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刘备的日常 > 第1章 七海雄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皇后改嫁,非同小可。

大汉开明之风,养开明之士。然涉及汉室并友邦。尤其乃我赫赫蓟王。故国中上下,皆谨慎以待。虽说家大业大,肉烂在锅里。然添丁进口,终归要分一杯羹。更需谨防“一只老鼠坏了一锅汤”。

背后牵扯,利益攸关。各方博弈,可想而知。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不察。

正如蓟国所兴『大儒学』,『大幕府』,『大藩国』。与罗马皇后的婚姻,被约定俗成,称之为『大和亲』。

蓟王应运而生,上根大器。所谓“大者含元气,细者入无间”。“于是乎,孕大含深,贯微洞密,上下通而一气泰”。博大精深是也。

是故,泰卦九二爻解:“上下通泰,心志相合,无所畏惧。”

由浅入深,鞭辟入里:唯有上下通泰,方能心志相合,而后无所畏惧。

蓟王宫虽满千人。然少府女官十去其三,侍御姬十取其六。余下不足十分之一,才是蓟王妃嫔。

比起洛阳十万黄门,实不值一提。

毕竟千里藩国,亦不比煌煌天汉。

蓟国上下,异口同声。将婚仪,定为“和亲之礼”。仪制先立,仪程随之确立。各项准备,遂有条不絮,稳步推进。

上表洛阳,少年天子自无有异议。蓟王征讨七海雄心,时人已尽知矣。

尤其对洛阳天子而言。蓟王虎视于外,内顾无瑕,何其幸也。《平乐会盟》,再到秦汉和亲。一脉相承。西征雄心,人尽皆知。

先约兄弟之邦,又结秦晋之好。蓟王兵发西陆,为大秦皇后,征讨不臣。理所应当。

少帝欣欣然,取徼外山川地形图。询问徼外诸国,风土民情。也算忙里偷闲。

汉使甘英,率领使团一行从龟兹出发,西行至疏勒,越葱岭,经大宛、大月氏至安息都城和椟城(番兜城),后历阿蛮、斯宾、于罗,抵条支。终至安息西界,西海沿岸(波斯湾)。海西,便是大秦。欲渡,为安息船人诈言所阻,遂罢西行。

蓟王早将沿途路线,打探一清二楚。更有甚者,蓟王南北包抄,水陆并进。沿所辟港津珠串,掠海舰队,直抵西海沿岸,罗马边墙行省。

或许,比起陆上万里征程。扬帆七海,将蓟国科技优势,最大程度放大。远比穿越贵霜、安息,两大帝国容易。

时下,横行西海的桨帆船,在蓟国横海大舰面前,根本不值一提。单从承载,便可一窥大小。三百桨手,为西陆水军主力。五百桨手,属于旗舰规模。然即便无蓟国将作寺技艺加成,史上东吴所造飞云、盖海二楼船,皆可乘三千兵卒。十倍于西陆水军。

足见大汉造船技艺之强悍。

比起短兵相接的陆军。水军更显技术优势。

灭海贼王一战。海贼被困狭窄水道,叫嚣白刃接舷战。实愚不可及。白刃战的前提,是接舷。顾名思义,接舷便是船舷相连。换言之,两艘船尺寸相差无几,船舷并无绝对高差。

然蓟国大舡,通高七丈二尺五寸。须知,城墙亦不过高三、四丈。

仰望巨舰,井底之蛙,如何接舷。

更有甚者,坚船利炮,铁壁铧嘴。借水运之便,日行千里。既是水上坞堡,又自带辎重粮草。更有船医、百工,从旁协助。

诸多便利,言之不尽。

自挥师南下。刘备越发倾向于水陆并进。

不断督造良港,驯化徼外野人。直至西海。如此,船队掠海而来,可获足量补给。亦无惧粮道被断。

试想,如何断海上粮道?

唯有攻灭沿途港津。

然就时下西陆攻城术而言。如何能破蓟国机关楯墙,破甲强弩。

更加水军往来,源源不断,输送兵士辎重。“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徼外诸国,有心无力。再者说来,荒洲无人问津。先占先得。徼外诸国,轻启战端,攻伐汉家城池,自寻死路也。

沿途所设,殑伽港、稽罗港、西顿港、东逊港、象林港、吕宋港。

由殑伽港西行,可达黄支国。此处,亦是《厄立特利亚航海记(红海环航记)》提到的着名商港波杜克(Podouke)。绕行已程不国(斯里兰卡),顺下身毒,可直入西海。

若以泉州港为起点,这条直通罗马边墙的海上丝路,蓟王已辟过半。

开年后,蓟王二十又七。尚不及而立。蓟王早有言在先。而立之年,开造掠海大舡。待诸子长成,诸港规模初具。扬帆万里,辟海外封国。焚尽蛮荒,薪火相传。

来得及。

二宫太皇俱在。蓟王与秦后和亲,无需少帝亲临。且少帝心牵南阳战局,亦无暇他顾。(大)秦(大)汉和亲。事关国运。断不可等闲视之。

故大和亲之仪制,仪程,皆由儒宗郑玄,并蓟国大儒联手操办。当极尽隆礼重法之能事。断不会令国人失望。

饶是如此。蓟王仍秘在渤海湾区,操练万艘民船。时刻预备南阳大水。

楼桑,陆城侯府。

中书仆射荀采,往来楼桑并临乡。通传和亲细节。

自与蓟王订立和亲之礼。罗马皇后鲁琪拉,声名远扬。便是域外诸国,亦经由居延外道商贾,悉知详情。曾亲赴西海,拯救鲁琪拉的安息王子,亦不远万里,遣使来贺。引沿线诸国,纷纷效仿。

时人遣词造句,皆有大文章。域外,多指西域之外。徼外,多指岭南之外。并各有引申。

再加九九重阳,太妃钦定姻亲同聚。凡蓟王亲家,皆请来相聚。故和亲典礼,亦定在九月。

话说,蓟王和亲,始于高车副伏罗氏。有感于此,蓟王诏命,加号高车副伏罗妃、乌桓妃等,“阏氏”。王妃公孙氏,号“大阏氏”。

蓟王和合之举,不言自喻。东胡各部,纷纷遣使来贺。

入乡随俗。蓟王此举,尽收东胡人心。尤其漠北都护府,各部皆奉命行事。无有忤逆。

正如我家陈丞相,四百年前行汉匈和亲。四百年后,匈奴归附,漠北无王庭。

一言蔽之。合则两利,分则两害。

加法还是减法,因地制宜,因时化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