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捡到一本三国志 > 第199章 建宁石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乔玄病逝,天子拜南阳穰县人张温为太尉,张温曾经为曹操的祖父,费亭侯曹腾所举荐,少有才名,又知军事,曾任议郎,司隶校尉,太仆等。

在乔玄逝世之后,还是身为司徒的何休举荐了此人,言之此人文武双全,难得之才,故而被天子得知重用,此人在进入庙堂之后,也是立刻重开了南军,北军大营,再次募集士卒,以为后备军,目前,段熲率领大汉精锐在北方,雒阳周围却却是有些空虚。

他要再次募集士卒的提议,也很快被通过,看到此人是个能做事的,刘宏心里也是安稳下来,全力督促荀攸,准备阅文司一事,辨别丛书,其实此事说来也是不容易的,因为有些军事着作,涉及皇家内史的内容,是不能流传到外头的,另外就是一些先秦留下的思想着作。

像墨家这样人人喊打的学说作品,自然也是不能流传出去的。

甚至,在经学上,由于时代的变迁,各地经学博士传经,依家法师法,章句互有异同,再加以年深月久,辗转传抄,文字多讹,荀攸一时间竟然没有办法来辨别真伪,甚至对自己往日所学也产生了一些怀疑,最后,他无奈,只能到天下面前认罪,自己才疏学浅,实在是无能为力啊!

看着面前这个愧疚的年轻人,刘宏也是没有过于怪罪,荀攸实在过于年轻,在经学上,自然还是多有不足的,没有办法,刘宏只能找来太学院的大祭酒,蔡邕,令他前来分辨,可是没有想到的是,蔡邕也陷入了荀攸一般的困境,在看到一本经书六七种的版本之后,这位大儒也是慌了。

不过,大儒始终还是大儒,他自行辨别真伪,制定出了一个版本,可是他所制定的版本传给百官观看之后,忽然便引起了巨大的争执,大家这才发现,对于同一本的经书,他们之中竟然有数十种的版本,大致意思自然是相同的,可是其中的章句,文字,竟然都有不相同的地方。

其中,包括了几大世家,因为从前,他们对于书籍极为的重视,也未曾互换着作,可是这一次天子大规模的征集着作之后,大家才发现了这不同之处,没有人承认自家时代传习的书籍是错误的,也没有人会承认自家所秉承的儒学思想是错误的,一场浩浩荡荡的经学真伪大战,便由此开始了。

这场战争,阵营实在是太多,几乎每一位大儒,每一个家族,都是不同的阵容,甚至在同一家族内,还有两种思想的情况,比如袁家,荀家,因为他们传世很久,旁支极多,可能在传世的过程之中,抄写出现了错误,使得不同旁支,不同脉系的族人之中,经本竟然不同!

这还得了,在这样重大的问题面前,没有人会退让,连一些与马融同辈的大儒,也是颤颤巍巍的站了出来,参与这场战争之中,荀氏八龙,更是互相争辩不休,刘宏压根没有想过,自己一个简单的命令,会造成如此巨大的影响,光是在三日之内,太学与门子学之中,便已经经本问题,同窗反目。

被张合连续抓捕了十来个学子。

刘宏有些慌了,这样下去可不行,百官都顾着吵架去了,国家如何治理呢,他便准备找何休来商谈,却发现何休早已卷起衣襟,跟其他大儒辩论去了,就连郑玄这样的大儒,也不例外,这一张战斗,席卷了全国,却根本没有办法去结束,因为一旦承认错误,那就是放弃了家族所秉承的信念传统。

这是不可能的。

太学与门子学,也顿时停课,因为教导他们的经学博士们都去参战了,他们也不堪落后,立刻跟随自己的老师,加入战局,性情火爆的太学生的加入,只让局势变得更加混乱,就连各地的官学,也是如此,边塞地区的匈奴人,惊恐的看着平日里笑呵呵的教导自己的祭酒,卷起衣袖便相互斗殴。

目瞪口呆,完全不懂发生了什么事。

刘宏终究还是受不了这样的混乱,他下令,禁止再谈论经本的问题,并且召各地的经本大儒入雒阳,当然也有本地的蔡邕,何休,以及袁家,荀家那些大儒,前来商谈,并且要他们制定出一个规范经本,作为典范,结束这场混乱,因为这涉及到了儒学学术,这些大儒都是纷纷动身。

当众人赶到雒阳的时候,这些原本好友知己,彼此都是没有交谈,各自怀着自己的理论,都将他人的视为谬论,天子不想见到这些大儒,生怕他们在自己耳边吵吵,他对经本没有什么认识,不想被拉下水,直接命令众人以蔡邕为首,编写经本。

其中,需要规范,制定的经本,共有《鲁诗》,《尚书》,《仪礼》,《周易》,《春秋》等五经和《公羊》,《论语》这两传,因为工程量有些大,而且各方的观点也有所不同,这注定了会是一场艰难的举措,青州孔家,对于这几本,似乎最有发言权,他们拿出了嫡传的经本。

蔡邕等大儒,在嫡传经本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制定,当然,各个大儒的侧重点也是不同,蔡邕也是听取了多位大儒的意见,若是有不同之处,便关上门来,让他们二人进行辩论,必须要分出胜负,且不能动武,因为没有人旁人观看,胜负也是不难分。

在三月之后,蔡邕方才拿出了规范之后的五经两传,刘宏亲自观看之后,令他抄写与四十六块石碑之上,经工匠雕刻,树立于太学门外,此举成为了大汉有史以来的官定儒家经本,亦被人称为建宁石经,而且,蔡邕还刻意的用隶书体书写完成,因此也被称为一字石经。

这本石经有极高的权威性,在立下之后,吸引了无数人前往观看和摹写,竟然使得整个太学院周围都被挤满,各家对于经本的争吵也就平息了,儒家的思想书籍算是初步达到了统一,而由于通篇抄写所使用了隶书,也使得隶书的地位大增,隐隐有成为官方文字的趋势。

虽然过程之中,大儒们有不少的争执,但是当石经立下来之后,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项震铄古今的成就,这会让后世都能学习到正统的儒学思想,而那些与石经不同的经本,都会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向来争吵不休的各家儒家思想,也很有可能会因此而统一起来。

对于儒家而言,这项成便是学术界上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