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科幻小说 > 辛亥之钢铁基地 > 第四百二十六章 扶不起的奥匈帝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四百二十六章 扶不起的奥匈帝国

这一战役是德国的胜利,俄国的灾难。有九万二千多人被俘。被杀和失踪的估计有三万人。第二集团军约有五百门炮被毁或被缴获。吉林斯基关心萨姆索诺夫的命运,命令连年坎普夫去找现已不存在的第二集团军的方位。但是连年坎普夫掉头就逃,因为获胜的第八集团军对他的部队集中了火力。

调转枪口的德军在二周后的马祖里湖战役中,肃清了东普鲁士的所有俄军。与德军伤亡一万人相比,连年坎普夫部队的伤亡共达十四万五千人。对这种不相称的损失感到歇斯底里的连年坎普夫,抛弃了他的军队,飞快逃回俄国。吉林斯基对他的懦怯行为大发雷霆,打电报给大公,极力要求把他立即撤职。据彼得格勒卫戍司令诺斯科夫说:“连年坎普夫……中断了他的进军,借以避免援助萨姆索诺夫。他甚至被指责为通敌:\'他是个德国人,你还能指望他做什么别的事情呢?\'”总司令不但把连年坎普夫贬黜,还把吉林斯基撤职,“因为他失去理智,不能掌握作战”。

相对于以少打多创造辉煌的德军,奥匈军队根本对不起他们“帝国”的名号,奥匈陆军总司令康拉德将军也比不上兴登堡将军,甚至比不上任何一个德军将领。比起打赢一场战争,康拉德更擅长发起一场战争。

他在战前的计划是压服塞尔维亚,同时派出大批军队到加利西亚,对俄国发动攻势。但当康拉德把他的六个集团军分到两线作战时,他实际上取消了胜利的机会——不论是在塞尔维亚方向还是俄国方向,康拉德的兵力都不占优。

他派波蒂奥雷克去塞尔维亚战线,进一步减少了胜利的机会。波蒂奥雷克作为波斯尼亚总督,自从未能保护弗兰西斯·费迪南德不被暗杀以来,一直没有恢复过来。现在他忧虑而懦怯,担心自己也可能遭到暗杀,拒绝在他部队前露面,而在远离战场的地方作出他的“决定”,这样的将军怎么能带领部队走向胜利?

因为塞尔维亚的东邻保加利亚已经加入同盟国并对塞尔维亚宣战,而保加利亚的一个集团军也加入到了攻击的行列,以夺回被塞尔维亚抢走的土地。两国将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塞尔维亚部队。

这让奥匈军队大占便宜,原时空中,他们只能在塞尔维亚的北部和西部边界进攻。这方面的进入受到多瑙河、萨瓦河和德里纳河这类天然障碍的阻挡,这些河流只能用小船或木筏渡过,而河那边又都是山区。

在数量上被大大超过的塞尔维亚军队别无选择,只有进行阻滞战斗,直到协约国能够前来支援。塞尔维亚指挥官拉多米尔·普特尼克将军,缺乏火炮、自动武器和运输工具,只能靠最近在巴尔干战争中经过战斗训练的老战士们来弥补这些不足。最重要的,普特尼克善于调动敌人在最有利于他自己的地形作战。

3月12日,包括十九个师的三个奥地利集团军和一个保加利亚集团军侵入塞尔维亚。塞尔维亚指挥官普特尼克沿着北方河流边界驻扎一些部队,而把他的军队的主力集结在德里纳河和萨瓦河汇合处形成的一条弧线上。塞尔维亚军在奥地利的进攻下继续退却,一直退到适合普特尼克战术需要的防区为止。

在东南部与保加利亚接壤地区,普特尼克派出一个军的部队沿着边境设置防线,由于兵力缺乏,塞尔维亚的军队很快被保加利亚军队突破防线。

然而在北方战线上塞尔维亚军队却取得了不错的战果,在3月16日,普特尼克沿着亚达尔河上一条三十英里的战线出击。在日落前,生还的奥军都拼命逃回德里纳河。然后普特尼克进击奥地利的左侧翼,它迅速溃散并退却,伤亡甚多。奥地利的溃败更为突出,因为六十七岁的普特尼克是个卧床不起的病人,时有病痛,他是在卧室里指挥这个战役的。

经历过巴尔干半岛战争等多次战争的塞尔维亚具有数量可观的老兵,他们才是一支部队赖以支撑的后盾,面对装备、机动工具等占据优势的奥匈军队,塞军毫不示弱、主动出击,彻底击败了不可一世的奥匈军队。

