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会不会跟河宗产生交战其实是以楼令的意志为准,只是他需要先看河宗的态度。

能够不打的话,楼令没有马上对河宗动手的强烈欲望,更倾向于先消化来自林胡的胜利果实。

只不过,楼氏都已经联合狐氏灭掉了林胡,怎么都会让周边的势力感到紧张吧?

现在的情况是,楼氏与狐氏一起陈兵在河宗的势力范围边沿,在河宗人的瞩目下消灭了林胡最后残存的部落,应该会让河宗对新出现的陌生势力感到警惕,做好了交战的准备。

这种情况之下极容易发生冲突,稍微一点风吹草动演变成为大规模交战亦是正常。

“我们没有主动渡河,他们不敢过来。”狐雍说道。

楼令点了点头,说道:“他们很快就会知道我们是谁了。”

河宗不与中原直接接壤,他们却是知道南边有一个周王朝。

问题出现在哪里?河宗与周王室已经失联两百多年之久,很难确认河宗知不知道周王朝发生了什么转变。

在河宗与周王室建交的时候,不说周王室到底多么强大,当时的晋国只是一个小诸侯国,可能河宗根本不知道有晋国的存在。

有一点还必须讲,周王室的制服是以红色为主,又区分鲜红与玄色两个主色调。

历史进程到了当下,列国之中不少是以红色为制服主色,换了制服主体颜色的国家更多,即便是晋国也改成了上红下黑。

在东方世界中,有全身布料衣裳的文明不多,周王朝的衣服款式很好辨认。

只要河宗人能够见到晋人,哪怕不知道来自哪里,肯定不会认错成游牧势力的人。

讲真话就是,当前的游牧族群大多并未掌握纺织技能,哪怕掌握纺织技能也无法大肆织布,他们身上的遮羞物或保暖衣物主要是各种动物的皮毛。

“看河宗的统治阶层有没有出现断层吧。”楼令心想。

这里所指的是,河宗曾经与周王室建立朝贡关系,他们没有文字也会口口相传,知道南方有一个强大王朝的存在。

如果河宗出现过改朝换代,旧有统治者所掌握的很多东西会被埋葬,包括对外社交的记录。

有一点楼令不知道。

河宗虽然是一个势力,他们却跟楼令所认知的势力存在区别。

这是楼令无法查阅到关于河宗的典籍,不知道河宗其实是一个宗教势力。

是的,周王室那边记载的河宗,翻译过来就是河神的意思。

河宗居住在大河边上,一开始负责祭祀大河的一个部落,随着时间流逝慢慢壮大成为一个部落联盟。

周王室的典籍里记载是那样,究竟有没有出现变化,要等楼令跟河宗接触了才知晓。

其实,楼令倒是有心试一下河宗的军队战斗力,只是如狐雍所说那般,双方想要展开大战必须渡河。

有大河挡着,尽管可以渡河,可是展开渡河的一方必然是要吃亏的。

现在就看河宗知不知道新出现的势力来自哪里,一旦他们知道的话,不一定会以武力碰撞的方式建交。

三天后,楼令派去河宗那边的使者回来了。

“家主,他们不知道晋人,知道周人。得知晋国是周天子的分封国,我代表晋国的‘卿’前去,他们给予了很大的礼遇。”楼森先说最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河宗的统治阶层没有出现断层,或是发生叛乱之后继承了绝大部分遗产,让封闭的河宗还知道南方的情况。

周王室也是有“卿”的,只是周王室的“卿”不算“臣”,属于“客”的种类。

在周王室的体系中,以客人身份效力的人一旦获得“卿”的地位,足够说明这个人的能力极强,需要得到很重视的笼络。

河宗要是两百多年没有派人南下,他们对“卿”的了解就还是老一套。

因为没有“与时俱进”的关系,河宗在接下来双方的交流中,将因为误判而出现牛马不相及的操作。

楼令问道:“对方会派来使节吗?”

周王朝体系之下,只有周天子够资格派出使节,一般就是称呼为“天使”了。其余人?无论诸侯或是谁,一概只能算是“使者”这一级别。

楼森说道:“臣正要汇报。他们的首领告知会将林胡人留在原地,随后要撤离军队,没有提到会不会派出使节。”

那些话说的楼令眨了眨眼睛,脑子里再将信息过一圈,才得出认为靠谱的猜测。

首先,河宗会留下林胡人,表明他们根本不想插手晋国……,或者说插手楼氏与林胡的事情,以此来暗示不想敌对。

有了上面的暗示,再提到会将军队撤离,压根就是一种示弱。

比较让人难以判断的事情是,河宗这是出于与周王朝的友谊,抑或是感到害怕。

在场听了全部的狐雍欲言又止,没有忍住还是问道:“进军吗?”

