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返零八,贩卖快乐 > 第41章 零八年的结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路演的第二天,刘院长通知张森,项目评审通过了,等待校办的最终审批。

张森感觉自己变了,听到这个消息并没有很兴奋的感觉。

将消息通知到王璇敏和刘浩,听到王璇敏那刺穿星空的尖叫,还有刘浩那混乱的粗气,果然只是自己不正常。

元旦的前一天,正式的文件下来了。

由管理学院团委主办,张森、王璇敏和刘浩承办,以王璇敏为法人,创立了《中森商业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对于法人,刘院长征求了张森的意见,张森坚持师姐挂名,对学校和王璇敏来说这样更有利。

为了补偿张森,刘院长申请公司名字上面加上了张森的名字,中新大学的中,张森的森。

学院组了个工作组配合,刘院长是组长,学生处主任和张森班导是副组长。

组员的名单,张森没细看,基本都是覆盖了各系主任,哦,还有一个法律顾问李教授。

学校的要求是办了公司执照后,学校的扶持资金直接注入公户,并协助申请相应的创业贷款。

不过,这个创业项目就没有参加任何的创业比赛了,学校也明文注明禁止参赛。

学院特批了了两个办公室下来,不过筹备前暂时借用学院团委办公室办公。

“师姐,手续这边校办帮忙处理,元旦后最快也要考完试了才能下来,你有没有问题?”

张森现在最担心的是期末考加寒假,很多工作无法开展。

“没事,我就是本地人,寒假都在这边。”王璇敏故作轻松。

“那接下来我们就要扩展团队了,寒假需要让同学回去帮忙接洽一下基层单位了解需求,工厂这边我来。”

“小浩,搭建信息部,你有没有问题?”

刘浩比了一个ok的手势,半年的运营和两个电子元件的开发,将刘浩也锻炼了出来。

张森整理好二零零九年一月的计划书,给王璇敏和刘浩复核校对,准备交给领导小组审核。

“要不然将组织部甚至学生会拉进来,完整的团队。”王璇敏建议到。

张森坚决的拒绝了,哪怕麻烦一点,都不能成建制的安排团队过来。

“没事,审核了,让宣传部同学帮忙做下海报宣传。我让公司的设计师,设计一些海报招新。考完试也可以招新的,相信我。”

张森给两人打气。

校办发下文件的时候,刘院长也说了相关的证照比较麻烦,营业执照能加急,其他许可证可能要年后了。

考虑到期末考试,校办和领导小组的老师也是要求三人考试为重。

张森元旦跑去了李美萱的学校,陪女朋友过元旦,公司和学校的事情先扔一边。

假期后,王璇敏迫不及待的开始了招新,张森只安排了商务部和秘书处两个部门的需求给师姐安排。

张森也回到公司处理事情,盘点全年的情况。

九月起始资金十二万,进货尾货和租金等杂费五万多,营收十六万,余额二十三万。

十月网店销售五十万,线下超市十万,收入六十万出头,支出了不到七万,余额七十六万有余。

十一月网店销售加上两个代运营的佣金,收入六十万,挂件收入十二万,线下超市收入十五万。

支出了十三万采购费,加上挂机的采购成本十一万,装修和新租办公楼欠货也花了十三万,余额突破百万到了一百二十六万。

十二月网店出货加大,特别是服装类,四家自营店突破了一百万,销售额一百三十万,不过成本也上来了。

线下商超数量超过五十家,对账能回款三十万,乌商加工厂的电子元件和扣点转了三十万过来。

这个月采购货款和运营费用就去了六十八万,人工工资、奖金和租金水电去了三万七,总费用将近七十二万。

十二月净收一百一十八万,余额两百二十多万,没负债,十来万准备到账,还有一堆库存。

总结了一下半年来,辛辛苦苦的折腾,终于攒下两百二十万,还有一家规模不算小的公司。

李梅建议,从新的一年开始,当月收入和支出归纳一起,线下这上月货款这个月回款的,就计入这个月。

张森无所谓,让财务自行安排。

刘敏上个月帮忙找人代拍了台车子,不能转售不能上公司牌的,只能上自己的名字,这两天需要转四十万过去提车。

张森和财务沟通了一下,账务上做了一百万的固定分红提现,准备过个好年。

另外也安排了十二万块钱,作为年会的聚会和员工的年终奖。

元旦刚上市的闪光背景贴大火,由于只有张森的四家门店和吕安宁、刘浩的店铺有卖,流量全部涌了进来。

店小二了解过情况后,给了首页推荐的位置,线上线下独家产品,这波流量对平台而言也是很重要的,操作好了能新增不少新客户。

对于平台给的首页推荐,弹窗推送支持,张森也配合的给出了优惠活动。

新注册帐号首次下单五折,老账号成功邀请新注册用户,送一张五折优惠卷,平台也霸气的免了这个月的提现手续费和平台佣金。

临近春节放假,工厂没有工人开工,张森花钱屯了这批货,就是为了杀个时间差做独家生意的。

吕静电话张森想了解这款产品,给张森回拒了,暂时不考虑对外授权。

至于别人破解复刻,张森也表示没有办法,自己要的就是时间差,将市场的潜在消费尽可能的收割,要不然十二月初就上市了。

这一波生意,只有张森和刘浩合伙,所有电子元件的货款,刘浩出面先货后款。

滴胶的工厂,张森直接找了两家,找了律师签了保密协议和独占协议,为期半年,十万保证金,每月提货额不低于十万。

而这批货,背贴成本单价五毛,滴胶一块,电子元件也就一块,而张森零售价从五块到二十块。

在市场由你掌控的时候,价格就是你制定的,暴利那还不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