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听到弟弟的建议,李父愣住了,还在聊两个孩子的事情,怎么拐到自己生意上边来了呢。

不过,这建议也不是不可行哈。

自己有现成的零售出货端口和渠道,张森那边别的不说,外贸的尾货是根据外贸标准安排的,可以直接出货。

对于张森所提到的目前在销售的来电提醒挂件和贴纸,属于定制生产的,只要拿到相应的3c检测报告,出口的问题也不大。

量不会太大的话,自己收到之后,一部分上架零售,一部分散批给老乡,也不是不行哈。

准备聊张森熟悉的领域了,这就轻松多了,张森刚准备大侃特侃。

“子文,你和子明、小森过来吃饭了。萱萱去叫弟弟妹妹,过来吃饭了。”

李母打断了几人的谈话,也打断了张森的话头,刚轻松下来的腰又要挺直了。

饭桌上还没有严格到食不语的程度,李母和李婶侧打旁敲问了一下张森的家里情况,想看下是否方便双方家长见个面。

饭后,小朋友继续跑去李美萱弟弟的房间,李母和李婶一起坐下来,听几人谈话。

“对于产品出口,张森你说下你的想法。”

坐下来后,李子文继续泡茶,这十来年在巴西就靠着泡茶来缓解思乡之情了。

“哎,这好端端的聊下天,怎么跑到谈生意上来了。”李母很不满意。

“没事,刚才都聊得差不多了,刚好大哥和小森聊到了工作,一下子有了共同话题,就想着接上去。”

李子文不吭声,李叔帮忙大哥解围。

李母不出声了,估计在巴西,家里有拍板权的的就是李母不是李父了。

谢过李子文的茶,张森继续接回原先的话题。

“我们做的手机来电提醒挂件和贴纸,不是我们首创,市面上原先有的,但是很普通。”

张森讲了自己开发项目的出发点,一个求稳,另外一个追求的是质量和终端客户的感受,简称质感。

所以才会找了同学,帮忙组队开发自己的电子原件,将原来产品的爆闪进化成温柔的呼吸灯。

考虑到市面上挂件比较容易仿造,所以在吕静提出想要合作的时候,就顺水推舟的转了出去。

“那这个挂件的项目,你们其实就是想一波,而不是持久经营的?”李子明疑惑了。

“本来挂件的预期是半年,这半年我们继续开发贴纸和囤积库存,到五一前后再切换的。”

张森解答了李叔的疑问,避免留下一个商业运营没计划,随意的印象。

李子文赞同张森的安排,既然已经有比自己更具优势的大鳄进场,还是项目初期。

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护盘,在对方给到适当的补偿和承诺下,果断退却是正确的选择。

“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做生意就是要和气生财,真的斗个你死我活,生意不长久。”李子文说。

在座的几位家长都认同,李美萱眼光发亮。

接下来这半年或者这个学期,主推的产品就是来电提醒贴纸了,提前找了律师起草过合同进行约束,而且对工厂验厂也是找了人帮忙背调的。

“我这边安排了协议加半年的保底单量,背调的建议也是诚信可合作的结论,这次我计划是单独运营半年,暑假的时候再转给其他人或者授权出去。”

“而且,五一前,我的设计团队还会继续更新这个产品形象。”张森大概的说了自己的计划。

年后,设计团队的重心转移到玩具产品的研发和开发上来,来电提醒贴纸将由平面设计的兼职学生来负责更新。

培养兼职生的同时间,也是为自己储备人才,有合适的苗子就拉进自己的设计团队来。

“单独开出设计工作室是正确的思路,不过我建议你将工作室挂在香江,你在香江也开了公司,可以利用起来。”

李母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李母是八十年代的大学生,国外做生意十来年。

为了女儿和准女婿的未来着想,李母从自己的角度,给了张森一个建议。

张森同意了,这并没有什么大问题,香江注册的公司法人也挂的是自己名字,问题不大。

“在学校,你们有没有参加什么社团活动啊。”李婶也加入了聊天。

“我加入了服装设计社团,人不多。”李美萱跳了出来。

“我现在在学院团委,就没考虑去其他社团了,校外有公司,校内还有团委的工作,已经是满了。”

