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乙这个逼吧……
丝滑,圆润,给了刘海清极大的骚婆赖丝。
“我真是越来越怀疑,这世上到底还有什么是你不会的。”刘海清啧啧摇头,震惊到依然无法平息,“这世上所有人都以为你耿良辰从来都没摸过枪,但你把世上所有人都骗了!”
“这算什么?”苏乙悠然道,“给我一架飞机,我现在就能把你送到金陵去。”
“我信,大哥,我信!”刘海清急忙道,“你再别说了,是兄弟我不对,居然还怀疑这世上有你不会的东西,唉,我真是太天真了。”
“没事儿我原谅你了,谁都有个年少无知的时候。”苏乙安慰他。
“我太无知了。”刘海清叹了口气,“行了,你赶紧把这手枪法怎么练的教给我,我麻溜儿滚蛋。”
拔枪、开枪,当然都是有技巧的。苏乙刚好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技巧。
掌握这套技巧,练熟它,无论是拔枪的速度还是开枪的准度,都会有质的提高。
这对刘海清来说,无疑比学个一招两式有用得多。
但他只有两天时间,便匆匆和苏乙告别,踏上属于他的战场了。
和苏乙的一样,在刘海清的战场,一样刀光剑影,凶险万分。一个不慎,就是万劫不复。
到了如今这时候,苏乙能帮上刘海清的已经很有限了,很多事其实只能靠他自己。
苏乙能做的,只有祝福他一切顺利。
刘海清走后的第二天,和知鹰二再次来了。
这个哲彭人这段时间很频繁地来找苏乙,偏偏还多次被一些报社记者“不小心”拍到进出耿公馆的照片,引得民众浮想联翩。
其实很多电话里可以说清楚的事情,但他为了“表示对良辰君的尊重”,非要亲自跑一趟。
他是什么心思苏乙自然清楚,但看破不说破。
这次和知鹰二来,是告诉苏乙他已经说服了嘉纳治五郎,亲自教导苏乙柔术。
“但是真的很抱歉,嘉纳桑已经七十三岁高龄,我费劲唇舌,甚至用尽各种办法,他也只愿意教导您十天,最多十天。”和知鹰二满脸歉意道,“但如果良辰君你能接受的话,我可以让嘉纳桑的高徒前田光世继续教导您柔术,时间可以是二十天。”
苏乙闻言盯着和知鹰二看了一会儿,突然微微一笑,道:“那就不必了,在柔道这门技艺上,我只认嘉纳先生。十天就十天,你尽快安排吧。”
他怎么能看不出,和知鹰二故意用这点在拿捏他。
也许对方只是想吊苏乙的胃口,目的是获得更多好处。
也许,对方是在试探什么。
无论是什么,苏乙都不打算继续陪对方演戏了。
和知鹰二似乎松了口气的样子,道:“良辰君能够理解我的苦衷,真是太好了。多谢您的体量。嘉纳桑在近十天内,就会从江户赶来,还有一点,需要良辰君谅解。我说服嘉纳桑的理由,是用中日满三国武术界交流的名义……”
这话听着刺耳,苏乙闻言不经意皱了皱眉,但却没说什么。
和知鹰二接着道:“所以和嘉纳桑同来的,还有我们哲彭帝国武术界的一些高手,他们会成为哲彭武术界代表团,正式访问贵国,和贵国武术界的同行们友好交流,共同进步。”
苏乙心如明镜,表面却不动声色道:“也好,哲彭武术界的高手,我也很想见识见识。”
“到时一定不会让良辰君失望。”和知鹰二道,“对了良辰君,我听说,贵国武术界正在举办一场名叫‘万国搏击大赛’的武术赛事,这将是一场比之前您夺得冠军那场赛事规模更大的比赛,不知道是不是有这回事?”
