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连续七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当代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极大丰富了人类反贫困理论、拓展了人类反贫困实践,为人类战胜贫困提供有益借鉴。本文以泌阳县春水镇扶贫工作为例,总结该镇脱贫扶贫经验,分析工作开展中遇到的问题,为泌阳县政府及各参与机构更好地发挥制度优势、更加有效地开展扶贫工作提出了建议;也可为情况相似地区脱贫实践提供参考。泌阳县位于河南省中部,于2011年认定为省级贫困县。聚焦于春水镇的脱贫情况,我们可以总结出四点脱贫攻略:第一,坚持“扶贫先识贫”原则,全面普查并精准掌握该镇的贫困农户情况,对于不同类型的贫困家庭给予针对性的帮助,有效解决了“扶持谁”的问题;第二,严格“责任落实到人”要求,由县政府组织召集各村干部、支书定向规派扶贫范围及内容,有效了解决“谁来扶”的问题;第三,贯彻“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方针,对于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展开“扶助到家”工作,对外吸纳优质企业强化农村土地资源有效的利用率并引导青壮年村民优质就业、自主创业以提高村民实际收入,有效解决了“怎么扶”的问题;第四,树牢“精准脱贫”目标导向,将养老、医疗、教育等问题结合起来,搭建新型民生扶助模式,民生变化的鲜活场景是脱贫成功的现实证明,联动式的脱贫模式有效解决了“如何退”的问题。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胜利之年,****疫情这一突发偶然事件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是,在党中央统筹全局、果断决策之下,全国各族人民上下同心、全力以赴,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必然能够实现。同时我们也需要巩固现有的脱贫成果,脱贫不返贫才是真脱贫。这就要求我们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将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及时纳入帮扶,为巩固脱贫成果提供制度保障。要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国粮食政策所面临的最大的选择是:粮食生产和流通主要应由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这在学术界分歧很大,政策走向也不明朗。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研究农民的种粮行为,尤其是对价格等利益信号的反应,分析粮食生产的外部性和弱质性以及粮食市场的竞争性等。为此,本研究调查了从人民公社时期的1976年到2008年的农民的种粮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