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进攻江北大营的太平天国主帅是燕王秦日纲。
对于这一次的任务,秦日纲无比重视。
之前在田家镇的失败,已经让秦日纲在太平天国内部被广泛质疑。
他需要一场胜利来稳固自己的地位。
若是打输了……
秦日纲身体猛然一颤,不敢想象接下去发生的事情。
必须要赢!
秦日纲在心里狠狠地告诫了自己一句,然后抬头看向了前方。
杨秀清给的任务是先攻破江北大营,再破江南大营。
从天京出发,沿水路前往江北大营,就必须要经过前不久已经被向荣部攻克的镇江。
收复镇江,是整个战略行动的第一步。
拿不下来,一切反攻都无从说起。
此时,在钦差大臣向荣的调派下,江苏巡抚吉尔杭阿已经率领一万多绿营兵在龙潭、仓头一线层层设防。
“打过去!”
看着面前的清军防线,秦日纲毫不犹豫地下达命令。
太平军最新一批建造的战船冲在最前方,船头的火炮不断喷射着烟雾,炮弹从天而降。
清军的防线上,瞬间尘土飞扬。
一些清军被炮弹命中,当场砸成肉酱,惨不忍睹。
面对着这种情况,清军同样发起反击。
轰轰轰!
清军的炮弹接连不断,落入江中。
江面上一艘太平军的炮船被击中,炮弹落点正好是火药存放箱。
轰隆!
巨大的爆炸声随之响起,这艘炮船被火药炸得四分五裂,太平军士兵们被爆炸的气浪推动,在火光中飞出船外,噗通噗通落入江水中。
双方都是有备而来,又都各自拥有无法后退的理由。
这场战争顿时进行得极为激烈。
太平军利用野战上的战斗力优势,多次发动近身冲锋,以白刃战和清军血拼。
而清军则凭借火炮、火铳等热兵器更加先进的方式,尽可能地给太平军制造更多的杀伤。
当太平军还在冲锋路上时,伤亡就会极为惨重,被清军成片收割。
等太平军冲入清军阵地后,局势立刻转变,太平军士兵将清军砍瓜切菜,杀得壕沟中到处都是尸体和鲜血。
“给老子死!”
陈玉成一声大喝,手中长枪如龙,刺入面前一名清军旗官的胸口。
紧接着他将长枪一拔,鲜血随之喷出,落在陈玉成银色的盔甲上,映出一片血红。
陈玉成环首四顾,发现这片阵地中的清军已经大部分被肃清。
还有一小部分清军在拼死抵抗。
陈玉成正打算带着部下们杀过去,此时另外一支太平军冲了过来。
为首的是一名二十来岁的年轻男子,他头戴红色巾帕,整个人杀气腾腾,犹如猛虎下山。
手中大刀翻飞,连续将清军的两名军官斩杀。
剩余的清军顿时士气全无,夺路而逃。
男子倒也不贪功,让部下们继续追击,自己则站在原地朝着陈玉成看来,并对着陈玉成微笑点头。
【太平天国地官副丞相,李秀成。】
陈玉成笑着点了点头,举着长枪对前方的另外一道清军防线示意。
李秀成哈哈一笑,从壕沟中一跃而出,继续往前。
“比就比!”陈玉成心中热血沸腾,带着自己的部下也猛冲而去。
猛烈的炮火中,两名太平天国的年轻战将并力向前,很快就冲入了滚滚硝烟里,消失不见。
【经过一个半月的激战,燕王秦日纲率领的太平军突破了清军多道防线,逼近镇江城外。】
但坐在帅帐之中的秦日纲脸上却没有任何喜悦表情。
伤亡太惨重了!
一路打到这里,太平军的阵损已经将近三千。
这还只是桥头堡镇江!
打个镇江都这么费劲,接下来的江北、江南两座硬骨头还怎么搞?
在秦日纲的面前,众将也七嘴八舌地发表意见。
“鞑子的火炮、火铳太厉害了!”
“兄弟们不是怕死,但每次一百个人冲上去至少要死二三十个,大家真的也顶不住。”
“燕王,不能再这么硬攻下去了,否则咱们没等完成天王、东王的任务,就要死在镇江城外了!”
秦日纲重重地吐了一口气。
事到如今,不行险是不行了!
他注视着面前众将,目光最后落在了两个人身上。
“陈玉成、李秀成听令!”
在众人的注视下,陈玉成、李秀成同时出列。
这两名年轻战将,是过去这段时间来最敢打敢拼,也是取得战果最多的。
纵然陈玉成有着陈承镕这位叔父的深厚背景,纵然陈承镕多次明里暗里和秦日纲打过招呼尽量不要让陈玉成上最危险的战场。
可此刻涉及到秦日纲在太平天国的政治生命,他也管不了那么多。
秦日纲表情凝重地开口道:
“按照东王命令,吴如孝部今夜会突进到镇江城外。”
“你们两人各率领八百精锐,分南北两路潜入鞑子防线,务必要和吴如孝会合。”
“等会合之后,配合我部主力大军前后夹攻,定要在最短时间内击破鞑子在镇江的所有兵马!”
陈玉成、李秀成两人闻言,脸上露出激动表情。
“末将领命!”
看着两名年轻将领大步而去,秦日纲身体放松了一些,有些期待,又有些恐惧地微微后倾,靠在了椅背上。
胜负在此一举!
镇江城外,清军大营。
负责此次镇江阻击战的主将,大清江苏巡抚吉尔杭阿正在奋笔疾书,写信给江南大营的钦差大臣向荣。
“……长毛贼攻势猛烈,我部虽可抵挡,但日久恐依旧无法守卫镇江。”
“还请钦差大人即刻提江南之师猛攻江宁府,迫使杨秀清命秦日纲部回援。”
“如此镇江之忧自解。”
让人送走这封信之后,吉尔杭阿又赶紧给驻守江北大营的另外一位钦差托明阿写信。
“……长毛贼攻势猛烈,后方必然空虚。”
“请钦差大人即刻调兵南下助我,再以主力猛攻长毛贼后方。”
“前后夹击,必可擒贼伪燕王秦日纲项上人头!”
两封信火速送出,并在翌日晚间得到回报。
向荣表示,已经让江南大营主力猛攻天京各处城门,为吉尔杭阿减轻压力。
托明阿更加直接,随着信到来的就有整整五千援军!
吉尔杭阿亲自前往码头迎接这五千援军,随后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
“这回,镇江无忧矣!”
同一时间。
长江的水面上,二十艘小船悄无声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缓缓顺流而下。
陈玉成趴在船只甲板的最前方,一双鹰隼般的眼睛左顾右盼。
在他面前,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轮廓渐渐出现。
镜头随之朝古城的方向移动,让轮廓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并显露出城门处牌匾的两个大字。
【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