康拉德不知道对他的部队遭受严重打击,在那天晚上坐火车来到加利西亚的设防城市普热米什尔。他第二天得知这个消息,就命令波蒂奥雷克从其多瑙河防区调第二集团军的一个军去增援面对塞尔维亚军的奥军。波蒂奥雷克需要整个第二集团军,但康拉德决定抽调这支军队的其余兵力到加利西亚来。援军两天才开到战场,为时太晚,不能对波蒂奥雷克有什么帮助。下一天在雅达尔继续战斗,在酷暑中持续了一周。在沙巴茨周围进行激烈的战斗,直到3月30日。

只有拼命的后卫战斗,才能使奥军摆脱出来。奥军于4月1日返回他们的本土,共计伤亡四万人,而塞尔维亚军则相对地未受什么损失。击败奥匈军队后塞尔维亚将兵力集中于东南方,将在塞尔维亚境内横冲直撞的保加利亚集团军击败,后者接连后退,直到回到国境线附近才稳住战线。塞尔维亚以一敌二,在没有依靠协约国支援的情况下发挥出色,成为战争前期协约国的亮点之一。

另一个亮点也与奥匈帝国有关,这个“同盟国的软柿子”再次出丑,在东线与俄军的交战中,奥匈帝国在康拉德的率领下损失超过十万,要不是德军的支援,奥匈帝国也许会在俄军的进攻下灭亡。

从期初的情况看,所有最初的有利条件都在奥匈帝国这方面。从维也纳东以东约五十公里的多瑙河开始,喀尔巴阡山脉形成了一条八百英里弧线,直到罗马尼亚东南为止。它的宽度从七公里到二百三十公里不等,中部在七十公里左右。既没有天然道路也没有大河流域把这个障碍分开,但穿过山脉通向加利西亚的七条奥地利铁路线,可以不费力地防守或在必要时封锁。喀尔巴阡山脉以北,是克拉科夫、普热米什尔和雅罗斯瓦夫这些设防城市,还有维斯瓦河和桑河保卫着。

如果康拉德要他的部队掘壕固守,俄国的冲击是闯不过这些障碍的。华国驻奥匈武官也曾向康拉德建议固守,但华夏人在这里并没有在德国那样的影响力,康拉德将华夏人的建议视为对自己的蔑视,高傲的拒绝。

他认为俄国人尚未充分动员人力,易受攻击于是计划从加利西亚发动迅速的攻势,以攻占华沙和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之间的铁路线,但显然没有想到,如果俄国人实际上已被动员起来,在他的军队和他们接触时他们会干些什么。在战前十年间,俄国从它的高级间谍阿尔弗雷德·雷德尔上校那里获悉奥地利的各项有价值的军事秘密,他甚至在被任命为奥匈帝国陆军情报处主任以前,就有系统地把他的国家出卖了。

康拉德要求德国第八集团军从东普鲁士发动攻势。他遭到施利芬的拒绝。哈普斯堡的统帅需要德军横扫涅曼河之东,然后打击俄国的右侧翼。他渴望把奥地利首战的胜利归功于他的皇帝,因此他继续深信,在他的军队抵达布格河时,德军一定会采取行动。

康拉德轻率地派出三十个师,组成三个集团军,于3月22日向卢布林进发。在队伍前列奔驰的都是穿着彩色制服的轻骑兵,渴望去杀哥萨克人,这种轻骑兵是五色缤纷的十九世纪的遗物。

但奥匈中世纪骑兵前面看不到哥萨克人,俄军尼古拉·伊凡诺夫将军把他的骑兵放在后卫,表面上处于孤立地位,实际上他们都被安排在分隔四个俄国集团军的几条宽阔的走廊中,以引诱奥地利部队进入俄军侧翼将全部暴露的阵地。

这种纵深防御战略非常适合俄国的辽阔领土,伊凡诺夫的战略仅仅同用来对付拿破仑的措施略有不同而已。当哥萨克军被入侵者望见后,他们就转而向东疾驰,其速度以快到不被奥军赶上为度,这样奥军就被诱入了一个危险地暴露的阵地。伊凡诺夫及其同僚指挥官阿列克赛·勃鲁西洛夫、尼古拉·鲁斯基和保加利亚出生的拉德科·德米特里耶夫,不象坦嫩堡的俄国指挥官,都是能干的战术家。(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