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新命记 > 第一零九四章 旗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崇祯十五年五月初二上午,也就是杨振抵达秀岩城的第二天上午,硕托离开后不久,眼看时间已经过了辰时,杨振也招呼了从人,准备了一番,在安庆后、祖克祥等大小将领的前呼后拥之下,出城朝着汤沟桥的方向驰去。

秀岩城周边有很多山,几乎处在群山环抱之中,难得有成片的平原地带。

但是汤沟桥一带的汤池河上下游两岸,直到其汇入大洋河的河口地带,却恰好是一片相对开阔平坦的河谷平原。

这里到处都是适宜开垦耕种的肥沃黑土地,几百年前就有汉人在这里屯垦定居。

单就大明而言,洪武年间,这里隶属盖州卫,设有秀岩堡,管理本地卫所军屯事务。

到了嘉靖年间,这里垦荒数量增加,秀岩的地位上升,升格为了秀岩城,城内除了卫所事务之外,又特设秀岩“抚民通判公署”,专管商民百姓事务。

到了万历年间,此地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垦荒的数量继续增加,朝廷又在此处设立辽东“管粮通判”官署,专门管理金州、海州、盖州三地粮仓。

虽然只是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前后约莫只有一炷香的时间,但是杨振下定了决心,要尽快解决盖州清虏问题。

因为只要多尔衮还在盖州城一天,秀岩城这个金海东路的前线堡垒,就始终处在不稳定的状态之中,也就没有办法大举招垦,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肥沃的土地撂荒,白白浪费了这里绝佳的屯垦条件。

经过了几个废弃的屯子之后,汤沟桥已然在望。

而可以同时望见的,还有汤沟桥西头岸上林立的正白旗旗帜和骑马甲士。

杨振率队抵达汤沟桥的东头河岸附近,看见了早已等候在此的刘文炤,随后举手叫停了身后的大批马队。

“都督,清虏睿亲王多尔衮,约莫一刻钟前,就到了河对岸,他们命人已经搭了一半的桥面,双方商议的结果是,剩下的一半,由咱们来搭,请都督示下!”

杨振听见刘文炤的报告,就在马上转身向河西眺望,果然看见,横亘河中的巨大石头墩子上,靠西的一侧已经铺设好了厚实的门板。

而河中间靠东的这一侧,则只是一个个孤零零矗立在河道里的石头墩子,每个石头墩子之间的距离,大约六尺左右。

“多尔衮倒是想的挺细致。既然如此,那就搭起来吧!不过要记住,中间不要搭,留够说话的距离就好,今天我们不过河,他们也不必来,彼此都能放心!”

“卑职明白!”

刘文炤接了命令,马上指挥守候在河边的手下,四人一组,抬起早已备好的门板搭桥去了。

而此时,也不用杨振再多吩咐,跟随前来的抬枪营三个千总队官,马上招呼手下人纷纷下马,就地布设起抬枪阵地。

至于杨振,则叫来了李明时上前,叫人给他准备了一支千里镜,向河西桥头眺望。

“俗话说,防人之心不可无,小心驶得万年船,你先看一看,是不是真的多尔衮。”

李明时接过千里镜,向西望去。

他虽然地位卑微,不过是一个汉军甲喇章京,但是毕竟降了清虏好些年了。

他到过盛京城,到过辽阳城,前两年的那场辽东半岛大战,他也在济尔哈朗的军中,也见过多尔衮好几次了。

虽然每次都是远观,从不得近前,更没有跟多尔衮说过一句话,但是叫他辨认多尔衮,那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所以,他拿起千里镜,只看了一眼,就放下,对杨振说道:

“都督,是他,对面桥头人群中,骑着白色高头大马、全身披挂亮银甲的,就是多尔衮本人!”

“好!”

听见李明时所说的话,杨振说了声好,随即在马上回头,对安庆后说道:

“安庆后,你带兄弟们守在这里,做好应变的准备!”

“卑职明白!”

“李明时!”

“卑职在!”

“你打着我军的旗帜,跟我过去吧!”

“卑职遵命!”