“有。”苏乙点头。
“哦?那不知道良辰君会不会参加这场赛事呢?”和知鹰二追问道。
“我应该没时间吧。”苏乙不假思索道,“我要开武馆教徒弟,还要开武校,更要忙着完成和你的交易。不过,我会派我的徒弟参赛。”
“良辰君若是不参赛,那么这场比赛必会黯然失色,也必然会让很多支持你的人失望啊……”和知鹰二道。
“也许吧。”苏乙微微一笑,端起茶杯。
等和知鹰二识趣地离开后,苏乙不屑摇头笑了笑。
但很快他的心里便憧憬起来。
他对哲彭人殊无好感,但对哲彭的武功却从不小觑,更何况无论是柔术还是空手道,其实最早都起源并脱胎于华国。
只是后辈不肖,竟使祖宗创造的瑰宝蒙尘遗失,反倒是被东瀛撮尔小国改良发扬,引为国术。
更不可否认的是,被改良后的柔道和空手道的确变得更具威力和效率。
对于嘉纳治五郎的亲自教导,苏乙心中充满期待。
嘉纳治五郎何许人也?
此老被后世称为现代柔道之父。
他对哲彭国内各个柔术流派进行深入的研究,不视门户之见,博采众家之长,经过整理改革,使柔术技艺理论和技术趋向完善,并制订了一套较为系统的训练方法,确立了以投技、固技、当身技三部分为主的新的柔术体系,从而使传统柔术的面貌一新而改革创造成为现代柔道运动。
正是因为嘉纳治五郎,柔道才会升华为哲彭民族文化的代表,现代作为奥运会项目和体育竞技的柔道搏击运动,就是嘉纳治五郎创始的。只不过竞技比赛中的柔术是被阉割过的,一些危险的招数和不适合在擂台上呈现的招式全部被取消了。
苏乙所学的综合格斗里的寝技,就是脱胎于此老总结并发扬的柔道。
嘉纳治五郎有个徒弟叫前田光世,在十多年前远渡重洋去了巴西,把柔道传到了南美的格雷西家族。
后世曾一度统治mmA赛场的格雷西柔术,若论及渊源,也是来自于嘉纳治五郎。
面对这样一位柔道之父,苏乙当然希望能够得到他的亲自指点,来完善自己的武功。
另外,嘉纳治五郎和别的哲彭人不同,此人是哲彭国内少有的“亲华派”,他认为中日两国唇齿相依,应该共同抵抗西方的侵略。他认为只有华国和平,东亚才会和平。东亚和平,哲彭才会和平。哲彭应该帮助华国强盛起来,将其倚为大树,而哲彭则是缠绕在树上的藤蔓,双方互相依靠,做真善之邻。
此老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他从光绪年间就亲自访华,考察华国的教育状况,并深度参与了清末民初华国的教育改革和现代化改造。
他想要用改进教育的方式,来促进华国强盛。
但彼时华国上下弊政积重难返,便是层出不穷的爱国人士也无能为力,何况他一个外国友人?
但此老并没有放弃,回国之后,他创办了弘文书院,成为当时最大的华国留日学生教育机构。
我们后世一些名字如雷贯耳的大人物,都是嘉纳治五郎的学生。
比如鲁迅、李四光、黄兴、***、陈天华、张澜,甚至包括现如今在金陵的胡展堂。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嘉纳治五郎来华,绝对会在国内引起巨大轰动,他当年的学生都已经成为了华国的大人物。
这些已经成为大人物的学生势必要对他列队欢迎,以示尊重。
到时候国人就会知道,原来哲彭也有如此受人尊重的长者。
想到这里,苏乙悚然清醒。
自己是不是被哲彭人给利用了?