张森没有隐瞒自己的情况,也将自己和学校合作的创业项目说了出来。

李子明对这个创业项目很感兴趣,作为一个劳动力输出的县城,县里对于就业促进也有任务的。

“校外有公司,校内还安排了创业公司,能忙过来吗?”李母问。

“开春后,我就主抓财务权和人事权,然后就是月会来把控运营方向,周会来了解进程。”

“现在公司这块也算是走上正轨了,比我预期的早很多,我抓好新品研发这个核心,就不会慌了。”

张森很自信的给几个人表态,自己主道是学业,其他的旁枝末节都是辅道。

对于这个观点,李父没有太大的反应,李母和李子明夫妻就很赞同,自身能力才是根本。

李子明给张森的创业公司勾起了兴趣,连忙追问细节的东西。

对于劳务派遣管理,需求端的企业,这几天回来前,就和省城之前接触的几家工厂聊过。

每到开春,都是工厂招聘旺季,但是用工荒一直都没有得到解决。

对于张森送上门的劳务合作,几个老板都很有兴趣,甚至还拉了相熟的一些老板进来。

“大概的一个需求量大概在三百到五百人左右,很多外地的工厂,我没去过,不敢安排。”张森总结了一下需求。

这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战,没有选好合作的企业,不单只是自己受影响,还会连累学校。

所以,在挑选合作企业的时候,张生都秉持着自己实地考察加雇人背调的方式来进行。

如果不筛选,破千的需求也就轻轻松松的,但个中风险太大。

“这些名额你要分几个地方?”李子明问出了自己迫切需要的。

张森没有细想,“还没确定,现在就等劳务派遣的许可证下来,春节后能下,校办说应该是十五前。”

“一切照常的话,应该是正月十五开始对外联系基层单位,争取两周内将人员给满足了。”

李子明松了一口气,故作轻松的端起茶就喝,给烫了一下。

李子文看着奇怪表现的弟弟,再看了一眼张森,继续泡茶。

大学四年,就是进入社会前的最后准备,这是李母一直坚持的想法。

对于张森大学四年,商业运营成功与否,毕业后考公会进什么单位,并没有太多的想法。

她更看中的是女儿的心意,还有张森有没有不良的习惯,至于财物,自家又不是没有,扶持一下女儿女婿又如何。

继续聊了一会,李母让李美萱带张森出去逛街,晚上回来吃饭。

张森如获圣旨,整个人都松了一口气。

待张森离开后,李子文才开口问弟弟。

“怎么,小森的这个项目对你很重要吗?我看你都失方寸了。”

李母和李婶也看着,李子明张了张嘴,最后笑了。

“我不是组织找我谈话嘛,刚下了文件,调去了另外一个单位。”

“就是负责就业这块吗?”李婶问。

“嗯,其中一个难点就是这个,不限工作地点在不在本地,就是要降低数据。”李子明无奈的点头。

“那你是几把手?”李母问。

“排三,挂常务。”

这个还是值得庆祝一下的,跨过了这道槛,也算是有机会去再往前冲一冲了。

“我晚点找小森聊聊吧,估计他也烦着供应端,要不然刚才也不会只是说了需求。”李母说道。

李子文默认了妻子的说法。

“国内这一块抓的比较严,没有许可证是开展不了的,倒不担心其他地方会抢。”

“我就是担心说,供应点都是从我们县城出,学校对张森会不会有什么看法。”

李子明说了自己的担忧,不在有没有机会,而是这个机会会不会影响到小森。

“等下他回来吃晚饭,我再问下他吧,我看得出这小子没那么滑头。”李子文主动揽任务。

对于丈夫的主动,李母笑笑,这也算是接纳了小森了吧。

从高二初接触,对这小孩没有第一印象就反感,后面的接触就慢慢的接纳了这个男孩作为自己女儿的男朋友了。

自己夫妻长居国外,女儿有一个靠得住的伴,自己也放心的多。

唯一担心的,就是自己丈夫能不能接受这个男孩子了。

现在丈夫能够主动说,李母心里边的大石头也落地了,松了一口气。

“嗯,不要喝酒,晚上他还要开车回去的,喝酒就不能开车了。”李母提醒。

“没事,住一晚呗。”李子文没在意。

“春节到了,住酒店不合适,住家里更不合适了,而且你也要考虑到小森家长的想法啊。”李母不满了。

看到两人争议,李子明夫妻也不吭声了。

“行了,不喝不喝,行了吧。”

李子文想想,好像自己也没提说要喝酒啊。嘿,这皮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