楼令笑呵呵地说道:“等河宗人离开,再去消灭被丢在原地的林胡人。”

“……”狐雍压根不是问那个。

楼令不是要戏耍狐雍,看出狐雍憋得难受,干脆说道:“既然河宗人示弱,暂时就先这样吧。”

在现下,向北扩张的楼氏已经先后招惹到了林胡与楼烦,解决完林胡之后,哪怕要战事常态化,下一个针对的目标该是选择楼烦,怎么会选一个暂时没有爆发冲突的河宗呢。

有趣的地方在于,楼令事先有想过,只是没有料到河宗对林胡的灭亡无动于衷。

那可是换了一个邻居,新的邻居还极强。

“在当代发生这种事情,好像也不荒谬?”楼令心想。

看看林胡的灭亡过程就知道了。

楼氏联合狐氏针对林胡足足五年的时间,中间林胡与楼烦、白翟、河宗哪怕有互动,反正这几个势力并未结盟。

尤其是同时与楼氏交战的林胡、楼烦,两个势力非常有结盟的基础,结果从头到尾就是各打各的。

“我好像是‘先入为主’了啊?哪怕是在中原,目前也没有没有人总结出‘唇亡齿寒’的观念,总结出来也绝对传播不远。有邻居被灭顶多保持警惕,一点救援的行动都不会有,没有落井下石是怕引火烧身。”楼令经常会犯下‘先入为主’的错误。

很多观念是后人汲取前人的教训进行总结,一旦遭遇到类似的情况,能够根据那个教训做出恰当的反应。

因为没有出现文化断层,或是文化传承的主体在,现代天朝有太多的前例可以借鉴。

其余国家?他们没有天朝的历史传承,极度依靠当代智囊团的分析与判断,往往看不懂天朝做出某项选择是出于什么原因。搞到后面学习天朝文化,也能是吸纳二鬼子进入智囊团,成为与天朝交流的必备条件了。

对于春秋中叶的当代其余人来说,他们并不是穿越者,没有两千多年的积累,搞得楼令根据自己的认知作为判断基础,很多时候往往会闹得楼令看上去过分谨慎。

简而言之就是,楼令常常会因为所知太多,根据事态的发展有过多的脑补。

在楼令派出军队渡河之后,北岸的林胡人部分投降,逃散的那一部分林胡人并未被追击。

毕竟,楼令没有打算在当前与河宗兵戎相见,在河宗表现出足够的忍让之后,总是该表现得克制,不适合在河宗的地盘追击逃散的林胡人。

林胡作为一个势力,他们在失去栖息地,绝大部分的人口被吞并,只余下四散的一些人,没有出现铁木真那等猛人的话,基本上就是注定要消失在历史舞台了。

历史上,林胡面对赵国的入侵,一样是象征性地挣扎了一下下,大部分部落被赵国吞并,剩下则是逃离四散。

将近两百年之后的林胡不堪一击,两百年前的林胡也没有表现出多么抗争的一面。

楼令本想驻扎在大河边上,邀请河宗之主前来见一见,后面给放弃了。

那是河宗撤离得相当彻底,他们一退直接举族向北退出两百多里,摆明就是不想招惹新出现的陌生人。

能够举族进行迁徙,起码证明河宗的统合力比林胡强,对吧?

林胡从头到尾就没有表现出什么集体意志,挨打的时候各自扛,逃也是逃自己的。

“那就先与河宗各自安好。”楼令随后下达了撤军的命令。

当然不是全数撤回太原盆地。

真要是不留半个人,岂不是战争白打了?

楼令在现代的河曲附近留下两个“卒”作为驻军,随后基本是走一路散一路,一般选择有地理优势的区域,留人进行营寨建设,随后会有移民被安置过来。

“到处不是山坡就是树林,自然资源丰富倒是丰富,对于开展农耕却是一个大麻烦啊!”楼令知道当前哪里都有植被,在林胡旧地随处能够看到需要十来人合抱的参天巨树,可以说是人有些麻了。

要是时间再往后推移个四百年左右,那个时代的人会很高兴到处都有参天大树,起码想要修宫阙是不缺材料了。

对于春秋中叶的人来讲,到处都有参天大树却是一种大麻烦。

春秋列国对修宫阙并不太感兴趣,同时不讲究哪种木材比较珍贵,想要的是环境对开展农耕更加便利。

要先保障生存所需的粮食,再去追求其它,不对吗?

