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小学生 > 第611章 历史转折中的秦学士(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11章 历史转折中的秦学士(下)

秦德威从宫里出来,又去了翰林院转转,见没什么事情,就打算回家了。

这时候已经是十二月份,本来就到了公务清闲并逐渐暂停旳时候。

如果不是出了蒋太后驾崩这样的事情,很多人都已经开始准备过年了。

当然,就算蒋太后驾崩了,那还是要准备过年的。

秦德威还没走出翰林院,就听到后面有人呼叫:“秦板桥留步!”

转头看去,原来是许谷和赵贞吉两个熟人,便问道:“有何贵干?想去喝酒?”

许谷嘿嘿笑了笑,满怀期待的说:“喝酒也不是不可以,就是听说你又得了编书的差事?圣母的《女训》?”

“啊这......我险些忘了还有这件事。”秦德威拍了拍额头。

许谷震惊了:“这事你都能忘?涉及到升官的大事,你都能忘?”

谁都知道,给皇帝编他妈的书,必然就是升官捷径啊!

对一位官员来说,忘记升官堪比商人忘记金钱,书生忘记文字!

秦德威叹口气说:“升官有什么用?我对升官不感兴趣!”

许谷对此不能理解,赵贞吉反而别有感慨的说:“升不升官,确实对秦板桥没有大用。”

不能不服,就秦德威在朝堂上的所作所为,品级这种限制有多大意义?

秦德威被吹捧的高兴了,主动说:“行了,你们的心思我知道了!

还是老规矩,你们负责修订, 然后我拿回家审阅并抄录定稿!”

那两人连忙答应下来, 跟着秦德威就是进步快。

然后秦德威又吩咐说:“要抓紧时间,过年也不要休息, 争取一个月后编完!”

许谷和赵贞吉吃了一惊:“要这么快?”

翰林院编书都是经年累月的,哪有一个月速成的。

秦德威强调说:“第一,机不可失,必须要快!趁着圣母丧事还没过去, 陛下心里还在哀恸, 将成书呈上去效果才好!

第二,圣母所着《女训》只有一卷,而《高皇后传》、《文皇后内训》都是现成的,也无需改动, 直接拿来汇编在一起就可以了!

我看一个月时间足够了, 一定要抓紧,不能延误了!”

交待完了后,秦德威就回了家,又去交待徐妙璇。

而另一边, 大学士严嵩也回了家, 或者说他不知道自己怎么回的家。

只觉得脑子嗡嗡作响, 浑身上下无一处不难受。

严嵩本来是一个阴鸷隐忍的人, 但是这次实在压不住火气了。

招来了儿子严世蕃,只提了一个问题:“如何报复秦德威?”

严世蕃也吃了一惊, 真不知道父亲经历了什么,从来没看到父亲这样急切过。

原来的父亲都是劝自己多加隐忍,一切从长计议的。

严世蕃只要不是自己被欺负,就还是很清醒的:“在秦德威不犯错的前提下, 若真正能报复到秦德威, 首先需要自己有势力根基。

所以父亲大人借着年底公宴聚会多的机会, 多多拉拢人脉, 尤其是先前说过的霍韬和张瓒!

这两人是重中之重,只要与他们结成同盟,父亲才能算真正立稳了!”

严嵩有点失态的答复说:“我知道了!”

严世蕃继续说:“其次就是扩大人脉的范围,不要总盯着文官,也要多结交其他人物!

比如武勋里的咸宁侯仇鸾,他还是很有前途的。

毕竟矮子里拔将军, 勋贵里没有别人了, 三个国公也还都嫩得很。

仇鸾好歹真正历练过, 当初又是支持过大礼议的。陛下如果需要用将, 不用他又能用谁?”

严嵩点头, 仇鸾也是被秦德威“欺负”过的,也需要文官里有人撑腰,这就是拉交情的基础。

严世蕃想到什么,心有余悸的说:“最后,要想办法结交厂卫人士!毕竟有的时候,我们需要爪牙。

我经过多方打听和筛选,找到了一个绝佳人选, 那就是锦衣卫当指挥佥事的陆炳!

我相信,以父亲内阁大学士这块金字招牌, 拉拢别人必定事半功倍,比从前要好很多。

只要父亲真正具备了一定势力,报复就不再需要寄希望于对方犯错, 可以完全使用实力碾压!”

于是乎,在嘉靖十七年的年底,大多数人放松准备过年时, 有些人依然在忙碌。

嘉靖皇帝不顾反对下诏,明年二月下旬天气转暖后启程南巡。

北直隶、河南、湖广沿途开始鸡飞狗跳,紧急准备迎驾。

要搭建行宫,要修路,要准备供应,时间非常紧张,沿途各县大概是别想过这个年了。

此后如同朝臣所预料的,正月初一的元旦大朝果然取消了。

每年正月十五日都有的,午门前的鳌山灯会也被取消了,嘉靖皇帝没有与民同乐的心情。

嘉靖皇帝又是连续一个多月,没有在大臣面前亮相。

大臣也不急,反正这一个多月也没什么政事,什么也耽误不了。

秦德威带着许谷、赵贞吉两人,经过紧急施工,一月下旬时, 终于完成了《高皇后传》、《文皇后内训》、《献皇后女训》的汇编工作。

三本变成了一册,秦德威丝毫不敢耽搁,迅速将定稿送进了宫中。

嘉靖皇帝或许还处在心如死灰的状况,对任何事情都不上心,唯独父母的事情例外。

所以嘉靖皇帝也做出了反应,按惯例将奉命编书的人升一级。

许、赵两人直接加了詹事府左右中允,仍兼翰林院修撰,品级升到了正六品。

但对已经是正五品的秦德威就有点难办了,嘉靖皇帝没主意,也没有心思浪费。

所以干脆就下诏,让朝臣廷议秦德威的升迁问题。

而吏部尚书许瓒接到这个诏旨,一开始有点懵。

因为翰苑词臣升迁自成体系,向来是皇上自留地,根本不经外朝廷议。

所以这次把秦德威升迁推到廷议又是什么鬼?难道皇上偷懒到如此地步了?

但许瓒干了几年吏部尚书,对人事工作很有经验了,随即明白了问题所在。

这里涉及到大明官制的问题和结构缺陷,秦德威这样的人从正五品向上升,非常难以安排。

所以并不是皇上想偷懒,或者是善心大发想放权,而是真没了主意,所以让外朝集思广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