现在因为热河沦陷,国内反日情绪高涨,民众纷纷对日抵制,这绝不是哲彭人愿意看到的。
但在这个节骨眼上嘉纳治五郎突然来华,如果媒体大肆宣传的话,毫无疑问一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平息民众对日抵触情绪,麻痹国人。
这对哲彭人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
但对国内刚刚高涨的抗日情绪来说,就如当头一盆冷水浇下。
但联想到和知鹰二樱社的身份,苏乙却不这么认为了。
以樱社的激进和极端,他们才不会考虑要不要缓和华国民众的抗日情绪呢。
这件事是和知鹰二发起的,所以他的初衷一定不是苏乙猜测的这样。
大概率是和知鹰二向哲彭国内提出武术界访华的事情,国内当权的保守派一商量,觉得此事可行,顺便把嘉纳治五郎也派了过来,一举两得。
和知鹰二正苦于不知道该给苏乙付出什么代价,知道嘉纳治五郎要来,立刻计上心来,决定顺水推舟。
事情的真相苏乙还真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不过苏乙没猜对的是,樱社也想到了嘉纳治五郎来华的影响,这和他们的初衷和理念相违背,自然是极力反对的。
只可惜,事情已经不由他们做主了,当权的保守派说服了嘉纳治五郎,此老来华已成定局。
于是,樱社只好顺水推舟,酝酿另一轮阴谋……
七天后,嘉纳治五郎访华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华国。
这是原历史上根本没发生过的事情,一切皆因苏乙而起。
嘉纳治五郎的第一站并不在津门,而是在金陵。
胡汉民等人为他们的老校长举办了盛大的欢迎晚宴,并纷纷致辞,诉说师生情深。
这次无论中日报社,纷纷报道嘉纳治五郎其人的伟大事迹,歌颂他为和平而所做的一切。
这其中,只有周某人发出不同的声音,在报纸上暗讽老师晚节不保,被人利用。
但很快就被骂了个狗血淋头,被一些文人群起而攻之,骂他不懂尊师重道,大逆不道……
苏乙吃瓜吃得胆战心惊,这也算是他害得周某人被“世人唾骂”了……
华克之他们从热河那边也撤回来了。
等他们修整几天后,苏乙把和知鹰二送来的关于重光葵的资料给了他们。
“九哥想要做什么,你们都知道了吧?”苏乙环顾一周,“九哥已经不止一次向我提出,希望我能跟他一起行动,刺汪!”
众人都默不作声,等着苏乙说下去。
“我没理由拒绝九哥,所以我答应了,”苏乙微微一笑,“但不是现在。”
“在刺汪之前,我们还有更重要的目标,就是重光葵!”苏乙用指关节敲了敲桌子,“各位,这次的行动非常重要,虽然我们掌握了重光葵非常详细的情报,甚至连他饮食起居的时间我们都指导的一清二楚。但,哲彭人现在对我们十分防备,重光葵身边的保护力量是以前的十倍,我们想要杀他,难度很大。”
“更何况,情报虽详细,但这份情报是哲彭人提供的,我们也不能尽信。”苏乙接着道,“这次的事情,我们要做得更聪明,更巧妙一些。并且事后要不留痕迹,这次,我们也不以二踢脚的名义来做。”
众人面面相觑。
“耿爷,不落款?为什么?”孙凤鸣问道。
“不落款!”苏乙道,“二踢脚的身份还不能彻底明了,所以这次事情成了我们也不能认。”
“那岂不是要做无名英雄咯?”华克之笑了笑,“也好,起码可以让百姓觉得杀鬼子的不止有二踢脚和王九光,还有别人。”
“要不我们干脆用别的名字吧?”一线天提议道,“以后要是还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就用别的名字。”
“这个提议不错。”众人都赞同,看向苏乙。
“可以。”苏乙想了想,点头应下,“叫什么你们自己考虑吧。”
“明天你们就出发,走海路去魔都,到了那里后,你们先安顿下来,在那边建一个落脚点。以后我们可能会经常在魔都活动,有个落脚点能让我们我们通过电报随时联系。”
“注意,这次的行动一定要谨慎再谨慎,我敢保证,肯定有人在暗中盯着重光葵的一举一动,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等我们,抓住我们的尾巴。”
“所以这次行动不但要杀了重光葵,还得要瞒住或者找出这个躲在暗中盯梢的人,我们一定要有更多的耐心,更多的小心。”
“等杀了重光葵,我们就去帮九哥。”
第二天,二踢脚刺杀团坐船离津,前往魔都。
几乎同一时间,嘉纳治五郎也到了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