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张老收下他也是田院长求的,田院长让张老好歹将就一年。

他这些年过得也算平安,实在是他家根红苗正,他全家上下牺牲在战场的人有四个人。

他本人也是除了工作什么事情也不参与。

他有工作就会认真完成。

至于有些人想把这些成绩安在谁身上,他是不管的。

你们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只要不少了我的工资让我有饭吃就行。

其实也有不少不公平的待遇,张老最受排挤的时候,是他一个设计师,成了办公室里的绘图员。

就负责画图纸,计算等技术工作。

设计图上都没有他的署名权。

不过好在那些年都过去了,再也不会有这些事了。

张老不是个好脾气的人,这些年的磨砺让他改变了很多。

如果只是个学员,他不指手划脚的,张老就答应了。

李向松到他身边第一天,办公室的地他恨不得的是用刷子一寸一寸刷干净的。

张老暖壶里的水,从这一天开始几乎也都是满的。

桌子上的笔、书本、图纸全部都整理的整整齐齐的。

张老看图纸,画图纸的时候,李向松看的特别认真。

反正李向松是跟着张老寸步不离。

张老不管是让他送资料或者是取什么资料,或者为其他人跑腿。

李向松都不折不扣的,也毫无抱怨的去跑腿。

张老要去实地勘察,李向松把所有的需要的工具都由他背上,他还给张老带上水。

当时他们看的地方是一个工厂要建的家属楼。

其实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工作,不需要张老亲自去实地勘察。

是张老讨厌李向松在他眼前晃,他要出去散散心。结果这小子还是寸步不离的跟着他。

在实际勘测的时候,张老不用动手的,他只要跟着就行了。

李向松自然跟着跑前跑后。

他帮着递工具 ,张老让他记录数据。

还别说尤其记录数据的时候,他记录的还是蛮好的。

没说听不懂专业术语,记录的也很有条理。

这可真是出乎张老的预料了

其实有专门的记录员,他们小组根本也不相信李向松的记录数据。

但是他还是认认真真的完成了

张老说:“你也跟着整个勘测过程了,数据你也记录了!

你画一份设计图让我看看!”

张老没有要求时间。

这份设计图对于他们成熟的工作人来说,容易的很。

因为这里没有特殊的地质情况,家属楼建筑基本上现在都是相同的格局。

但对于李向松来说,就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了。

在三天后,李向松就把图纸画出来了。

他不只是画了的图纸,还有相关的数据,他全部计算出来了。

张老没想到他的设计中还包含了防火安全和结构安全。

现在对这个并不是那么注重。

张老:“你在大学的时候有哪些老师教过你?”

李向松的老师要比别人的老师多。因为他的数学和物理力学那真是一塌糊涂。

要学建筑,这两个学科不会,那不是开玩笑吗?

为此他常去蹭数学系和物理系的课。

只要他愿意学,那是老师是愿意教的。

李向松就挨个的说是哪位老师教的。

张老听完了之后什么也没有说。

从那以后张老做什么都会对带着的人一视同仁,也不再冷落李向松了。

一个月下来,大家都得承认李向松基础还是不错的。

还有一点值得肯定的,他没有大领导亲属的优越感。

做事情非常踏实,不会的就去问,态度好,嘴勤快,手勤快,腿勤快。

以至于到后来张老都把李向松当徒弟带了。

张老今年退休。

张老是京都人,他退休之后要回京都的。

京都建筑设计院知道后想聘请张老到设计院工作。

张老征求了李向松和他另一个助手的意见,如果张老去京都设计院的话,他们两个愿意跟着。

过完年之后,家里收到的第一封信就是这么大的一个喜事。

李向松会调到京都设计院工作。

他们家在省城的时候,没有房子搬家就更容易了。

过完年没出正月十五呢,三嫂王小菊带着孩子们先来京都了。

三嫂早就想来京都了,但是男人来不了他也没办法。

那时候她听说婆婆和三婶做假领子,做腐乳卖,天知道她有多羡慕啊。

她在省城的时候也做腐乳卖的,但是就她一个人偷偷摸摸的,连个伴儿也没有。

能来京都,别提有多开心了。

她们住的房子是托李向南帮着找的,距离李向南家也就一站地。

最开心的就是大伯和大伯娘了。

家里人差老大和老二没来了。

大嫂和二嫂的心都活泛了。

大嫂在家养身体也知道卖服装卖小商品能挣多少钱,二嫂是不瞒她的。

有这钱在前面,大哥和二哥挣的那点工资就太不够看了。

人挪活,树挪死。

不如干脆就卖了,工作来京都吧。

大伯和大伯娘是开明的人,既然分家过日子了,自己的事情就自己做主。

不过他们都要先求李向南,孩子上学的事需要帮忙。

这个不难,刚开始是向北小峰,她托了邱阿姨帮的忙。

后来他们和街道上的人都很熟悉了。

像二毛,能常住在这里,都是在街道上打过招呼的。

再加上田满,这些都是烈属。

街道上对李家都挺敬佩的。

李向南每次去都不空手,拎点儿比较便宜的水果。

贵重的东西他们也不敢收。

这是一个态度的事。

街道上给出个证明,学校一般都会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