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
“似乎是同一个问题?”杨旭忽然间转过神来。
“鉴别,选择性地接受信息,还是靠自己的判断系统。”
“所以,最终,还是在自己的耗散结构上?”杨旭若有所思。
“好像也是,还是夫君一语中的……”萧潇笑了笑,一只手指轻轻地按在了杨旭的脑门上。
“我觉得,你的耗散结构,就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杨旭忽然转头,看着萧潇说。
“啊哈哈,真的吗?”萧潇笑答。
“不开玩笑,我说真的。”
“你怎么做到的?”杨旭轻声地问。
“怎么想的,就怎么做呗。”
“随心。”萧潇不经意地回答。
“……”杨旭一时无语。
但随即,他又觉得这句话不简单。
至于到底哪里不简单,他却一时间说不上来。
翌日。
10月24日,周三。
大盘低开,刚好开在5日线和10日线的金叉点上。
上午就在平盘线附近争夺。
临近11点时,大盘忽然持续爆量,伴随着量能,指数从2600下方,一路冲到2630上方。
但下午又重演了一遍怎么上去怎么下来,一路下滑到平盘线附近。
来了个倒V,竖了座高高的珠穆朗玛峰在分时图上。
最终收于2603,涨幅0.33%。
日线图上,刚好下探到5日线和10日线的金叉上,并留下了一根长长的上影线。
但最终,全天量能依旧比昨日大跌要有所缩减。
这个量能和走势,杨旭依旧看不清方向。
宝息软件的走势,基本和大盘一致。
但最低下探超过3个点,在大盘上涨的时候回到平盘,最终收于22.21,跌幅1.20%。
最低下探到5日线和10日线的金叉点上,最高摸到30日线。
量能比起前日,大幅萎缩。
这个走势,看起来还不错。
新肥化工,宇研股份的走势,基本都如出一辙,只是涨跌幅幅度上略微有所差异。
“老大,大盘回踩5日线和10日线了,但是量能在不断萎缩,有没有企稳的信号了?”杨旭试探性地问师傅的看法。
虽然前几天大赚了一笔,但连续两天空仓,杨旭感觉,又有点跃跃欲试的感觉了。
在场外,就想进场,不进,心里就痒痒。
这就像那句关于结婚的经典台词一样。
围城里的人想出去,围城外的人想进来。
“连续上涨以后的回踩,正常。但是是不是企稳了,我目前还看不出来。”老大依旧不改沉稳的作风。
杨旭感觉,他似乎现在能猜到师傅大部分的回答了。
不知道是久了默契形成了,还是自己也在慢慢进步,向师傅靠近了。
但想归想,没有明确的信号,或者依据,不能瞎搞。
自从杨旭体验过暴赚以后,对于规矩,对于趋势的体验,可谓是极度深刻了。
因此,即使心里痒,他依旧还是能够沉下心来,等待着机会的出现。
“最核心的驱动力,是成功。”杨旭回望当初在新肥化工上做差价的煎熬,以及现在可以说是淡定的心情,忽然感觉对这句话,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老大,昨天略微了解了一下熵增理论。”
“感觉受益匪浅。”杨旭开始聊起昨天师傅的话题。
“嗯,那不错。有收获就好。”老大淡淡地回复。
“老大说的那个股神大妈,用一个最简单的做法,获得相当不错的收益,是不是可以看成是,一种有效的,优质的耗散结构?”杨旭开始和老大交流。
“嗯,类似吧。”老大没有否认。
“但我认为,就算这个段子是真的,她成功盈利的核心,不在于是她的做法或者结构是否优质。”老大接着说。
“那是什么?”杨旭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这个理论的研究中,有个实验。就是两个箱子都充满气体,但如果在连接处设立一个机制,只准单向通过,最后所有的气体就会到一个箱子里去,是吗?”老大忽然问。
“嗯,对。最终,一个箱子里的熵会变成零。”杨旭立刻回答。
“嗯,对。所以,那个机制,很复杂,或者很优秀吗?”老大继续问。
“嗯,好像也不需要很复杂吧。简单的单向阀就可以。”杨旭答。
“对。所以,优质不优质,其实不是核心。”
“核心的,是是否有效,以及,是否有足够长的时间。”老大忽然总结道。
“我去……”杨旭心里忽然一惊。
是的,很简单的道理。
但确实又是核心。
再转念一想,用在股市上,甚至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
杨旭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个着名的复利。
是的,1万块,找到10支翻倍的股票,就可以变成1024万,瞬间变成千万富翁,财富自由,走向人生巅峰。
人人都会这么说。
但谁能保证,自己能准确地找到10支,翻倍的股票。
没有人能保证。
这就是有效性。
即使找到,至少在我们的市场,每天最多20%的涨幅,你也得等上40天,等上40天的每天20%涨停。
人人都会说的神话,归根结底,还只是个神话。
杨旭又想起自己入市之初,三个月,每天都在研究那些技术指标,那些各种口诀,各种战法。
研究了几个月,最终一入市,卵用都没有,不仅没翻倍,甚至没赚钱,亏得一塌糊涂。
还谈什么有效性。
更加不用说,还要足够的时间。
即使每天做差价,赚个1%,一年以后,不说千万,估计也百万以上的富豪了。
不用说每天,即使一个星期,赚1%,一年以后的复利,也要翻倍。
但即便如此,自己都无法忍受,那没有交易,那没有盈利的日子的枯燥和乏味。
人,永远是那么急功近利。
这么简单的问题,却永远想不通。
做时间的朋友。
杨旭忽然想起这么一句话。
“那,是不是那些所谓的技术,所谓的指标,战法,根本就没有必要去学了?”杨旭脑子里,忽然得出这么一个结论。
“嗯,可以这么说,但也不能这么说。”老大忽然来了句绕口令。
“怎么讲?”杨旭问。
“还是以前我们谈过的,技术,指标,是辅助,是工具。”
“你可以把他当成提升概率,或者说,有效性的工具。”老大淡淡地说。
“在熵增理论的实验里面,这个可以称之为感知。”
“感知以后,要做出判断。”
“判断以后,要执行。”老大悠悠地介绍。
“执行,才是最核心的?!”杨旭听到这里,忽然脱口而出。
“对啊,你感知,你判断,最后不执行,那边箱子的人你放过来了,这边箱子的人你不让过,那不就等于没有规矩,没有有效性了?”老大回道。
“原来如此。懂了……”杨旭长吁一口气。
“所以,那个大妈,赢在她可以一直有效地执行。”杨旭喃喃说道。
“嗯,可以这么说。”老大肯定。
“那如果,感知,判断错了呢?”杨旭忽然又发现一个问题。
“嗯,错了也正常。”老大再次肯定。
“错了以后,就要有补救措施。”老大补充道。
“老大说的是,止盈,或者止损之类的措施,用来补救?”杨旭似乎一下子明白了。
“嗯,也算,但不完全。”老大淡淡地说。
“那是什么?”杨旭追问。
“包括,但不局限于这些。你可以把它们,打个包,整合砌起来,叫,交易策略。”老大依旧风轻云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