叔赶着快回京。
杨泽那边,却在纠结要回京继续回国子监读书还是在老家读书还是直接捐个官得了。连他爹说要给他举行庆祝筵席,都一直一拖再拖,因为他陷在了自己的困境里无法挣脱。
这几年寄住在姐姐家,随着年岁的增长,这次回家发现父母的白发徒增,脸上的皱纹也越发深刻,自己作为小儿子,从小一直享用着家里最好的资源在读书,却读得一般般还一直在外没有在身边尽孝。
杨泽的成绩排在榜上第95位,险险中举。
他怀疑自己再继续读,真的能考中进士吗?
在老家,一个举人是难得的。
而回到京城,整个国子监里没通过会试又进去读书的举人多不胜举,自己此次如果不是回乡考,恐怕在京城里想要考上举人也是难上加难的。
大兴的秋闱过后,考中举人的各省学子,并没有强制要求一定要上京赶考参加第二年春天的春闱。
但是成绩好的一般全省的前十前二十这种竞争力比较大的举人们,肯定是会去的。即使他们家庭一般,当地的地主乡绅们肯定也会通过各种关系跟这些举人搭上关系,双手奉上金银珠宝田地店铺的来结交。
毕竟一个成绩好的举人,是未来当官的潜力股,万一这会一个小投资,可能换来是将来的大回报。
在去往京城的路上虽然会路过一些偏僻的地方,他们也没有护卫跟着,但是举人们很少遭到土匪的抢劫。一方面赶考的举子目的纯粹,就是进京考试,基本身上没有过多的银两,而且朝廷对土匪抢劫举子追查严格,判刑严重,土匪基本不会冒风险去抢劫举子。
上京赶考的举子大多用黄布做成旗帜,上面写着“奉旨会试”,三四人结伴上路,所以说土匪不会抢错人。也有些偏远地区的,是官府组织的,带领着本县“奉旨会试”的举人们上京。像南越这边便是如此。
老叔为什么要赶他们回京,也是想让他们跟着赴京赶考的举人们一起走,路上更安全一些。
往年这些举人很多考试完各自回乡,而在腊月前要进京的举人们都会回到省城府衙报到,跟上官府组织的队伍一起上京。
由于官府组织的队伍安全高效,基本上二十多天就可以到京城。
这些也是老叔早就已经打听好的。
“所以我又可以赶到京城,参加哥哥的出花园仪式啦。”夏儿其实并没有对京城有多想念,可能由于不是真的小孩,她对于离开家人两个月回到老家,在老家这边也是陪在外公外婆和老叔一家身边,并没有太孤独的感觉。
反而觉得还挺自由的。
虽然她也没有多野,农村里其实也没有什么乐子,就是每日能自由出门就觉得开心。
小川跟着夏儿从京城来到潮州。
从第一日到了龙坑村,就直奔族里的学堂,迫不及待地开始教授夏儿出的教材给夫子们。
村子里的夫子是两个老秀才,一个是如今腿脚不好了,不想再继续去考了,便聘在族里开蒙。另一个倒是身体康健,只是久考不中举,岁数也不小了,干脆也歇了心思。
听到要回京了,小川还依依不舍,在这里教了两个多月,他真的羡慕这里的孩子们,从小娃娃就有国公府给他们提供免费的读书条件。自己还是进了府才有这样的机会,以前在家里,只有不停的干活还换来的是后爹和后奶奶的毒打。
而两个秀才也对小川不舍,小小少年年纪虽小,说是小姐的随从却学识并不马虎,可以说竟在自己之上,又得知他是前几年进府后夏儿小姐才开始教他读书,不禁对他肃然起敬。
这个时候的读书人,是惺惺相惜的,更何况是两个就考不中举的老秀才。每次看到小川,就双眼发光。
夏儿此次带小川回京,也是林荣的意思,想让他留在老家了。
依依不舍的小川听到夏儿不带他回京了,颤着声音道:“小姐,你不要我了吗?”
