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农门团宠小娇娘 > 第八百五十六章 蠢蠢欲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宫女是个聪明的,几句话就让于文慧安静了下来。

“也是,那个小崽子才十岁,就敢这么藏狂。

朝堂上,不知道多少人要害怕。

到时候,许是不用我们出手,就有人教训他了。”

说罢,她也有了心情,吩咐道。

“让灶间做道三鲜羹上来。”

宫女有些为难,“那个…娘娘,您用惯那个厨子,和花房的小贵子是同乡,经常走动,所以,他也被近卫军孙带走了。”

“放肆!”

于文慧狠狠摔了茶碗,“这日子到底什么时候到头儿啊!”

这个时候,寿康宫的老嬷嬷从门外进来,笑道。

“贵妃娘娘,这是因为什么,如此大发雷霆?

可是不好如此,气大伤身。”

于文慧下意识站了起来,问道。

“嬷嬷怎么来了,可是太后有吩咐?”

老嬷嬷笑着行礼,应道。

“太后听说丞相大人的病一直不好,担心您惦记。

所以,想接您和二皇子到寿康宫住几日。

正好,您也抄写几本经书,给丞相大人祈福。”

于文慧听得眼睛亮了,这是寿康宫得了宫外的消息。

难道家里要动手了?

她的憋屈日子要到头了?

“好,这就收拾东西,一会儿本宫就过去。”

老嬷嬷很开离开了,大宫女也聪明的把消息散了出去。

太后常年礼佛,贵妃也是常年帮忙抄写经书。

这是整个后宫和京都都知道的事,谁也没觉得哪里不对劲。

但太和宫里,吴总管接到消息,却是嘱咐叶迟。

“吩咐下去,外松内紧,都给我打起精神,那边怕是要动手了。”

叶迟赶紧应道,“是,我这就去嘱咐一圈儿。

那边终于要开始了,没有千日防贼的,整天提着心也是耗神。”

“快去吧,我也去禀告大先生一声。”

很快,整个太和宫都知道了消息。

但第二日,众人没等到寿康宫什么动静,反倒是楚家老爷子和楚一鸣父子进宫了。

这几年,楚家异常低调,除了在文坛活跃,就是专心书院,从不涉足官场朝堂。

去年的大考,楚家书院一举考出去六个举人,简直轰动了整个京都。

要知道举人就是科考这条路上,最大的一个坎儿。

童生是基本,秀才是入门,只有迈过举人这道门槛儿,才算有了做官的资格,有了考进士,做状元的希望。

云起书院,重新开门两年,收下的学子,多半是童生,秀才总共才十几个,年岁也轻。

没想到,这次居然取中这么多。

有人私下说楚家是占了便宜,顶着皇后母族的名号,哪个考官敢不高看一眼。

但考卷可是糊了名字,这理由也不成立啊。

于是又有人说,得了皇上的特别关照。

毕竟这几年,皇上待楚家没有一点儿怠慢。

年节送节礼,四季果子,当真好似普通人家的晚辈孝敬长辈一般。

但楚家,东西照收,请帖酒宴是从来不肯出席,更别说进宫了。

后来,还是有消息七拐八拐从学院流出,总算解了众人的疑惑。

原来,云起学院有个特别的小院儿,比照贡院所建,落雨的房子,挨近茅厕的考号,漏风的小隔间,一样不差。

每个月,学院的学子,都要轮番进去考一次。

自己做饭,答卷,蜷缩着睡觉,完全就是大考的复制。

学子们从最初的不适应,偷偷抱怨。

到后来的如同家常便饭一般,无论是分到臭号还是房顶漏雨的房号,照旧能淡定的答题,保护卷子,吃喝睡。

硬是把一件苦差,变成了日常锻炼。

所以,去年贡院大考时候,遇到了小雨天气。

旁人手忙脚乱,云起学子却应对自如,一点儿没耽搁答卷。

机会永远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当旁人被雨水打湿了卷子,因为寒凉发烧被抬出去,云起的学子们已经习以为常。还能给自己熬碗热粥,喝的西里呼噜…

消息传开,有人佩服楚家这份心思和手段,更有人嫉妒抱怨楚家敝帚自珍。

楚家听说之后,索性大大方方同登门宾客展示书院的模拟考号,顺带提了提,这是当年皇后娘娘亲手张罗的。

于是,皇后的睿智远见,再一次让众人惊叹…

如今时隔三年,楚老先生父子再次进宫,别说外人惊讶多思。

就是吴总管都是欢喜意外,赶紧一路迎到皇宫门口。

“老太爷,您今日怎么如此悠闲,来宫里走走?

太子殿下若是知道,必定要高兴坏了。”

楚老太爷拱手,笑道。

“在家闲着无事,太子回来也有段时日了,老夫过来看看。”

楚一鸣擅长画画,观察也更仔细一些,三人往宫里走,路上无人,他就小声问道。

“宫里还太平吗,好似守卫更严了。”

吴总管轻轻点头,“殿下这几日处置了几个不开眼的,那边怕是急了,估计要动手。

但先生不要担心,国舅爷和大先生都安排好了。

崔将军在内,陈将军在外,足以护住太子殿下。”

楚老先生同儿子对视一眼,倒是不算担心。

有洞天福地在,哪吒不会有性命危险,其余的事,就算砸了,也有他爹拾掇烂摊子呢。

哪吒今日没去上书房,正同大先生和方玉说话。

冬日天寒,但同样这季节没有水灾和旱灾,是修建水利的好时机。

各州府的百姓,今年固定的徭役,就带算用在这里,顺带还要修一修路。

朝廷要拨下大笔的银钱,而这些银钱是不是都用在工程上,是不是用在百姓的吃喝上,就不一定了。

所以,还要派人下去监督,暗地里探查,双管齐下。

监督之人,自然是御史最好。

暗查就要多考量一下,方玉提议是让国子监和太学的学子们出京。

几人一组,有个照应。

学子家里为了孩子安全,自然也会安排人手。

这般,学子们走出象牙塔,看看民生疾苦,也不至于把风花雪月当了整个世界。

另外,他们最后是要交奏折的。

当真有出色的人才,也能脱颖而出。

若是他们家里聪明,想到这一点,更会出钱出力。

这件事,怎么算,最后都是朝堂和百姓得益。

大先生忍不住夸赞道,“仲良真是好法子,这样的巧思,一举多得,也就你能想到出来!”

方玉倒是不肯居功,笑道。

“偶尔有一次同皇后娘娘说起家里几个孩子的出路,她主张让孩子们出去走动,体验民生疾苦。

我记得清楚,这次就拿过来,稍稍改一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