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武侠修真 > 不搞事的武侠不是好武侠 > 第一百五十八章 太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时代两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初期在思想上奉行敬天保民之说。施行裕民政治,实现了社会的安定繁荣。西周后期,内外矛盾不断加剧,国力日益衰弱。周幽王奢侈淫逸,贪婪无厌终于在犬戎进攻下国破身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放弃镐京迁都洛邑,从这年到公元前476年,是中国史上的春秋时代。诸侯国的情况也在急剧变化,一些大国陆续吞并周边的小国,疆域迅速扩大,势力迅速强盛,进一步打破了诸侯并列、王室独尊的局面。西周时“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就是孔子痛恨悲叹的“礼崩乐坏”。各个强国为了能“挟天子而令诸侯”,相继争霸。春秋时期,社会发生巨大变动,各阶级、各阶层的杰出代表人物和主要学术思想应运而生,大政冶家如管仲、子产,大军事家如孙武,大思想家如孔子、墨子,他们的创造性贡献,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时期文化高潮的重要铺垫。

在“礼乐”的方面:礼源于上古时代的祭祀与习俗,用于规范行为、区别是非;乐则用于协调秩序、促进和谐、陶冶情操。乐”作为音乐制度,它包括乐县、舞列、用乐等都有其森严的规定,孔子思想认为,礼是道德行为的规范而乐能调和性情、移风易俗。乐”所宣扬的和谐精神,及其陶冶情操,移风易俗的功用在封建社会的建设与统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二者协调统一,即"用乐之和弥补礼之分"。礼和乐不可偏废,“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礼乐文明是国家和谐的基础。

在政治方面,他主张以德治民,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缓和阶级矛盾。他的学说后来成为我国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对后世影响极大。在教育方面,孔子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奴隶社会里,只有贵族子弟能够受教育,文化教育被官府垄断了。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突破官府的垄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他教育学生:学习知识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学习态度要老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孔子的礼说,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认为“仁”就是爱人、爱自己、爱家人、爱所有的人。从孔子的“仁”的思想中体现了他对社会民众的关注,对于人民的爱护。孔子对“仁”思想的重视,也表明了“仁”的思想和学说是整个孔子思想体系的价值核心。它对于其他的如“礼”、“乐”等思想均处于统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