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真不怪安郡王,他哪里知道怎么查案,他一门心思的想要讨好贵妃,因此贵妃兄长觉得谁不顺眼,他就把谁的名字写上去,在加上他自己的政敌,人员看上去就多了些。
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当然看出了问题,但是他们查了这么久什么都没查出来,前面有个安郡王顶着,他们也没什么好怕的。
至于折子上的人名,他俩完全不担心,法不责众嘛!
就算死的是贵妃的侄子,还能把朝廷一小半的人都拉去砍头不成,皇上肯定会高高拿起,轻轻放下,大家最终都不会有事的。
所以他俩看到安郡王的折子时,心照不宣的没有说话,没有改动一笔,就让安郡王交上来了。
看着手里的折子,作为一个脑子在线的皇帝,他很想把折子砸在安郡王脑袋上,但是他不能。
他没有儿子,安郡王是他亲哥的唯一血脉,也是他血缘最近的侄子,将来很可能是他的继承人。
这是他第一次办差,若是太让他没面子,将来很难在朝堂上立足,不利于江山稳固。
想到昨晚太后的话,以及辰妃在他怀里流的眼泪,皇上又忍不住的想痛骂安郡王一顿,都是他的存在,让他一个皇上过得如此憋屈。
皇上纠结很久,才把心中的火气压下去,不辨喜怒道:“再查,不急着结案,不要冤枉一个人,退下吧。”
三个人结伴而出,安郡王觉得名单人太多,打算回去删减几个,过几天再交上去,最好能赶在他加冠礼之前结案。
贵妃到时候出席他的加冠礼,顺便为他美言几句,到时候皇上喝了酒,一高兴,也许当场就让他变成太子了。
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相视一眼,都觉得皇上话里有话,忙拉着安郡王道:“王爷且慢,案子怕是要推翻重查。”
安郡王这就不懂了,皇上看上去没有生气,只是怕他们查的急,冤枉了人,他们回去删掉几个不就是了。
“二位大人这是何意?”
刑部尚书道:“皇上怕是对这份名单完全不信,所以叫我们再查,不要冤枉人,还说不急着结案,以老夫看,咱们就慢慢查,什么时候等皇上催,咱们再什么时候结案。”
说来说去就是一个拖字嘛!安郡王不高兴了,这是他第一件差事,怎么能虎头蛇尾,他还等着在贵妃那里讨功劳呢。
大理寺卿也顺势道:“尚书大人言之有理,这件案子太过蹊跷,很多地方需要重新推定,郡王加冠礼在即,实在不用着急这个案子。”
安郡王现在有理由怀疑,这两个大人是不是故意不让他办好差事,生怕他加冠礼之前做出点成绩,莫非这俩人也是不支持他做太子的?
朝堂里的反对派竟然这么多?安郡王在小本本上把两位大人记下了,三人没有谈拢,不欢而散。
安郡王的加冠礼还有两天,孟文瑶不停地给他上眼药。
“皇上,太后娘娘说,您当年加冠时,她还在冷宫,没能亲眼看见,觉得很遗憾,因此想让安郡王加冠时,用您加冠时用的那个金冠,也算弥补她老人家的缺憾了。”
不出意外的皇上脸色冷下来,若安郡王用了皇帝曾经的金冠,这和下旨册封太子有什么区别。
他虽然一直以来都有把皇位传给安郡王的打算,但是被人这么催着,心情到底不爽。
“还是用新的吧。”
皇上不咸不淡的回道,孟文瑶继续道:“那您加冠时用的披风呢,太后也想给安郡王用。”
皇上心里在咆哮,安郡王用他的龙袍算了,还加冠干嘛,直接登基好了。
皇上脸色一点点黑沉下来,孟文瑶满意的勾唇一笑,拿起一块甜瓜,举到皇上嘴边。
“皇上尝尝,很甜呢。”
心里苦就要吃点甜,不然日子怎么过的去。
皇上推开孟文瑶的手,拒绝道:“朕还有些折子没看,先不陪瑶儿了。”
送走皇上,孟文瑶开心的试起了衣服。
“娘娘穿这一身鹅黄色真好看,到时候皇上穿明黄的,和娘娘站一起,很般配呢。”
华嬷嬷欣慰的看着自家小姐,颇有吾家有女初长成的感慨。
“鹅黄好看吗?和明黄很配吗?本宫怎么觉得还是明黄更配明黄。”
孟文瑶站在镜子前看着自己的身影,还是明黄的皇后朝服更有气势吧。
“娘娘说的是,等娘娘穿上皇后的朝服,那时候才是和皇上更相配呢。”
如心嘴快的接话,吓得华嬷嬷赶紧捂住她的嘴巴,呵斥道:“也不看看这是哪里,到处都是耳朵,什么话都敢说。”
如心吐吐舌头表示不服气,自家小姐这么得宠,成为皇后不是早晚的事情嘛!
想到即将到来的宴会,孟文瑶最后交代道:“多加派人手,看好椒房殿,二小姐若是穿着和我差不多的衣服出现,立刻来报,安郡王的一举一动也要时刻关注。”
“娘娘放心,现在椒房殿就是一片树叶落了,都会报到奴婢这里的。”
孟文瑶满意的点点头,等着看贵妃怎么把安郡王搞死,她在坐收渔翁之利。
安郡王的加冠礼盛大奢华,太后满意的夸赞着孟文瑶:“辰妃是个能干的,你别看年轻,事情办起来很是利索。”
长乐宫里前来拜会的世家夫人齐齐点头,争先恐后的巴结辰妃,贵妃坐在一旁仿佛不存在一样。
安郡王加冠礼很是繁琐,要祭拜祖宗,告祭太庙等一堆的流程。
妇人们就聚在太后的长乐宫等仪式结束,大家一起参加个晚宴就算礼成。
六部尚书都带了适龄的小姐过来,太后兴致高昂的逐一问询,不时满意的点头。
还偷偷问孟文瑶:“要不给郡王多选几个侧妃,谁先生下儿子,就让谁当正妃如何?”
这是想儿子想疯了吗?连正经娶妻都不要了,只拼儿子,孟文瑶很无语。
“娘娘高见。”
反正太后当家,她什么都顺着来就是了,出了事也怪不得她。
各位小姐使尽浑身解数,吸引太后注意,其中吏部尚书的女儿尤为出色,太后一直拉着手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