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肌肉大导演 > 第439章 上戏一日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保和平、卫边疆,就是保家卫国。1900多年前,有这么一群人以血肉之躯卫边疆,护万里河山。”

“历史不应该被遗忘,先辈的每次牺牲都是有存在意义的!”

“特效与音乐太精彩,强烈的cult风格,独树一帜的剪辑水平!”

“完全不输好莱坞大片的特效,给我身临其境的感受。”

《壹十三》的点映影评多达上千条,熹子影视不可能全部都使用,只能从里面抽选出符合条件的影评,开始全网推广。

符合条件有两条标准,一是赞扬影片所表达的民族大义,挑动观众的爱国热情。

而是从特效入手,肯定《壹十三》在规模上对的起大片的体量。

而其他诸如逐条解析电影剧情,剧透电影的各种彩蛋,这类型影评会稍微限流,等到电影公映时在放出去。

现在的观众对于剧透其实抵触并不高,去年《英雄》上映时,那海报上的简介,几乎已经将所有的剧情透露出来。

彼时的观众甚至还很喜欢剧透,董熹分析估计是被烂片整害怕了。

网络上铺天盖地都是《壹十三》的影评,那阵势可比歪嘴战神要强。

还是因为现在网络宣传的费用不高,很轻松的就能做到覆盖全网。

可就算这样,《壹十三》的宣发成本也蹭蹭的上涨,很快就突破2千万。

2千万是啥概念?

去年突破两千万票房的国产片只有三部,一部老谋子的《英雄》,剩下两部则都是熹子影视出品发行的作品。

所以用超过两千万的资本来宣传,足以做到降维打击。

不过因为在戛纳卖片回血的缘故,让《壹十三》还未上映就收货不少成本,压力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同期并没有什么大规模上映的电影,国产片没谁会想跟董熹硬碰硬,而好莱坞大片方面,中影将所有的分账片都往后压,估计会等到《壹十三》票房疲软的时候再上。

看似是独享档期,实际上因为疫情的缘故,普通老百姓对走进影院,还是有些抵触。

这种情况下,没啥太好的办法就是要砸钱搞宣传。

大砸特砸,砸出暴发户的风采!

6月5号,董熹和姜闻来到上戏,《壹十三》将在这里搞一场加映。

原本熹子影视出品的电影,一般会选择北影或者中戏放映,但京城现在还是疫区,所以首次走进上戏的校园。

做为全国三大表演院校之一的上戏,在娱乐圈的存在感一直比较低。

一直以来江湖都有一个传说:北影出明星,中戏出演员。

可是,作为中国三大戏剧学府之一的上戏,却消失在了这场battle之中。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文化中心在京城,所以坐落于魔都的上戏,很难吸引到优秀的人才。

而娱乐圈又是出名的愿意抱团,学长带学弟的情况很常见,没有强势的学长帮衬,后辈在娱乐圈就很难出头。

日积月累下来,给人的感觉就是北影和中戏出身的明星越来越多,上戏的存在感就越来越低。

当然明星不代表着实力,上戏的演员还是很优秀的。

“老姜啊,人活着要有点追求,别一天到晚想些歪招。”

坐在上戏大礼堂后台休息室里的董熹,正在和姜闻聊天吹牛。

这货最近手开始痒痒,接连拍了两部大制作后,开始鼓捣着自己的新剧本的。

虽然被禁导五年,但在董熹的周旋下,有望在今年提前解禁。

毕竟“认错”态度良好,就可以“减刑”,更何况姜闻也不是酒驾。

他准备的剧本题材,董熹也得提前的帮忙把关,对于这货可不敢放松警惕。

或许姜闻也明白自己的处境,他准备新电影的题材是颇为讨上峰欢心的主旋律。

但姜闻这人,让他拍主旋律?

《鬼子来了》算不算主旋律?可这小子硬是能把自己拍封杀。

所以董熹认为他是在动歪心眼子,可一点都没冤枉他。

“你怎么能凭白污人清白?”姜闻扭扭捏捏的用话剧的语气说道。

“嘿,呵呵。”

“大不了,我到时候把完整的剧本让你审批一下。”

看着姜闻一副豁出去的嘴脸,董熹笑了,他心里在想一个问题。

“剧本,对这孙子有用吗?”

其实董熹真的有些误会姜闻了,做为坚定的太祖脑残粉,他这次还真打算翻拍经典。

他看中的剧本,正是由同名改编,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经典电影——《林海雪原》。

姜闻版本的“智取威虎山”,值得期待。

“我信你个鬼哦~”

在休息室里董熹二人谈笑风生,言语间尽是脏话。

而门外的上戏大礼堂里,已经是人满为患,能够容纳600多人的大礼堂,硬是挤进了快1000人。

整个学校的在校生也不可能有这么多人,其实是周围院校的学生,得到消息后混了进来。

这次的安保工作没有那么严苛,只要没有携带电子设备就可以入内。

根本就不管你是那个学校的,所以当发现人满为患的时候,大家已经混在一起,完全分不出彼此。

好在这时候的大学生素质还是不错的,人虽然多但并不影响观影的感受。

甚至因为全是学生的缘故,在看到电影某些镜头时,给出的反应也比影评人要强很多。

虽然影评人现在花样吹《壹十三》,就差把董熹捧上神坛。但是他心里清楚,这部电影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内涵,更接近于爽片。

不管是被围困孤城,还是缺粮少衣,甚至连死亡董熹都没有过分的去压抑。

而是用一种类似于主角的光环,总能化险为夷,恰到好处的拉扯着观众的心情。

尤其是在影院形成的封闭环境下,这种情感的堆积很容易引起共鸣。

洪水需要发泄的出口,当电影的最后长途跋涉支援的的汉军与董熹的守军汇集,那一声声直入云霄的“杀!”“杀!”“杀!”。

彻底将整部电影积累的情绪引爆,有情绪激动的男生涨红着脸跟着一起喊道:“杀!”

没人会觉得他奇葩,大部分的学生都握紧双拳,也想要跟着发泄。

战鼓声音响起,不对等的交战双方在黄土大地上交汇融合。

厮杀永远是历史的真面目,可当潮水退去之后,悠扬冷冽的二胡声音,更让整体画面变得庄严肃穆。

用音乐来升华主题。

电影结束,大礼堂里响起比首场点映时,更加纯粹的掌声和欢呼声。

董熹和姜闻微笑着走上舞台,看着台下一双双崇拜的眼神。

董熹暗自感叹:“上戏的学生就是多了些南方的婉转。”

可当第一个举手提问的学生被叫起来后,他的问题却让董熹一怔。

“董导,现在国内十个新导演里,有九个觉得自己会是董熹,还有一个觉得董熹算老几!”

“您对这种现象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