楼氏对林胡展开战争,论什么收获最有价值,排在第一肯定是人口,随后是各种珍奇的皮草。

从取得的收获能够看出一点,其实从林胡的族群名称也能品味得出来,当地真是树林一片连着一片。

“幸亏林胡人主要是以放牧为生存手段,要是采集配合农耕,我们花费五十年都不一定能够将之消灭。”楼令对狐雍说道。

狐雍明显不是太听得懂。

丝毫不开玩笑的来讲,上古一直到两汉,想要消灭或驱逐北边的游牧族群,只要肯出动大军不断追索,比之消灭南边的各种游猎族群更容易。

那是两个族群不同的生活方式所决定了的前提。

游牧族裔需要牧场,牧场总是在开阔的空间,想找总是可以找到。

躲猫猫的话,有比山林更适合的地方吗?

因此,中原王朝可以一茬又一茬地消灭这个那个游牧族群,面对南方的游猎族裔却是只能依靠时间去融合。

而居住在诸夏文明对南方大地的游猎族群进行消化的进程,一直到进入信息时代才算是完成。

可能有人说了,南方各个游猎族群对王朝的威胁不大,导致朝廷根本不重视,才需要耗费那么久的时间。

有那个可能。

不过,南方各游猎族群生活在大山丛林之间,隔着一座山可能就互相没有联系,很难整合成为一个大势力,确实不具备对王朝统治造成致命的威胁。

另外一点,游猎族群的主要生存手段之一是采集,注定他们对势力范围的依赖,各部落之间的矛盾远比游牧族裔尖锐。这个也是游猎族裔难以产生超大型势力的因素之一。

不是楼令亲自走了一圈,内蒙以及靠近内蒙区域遍处森林,不是草原的环境,讲实话就是不敢信。

最后,大军撤回狐氏势力范围之内,狐氏的军队在边境就进行了转向。

北征进行得非常顺利,楼氏没有打河宗的打算,狐氏得到楼令的允许,他们自己去打白翟了。

楼令在“梁”居住了将近四个月,期间就是接见一伙又一伙北上的家族封臣。

这些楼氏的封臣,他们将带上人手北上,前往接收驻军建设好的营地,就此在那边繁衍生息。

有没有很熟?

楼令开发太原盆地的时候,采用的便是这样的方式,调集一家又一家封臣,让他们带上自己的族人和奴隶之类,去往某地进行发展。

要是时间往后推,进入到战国时代,该方式压根就玩不动了。

在春秋中叶则是不一样。

一家之主下达命令,进入名单的人非但不会反抗,相反他们会欢呼雀跃。

往民族高度来说,那些人是为了族群,到陌生的地方开辟生存空间。

往个人来说,他们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开辟出来将会使得子孙后裔受益。

一直到夏季中旬,楼令离开“梁”踏上返回“太原”的路途。

等楼令回到“太原”已经是夏季下旬。

“很顺利?”阿娇自然会来到城门口迎接。

楼令说道:“几乎没有交战,林胡不复存在了。”

长久的时间以来,阿娇其实不是那么搞得懂楼令为什么非要消灭林胡,并不觉得消灭林胡会给楼氏带来人口和牧畜之外的多少好处。

“算上这一次,我们家前前后后吸收的林胡人已经接近八万,是不是显得太多了?”阿娇问道。

对了,当前的楼氏,不算阶级分布,总人口已经超过二十五万。

那就是楼氏的人口之中,超过三分之一是林胡人。

阿娇倒不是担忧林胡人会造反之类,说道:“秦国吸纳了太多的戎人和狄人,看似一下子壮大了许多,结果你也看到了。”

以人口结构去论的话,秦国总人口里面有约四分之一的戎狄。这个也是秦国为什么胡化的原因之一。

还有一个例子,狐氏是以各种戎人、狄人为多数,他们在不到四十年之内几乎彻底胡化。

“不用担心。”楼令是真的没有半点忧虑,笑着说道:“生活方式改变,中层教育跟上,不会像秦国、肥国、鼓国或狐氏那般。”