杨振说完这话,也不等其他人有啥反应,当下用小腿一夹马腹,身下枣红马立刻起步,往桥头方向小步跑去。

而突然间收获了杨振信任的新附降将李明时,也很快就从别人手中,接过了一杆象征金海镇明军陆上兵马的大旗,高举起来,紧随在杨振身后不远处。

金海镇明军的旗帜,有许多种款式,比如有绣着兵种符号的营旗,有绣着将领姓氏的认旗,也有绣着两镇各路名头的路旗,还有各种令旗、行道旗等等。

但有两面旗帜,是杨振强令在金海、登莱二镇各路的明军队伍当中通用的。

一面是传统的黑布白星的北斗七星旗,是金海和登莱所有明军水师,必须统一使用的旗帜。

另一面则是红布金星的北斗七星旗,则是金海和登莱所有明军陆师,必须统一使用的旗帜。

也是所有各路步骑炮兵,在他们拥有的五花八门的各种自有旗帜之上,唯一共同的旗帜。

这也是他们共同属于杨振麾下兵马的唯一象征。

杨振早就希望能统一军旗军令,但到目前为止,军令基本上统一了,但是军旗标志却只能统一到目前这个程度了。

大明尚赤,国姓是朱,也是红色,所以以红色为底色,打出一面红旗符合所有人的预期。

当然,也符合杨振这个后世之人的审美。

至于为何是北斗七星,而不是龙,或者凤,或者别的祥瑞图案,则是杨振几番考虑后的结果。

五星肯定是不敢用了。

至于龙,或者凤,杨振也不能用。

与此相应的是,辽东在北方,用北斗七星也符合这个时代的民间信仰。

比如这个时代的明军北方水师都挂有黑色七星旗,就是这个道理。

有了这个先例,杨振也懒得多费脑细胞,直接照搬过来,搞了一面长方形的红底金星的北斗七星旗,让所有隶属金海、登莱二镇的陆上兵马有了一面共同的旗帜。

对于这面旗帜,多尔衮当然同样熟悉。

因为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他几乎每天都会接到打着这面旗帜的明军队伍北上进攻的消息。

就在前几天,他甚至冒险出城,亲自抵达连云岛附近海岸,观察连云岛上的敌情,亲眼看到过跟这面斗柄西指迎风招展的旗帜一样的军旗。

“硕托跟我来,其他人留在这里,不要生事!”

被人群簇拥着的多尔衮,语气平静的丢下这样一句话,抖动手中缰绳,身下大马立刻缓步向前,哒哒哒哒,朝着桥头走去。

而在他后面,硕托也是翻身上了马,一手持盾,一手打着一面正白旗的白底会有云龙图案的旗帜,紧随其后。

汤池河不是什么大河,河面并不太宽,主河道最多也就两箭之地的样子。

河水也不太深,并不是水量丰沛的时候,有一些浅滩乱石,都裸露在水面之上了。

杨振到达桥头的时候,刘文炤已经带着人把桥面铺设好了,只留了河面正中间的一处空着。

杨振到来,众人退后,包括李明时也打着旗帜,停在了桥头。

而杨振眼见多尔衮骑马上了桥面,朝着自己哒哒而来,当下也没有犹豫,径直策马向前行去。

桥面的宽度,约有两扇门板的样子,并不窄,想必当年初建的时候,也考虑到了车辆的通行,起码能让一辆马拉大车通过。

杨振骑马上桥,沿着新铺的桥面,走到了不能再往前的地方,与对面的多尔衮之间隔着大约一丈左右的距离。

而早退一步到达断桥处另一侧的多尔衮,则一动不动的骑在马上,远远地观察着杨振。

“你就是杨振?”

多尔衮既没有下马,也没有向杨振讲明自己的身份,而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直接开口询问,仿佛杨振是来拜见他的一样。

这么做,多少显得有些无礼,不过考虑到双方本就是敌人,杨振也就不多计较了。

不过,眼见对方既然这样,杨振当然也不会跟他客气什么,于是立刻说道:

“没错。我就是杨振。至于你,想必就是清国八旗正白旗旗主多尔衮了吧?”

“你本人比我想象的年轻。”

多尔衮并没有回答杨振的反问,仿佛根本没有听见杨振的反问一样,而是完全不按套路出牌的谈起了他对杨振的观感。

而杨振听到这话,倒是认真打量了一下对面的多尔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