“瞎说什么呢。”夏儿拿出小川的卖身契提给他。“诺,爹早就把你的卖身契销了,如今你是可以自立门户的自由人了。”
大兴的富贵人家会养着很多丫头,婆子,小厮,仆人。这些人都是府里买来的奴才,有活契、有死契的。活契的像老方一家,做完固定期限的工,就可以回家,主人加将卖身契返回,将奴籍改为平民便可。
而当初从人伢子处买来的一批死契的仆人,例如小川,小山,东南西北四个姑娘,又如老姜一家,就是一辈子给主人家干活,他们的子孙后代也是国公府的奴才。奴才生的奴叫家生子。他们的户籍如今就登记在国公府里,国公有他们的卖身契和户籍证明。
他们就是想跑也跑不掉,这个时候出行,处处要查户籍证明。而签了死契的,就是白纸黑字写明不许赎身,除非主子开恩,才可以赎身。
林荣不忍小川这么好的读书的苗子,在国公府蹉跎,早就计划好了,要放奴让他去科考。
“这,国公爷不要我了吗?呜呜呜。”小川竟马上红了眼睛。
夏儿吓了一跳,怎么放自由还不开心了。
“傻孩子,国公爷是大义,成全你,你自当好好努力,你留在国公府能做什么,就是做个小厮随从,你好好读书考个功名,以后有能帮国公爷做的事不是更多。”老叔拍拍小川的肩膀。
这孩子他最近看着,真的是个守本分的孩子,每天勤勤恳恳的,一大早就起来读书,然后就去族学里,有不懂的就和老秀才们探讨研究。然后就给孩子们上课,孩子们都爱上这个有趣的大哥哥来上课了。
老叔的话似是鼓励了小川,听到自己还能努力为国公爷做更多的事,小川吸吸鼻子,“真的吗?”
“真的真的,我保证。”夏儿点点头,“你的户籍爹打算让老叔找了族长,给你入在我们村子里,以后改姓郭的话,你是否愿意?”
“愿意愿意,我愿意。”小川连连同意。
老叔欣慰一笑,“小川小子,到时他们回去了,你放心在村子里住着读书,待明年二月,再去报童试试试水。潮州这边,读书人少,阿荣来信,相信你的实力是可以考上的。你放松心态在族里好好读书。”
“谢谢大爷。”小川就要跪下。郭绍波扶住他的手,“从今往后,你可就不是奴隶了,不要动不动就跪,好好学习将来用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就是最好的答谢了。”
夏儿对于他爹的安排非常满意。
林荣跟自己不一样,是土生土长的古代人,但是他的思想却非常先进。
以前夏儿也跟二叔打听过,卖身的奴仆们的情况。二叔在京城里,已经算是非常开明的人了,他都说,没听说又什么主人家主动把有才能的奴仆放出府的。如果发现自己买的奴仆有某种特别厉害的才能,不是应该更抓紧他的卖身契,把人牢牢抓在这里手里吗?怎么会想着要把人放出去呢?
夏儿不怪林敏瑜这样想,毕竟这样想才是真正的这个时代的主子们的想法。
而能做到把府里有才能的人放走,让他去实现自己人生的意义,林荣的格局就已经赢了这京城里大部分人了。
“老叔,后面安排的事还要麻烦您了,小川,我在京城里等你考上来哦!”夏儿鼓励道。
小川坚定地点头:“小姐,我会的。”
既然确定了要走,夏儿还想趁着走前再去趟外公外婆家了,正收拾东西,就听到老婶喊她出来,原来是杨伟贤过来送请帖,杨泽中举,后日要在家里摆酒,宴请亲人们。外公让杨伟贤过来给老叔送请帖。邀请他们一家人一起去吃席。
老叔收下请帖,又道:“夏儿本打算今日去你家,中午在这吃了饭,吃完饭你们再一起回去。”
杨伟贤当然也不会客气,以前他就经常来龙坑村,跟老叔家也是熟悉的很,自然没有不好意思的道理。
“冬冬哥,你可舍得出来了,最近都找不到你的人影的。”夏儿见到杨伟贤还是有点惊喜的,这家伙自从回了乡好像消失了一般。自己上去去外公家住,住在二舅舅家,愣是没见上早出晚归的杨伟贤一面。
“哈哈哈哈,我去东里看船了,那里造船的老师傅我好不容易才跟人家混熟,又要回江城了。”杨伟贤抓抓头,最近天天去海边,晒得整个人又黑了几个度,但是一想到距离自己造出属于自己的海船又近了一步,心里便忍不住的雀跃。
还有一个多月要再次离乡去长安,吃完饭,二人提起小姜花收拾好的行李,带着小姜花就回了杨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