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农门团宠小娇娘 > 第四百二十七章 不是巧合的巧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四百二十七章 不是巧合的巧合

若是说花想容,原本是一快肥肉,那如今就是一头肥猪。

还是放在所有人眼前的肥猪,谁都想吃肉,谁也不好动手。

就在这个时候,花想容又有了动作。

陈武召集了很多工匠,采买了很多木料砖瓦,开始修缮京都所有济安堂。

朝堂每年其实都有银子拨下来,用于修缮,救济孤寡。

但一层层拔毛下来,济安堂连一文铜板都见不到。

孤寡乞儿们,白日里乞讨求生,晚上回到济安堂,有面墙能挡挡冷风就不错了。

先前方玉还在京都时候,也不是没能力,关照所有济安堂。

但是,他一个小小的七品书记官,到底不好太张扬。

所以,只有两座济安堂受了改造,受益很多。

为此,也顺利收容了那些被拐卖来京都的几百孩子。

就是方玉外放出京,陈武也每日都要来往一趟,继续照管。

如今,花想容成了高调的肥猪,索性就高调到底了。

于是,半个月功夫,所有济安堂被修葺一新。

墙壁的裂缝堵好了,缺少的屋瓦换了新的,门窗重新刷漆,糊窗户纸。

屋里大炕重新搭建,铺了新炕席。

地上有长条桌,长条椅子,放置东西的木格柜子。

所有在住的男女老少都要登记名字年纪。

若是接受方家的救济,就保证要听从方家的安排。

偷盗者,不要。

逞凶斗狠者,不要。

赌博,不要。

以大欺小,以强欺弱者,不要。

总之,在这里能吃得饱,穿的暖,住的舒坦,但也要守规矩。

对于这一点儿,自然有人不满,但大多数人都是盼望欢喜的。

因为有珠玉在前啊,那两座被方玉早早经管起来的济安堂。

如今老人孩子可都活的不错。

有的孩子,甚至已经在外边找差事,养活自己了。

很快,京都所有济安堂都面貌一新,街面上,也极少能见到乞讨的老弱病残了。

取而代之的是穿戴一新的半大小子们,拎着扫帚,推着小车,仔细清扫街路。

各家做生意,谁不想门前干干净净,看着也舒坦啊。

但凡不是抠门儿到极致的掌柜,都会让小伙计送点儿东西出来。

馒头饼子,简单用物,甚至是几文钱。

这般,用体力换活命,乞讨者有了尊严。

京都也多了几分平和富足之向。

最重要是,陈武花银钱,雇了一些滞留京都,等着大考的学子。

每日下午给济安堂的孩子们上课,教简单的写算。

学子们可以住在济安堂,吃在济安堂,少了一份嚼用。

每月还有二三两银子的束修,简直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儿。

原本以为,学子们还会觉得这事掉身价,不想却是争抢一空。

眼见进了三月的时候,京都里爱美的女子已经换上了单薄的春衫。

男子们抽出扇子,边摇晃边穿行于街市。

街市上再没有马粪粘脚,没有枯叶灰土,干净的好像青石都被水洗过。

商家们笑脸相迎,坐在街边歇息的孩子们,穿着干净的粗布衣衫,怀里抱着大扫帚。

偶尔还有孩子拿出一个本子,手里抓着一截铅笔,写写画画。

孩子们或者哄笑,或者齐声背诵某一段蒙书,很是热闹。

有路边停靠的马车,马车里有老者在打盹儿,听得读书声就开了车窗。

上了年纪的人,最喜欢的就是孩子,当然读书的孩子就更好了。

老者听了几句就笑着撸了胡子,正好去店铺里取东西的管事出来了。

他就指了那些孩子问道,“这些孩子是哪里来的?倒是好学,把他们手里的本子拿来给我看看。”

那管事应声,赶紧走了过去。

几个孩子有些拘谨,他们年纪大小不一,下意识的,小孩子被大孩子护在了身后。

眼见本子和铅笔被收走,他们就眼巴巴站在马车旁边等着。

那老者拿了本子翻看,见上边密密麻麻写了不少字,比毛笔字要小很多,但字迹完全谈不上好看。

他微微皱眉,想了想就问车外的孩子们。

“你们是谁家的孩子?怎么坐在街边读书?”

一个稍大的孩子,眼里带了防备,上前两步应道。

“我们是济安堂的,平日在这条街上打扫。

这会儿人太多了,扫地会有灰尘,惹大伙儿不高兴。

所以我们等着中午时候再打扫。

这是我们平日跟着先生学的字,下午先生要考教,我们拿出来看几眼,记得牢。”

济安堂?

老者眉头一挑,上一次听到这个名字,还是逼迫皇帝下罪己诏那次。

几百被拐孩子送到济安堂安置,一个小小七品官,不顾前程,独立安置照管…

他再看看眼前的孩子,年岁对不上。

“你们的先生叫方玉?”

那大孩子眼底有一抹惊喜,但却摇头。

“我们不是方大人的学生,方大人出去做官了,带着很多人种西瓜呢。

我们原本是小乞丐,方大人让人修了济安堂,还给我们找了先生。”

有个小孩子,眼见那截墨笔被老者捏着,忍不住说了一句。

“方大人还给我们送墨笔,就是写字的笔。”

老者低头,试着用墨笔写几个字,再没有说什么话,就把本子和笔都递给了孩子们。

然后吩咐管事,“给孩子们一些铜钱,咱们走吧。”

那管事赶紧从荷包里掏出一把铜钱,孩子们也没拒绝,收下之后,齐齐行礼。

“感谢老先生厚赐!”

那老者点头,关了车窗。

马车一路踢踢踏踏,到了一处衙门门前,老者下了车。

有属官小跑上前,迎了老者进屋。

老者吩咐道,“昨日那本桥安县的折子呢?”

属官楞了一下,赶紧去翻找,很快折子就放到了桌子上。

老者仔细认真看了一遍,就写了几个字,过了审批。

属官很是惊奇,这折子是桥安县县令方玉写的,请求批准桥安县开采石墨矿。

开矿可不是小事儿,虽然石墨这种黑漆漆的东西,暂时也不知道有什么大用,但总要谨慎一些。

所以,不出意料的,没有批准。

但到底出了什么事儿,大人只一晚就改了主意…

老者许是看出他的疑惑,淡淡说了一句。

“石墨可制作墨笔,几文一根儿,足够书写几月。

街边乞儿,打扫间隙就可掏出书写。

长此以往,大魏人人能写会算,都是这墨笔之功。

本官拦下这本折子,也许断的就是整个大魏的文运。”

那属官赶紧应声,端了折子麻利发了下去。

几百里外的桥安县,这会儿也是忙碌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