肥国和鼓国在晋国的北边,他们是鲜虞的两个邻国,由于长时间被各种狄人包夹在中间,失去了诸夏文明太多的特色,沦为蛮夷之风的国家了。

其实,当前有的是异邦愿意成为诸夏式的国家,不知道多少东夷势力放弃自己的文化习俗真的走诸夏文明路线,也有繁多的狄人、戎人想学习诸夏文化而不得。

之所以有那么多东夷势力转化成功,主要是周王朝愿意向他们开放文化书籍,乃至于派人前去教导。

要是晋国扶持吴国的国策成立,其实就跟周王室早期对东夷势力干得那般,几乎是全方位的文化扶贫。

更后面,鲜虞先在仇由进行试验,后面就主动用诸夏列国的体系很多部落合并建国,成为了中山国。

那就好比如盎撒人建立的国家足够强大,自然有的是国家愿意效仿籽油、皿煮一样。

春秋时代学习诸夏文化的异邦确确实实强大了起来,哪怕是后面主动拥抱中华文化圈的国家也差不到哪去,学习盎撒人的那些国家嘛……,举国状况只能说是呵呵了。

楼令是真的一点都不担心。

历史上的秦国痛定思痛,内部可是进行了很大力气的摆正,虽然仍旧残留戎狄的文化,但是主体文化重新回归诸夏;狐氏更干脆,他们主动重归了晋国。

开历史倒车这种事情,其实是受到大环境的影响。

要是再扯远一些,五胡乱华时期的各种胡人够猖狂吧?他们但凡想要治理好国家,只能使用诸夏文明的体系,后面北魏的孝文帝干脆主动推行全面汉化。

楼令回到家,马上处理起了堆积的各种公务。

需要楼令亲自处理的公务不算多,一般是涉及到出兵或大额财务才一定需要他进行拍板,其余各处的权力被下放了。

各个家族都是这样,不是楼令放权放得太任性。这个也是家族管理模式下的一种便捷,没有太多的地方需要一家之主担心。

如果不是那样子,相当多的一家之主每年都需要出征,哪可能时时刻刻待在一个地方处理公务。

相比起家族内部的公务,楼令看得比较多的是国内与国外发生的信息汇报。

晋国在今年再次南征,南下的军团为上军和新军。他们南下主要是讨伐郑国,原因是郑国果然再次反叛,并且郑国入侵了宋国。

在郑国入侵宋国之后,楚国也出兵入侵宋国,楚郑联军在宋国的“彭”地会师。

“国君召唤列国会盟,齐国和卫国拒绝了?”楼令看到这一条消息,情不自禁愣住了。

要知道晋国对楚国连续两年取得大胜,郑国的再次背叛与楚国还有余力出兵不使人觉得太意外,或者说本就是在晋国卿大夫的意料之中。

可是……,齐国和卫国得到召唤,他们竟然有胆子拒绝!?

楼令不知道齐国和卫国为什么拒绝,思考了一会还是想不出来。

齐国拒绝晋国的召唤,原因是他们与邻国……,一个叫莱的国家爆发交战。

卫国拒绝则是他们在宋国遭到郑国和楚国入侵的时候,没有得到召唤之前就派出军队救援,结果卫军在“彭”地遭遇了惨败。

历经惨败的卫军,他们两个“军”的二万五千战兵逃回去不到一半,元气大伤自然无力回应晋国的召唤。

目前楼小白正在齐国做客。

只是,楼令一点都不担心楼小白的安全。

齐国君臣有多傻才敢对楼小白做出负面的举动?相反他们在拒绝晋国的召唤之后,很需要楼氏来帮忙进行转圜。

“他们是有预谋的吧?”楼令所指的是齐国君臣早早表态要邀请前去做客,楼氏之主表示无法亲自前去,转而邀请楼氏的世子。

晋国目前的外交部长是郤至,他有权跟任何一方进行邦交。

专门负责与齐国邦交的家族则是楼氏。

晋国在召唤齐国的时候,郤至和楼令出征在外,由晋君周挑选使者前往“临淄”传达吩咐。

这是什么?

不管是谁出的主意,反正就是定下的规则被无视了。

楼令转头看向阿娇,问道:“君上派使者去齐国之前,有派人过来吗?”

阿娇在看书,头也不抬地说道:“有啊。”

楼令在等待后续。

“你不在,小白在‘临淄’,君上说会派人先去找小白,由小白转达对齐国的召唤。”阿娇说道。

这样子的话,程序倒是没有出错。

现在的问题只剩下一个,楼氏在齐国拒绝召唤之后需要做出反应,后面齐国的答复将代表楼氏的办事能力。

“怎么?齐国君臣欺凌小白?”阿娇对楼氏的所有文书都能过目,只是她很少主动去观看。

楼令说道:“欺凌肯定不敢,只是他们很不老实。”

其实,局势的发展跟楼令预料的差距不大。

晋国连续取得两场大胜,列国却是认为伤了元气,一个个开始有小动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