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杨家故乡在很远的地方 > 第206章 《有文化看珠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考生拨打算盘声,珠子碰撞落玉盘。

俗话说:“有无文化看你珠算。”

很显然,清代珠算是计算货物的一种重要工具,日常生活离不开它。它是衡量一个人在交往买卖中是否有文化的一个标志。

财主下乡收佃租,箩筐里挑着大算盘,货郎担的货筐中基本都有一算盘。各行商铺柜台上也都摆着算盘,进店买卖不分贫穷富贵,高贵低贱,都用它来计算,以公平、公正来见证数字。

省城女子学堂规定:十岁启蒙读书到十六岁,学习六年毕业。这个年龄,也是到了国家法定结婚年龄了。所以,很多优秀的女子,从女子学堂一毕业,就被公子哥们盯上了。也就是说,一毕业就嫁人了,比如刘曼小姐。

在清朝年间,每个人的花名册年龄,是按照你姓氏祠堂族谱定的岁数,通过乡镇保长监督的。无论男孩女孩,上了十六岁必须去祠堂行成人礼,民间把这叫“上斤两成大人”。

无论什么行业都得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来办事。古代十六两为一斤,也就是说,上了十六岁,才正式列入国家档案花名册的名单。

所以古代可以捡女孩或买男童烟来续香火。

香火是指后辈烧香燃火祭祖,故断了香火就指无子嗣。延续后代也叫延续香火,那么超过十六岁就禁止买卖了,否则算作违法。

当年杨柳实际才九岁,是刘曼小姐把杨柳多保上了一岁。因为受过农村的历练,长得高大,体格也比较好。

再者,牧童杨柳是刘曼带到她儿时的母校,通过私塾先生开证明推荐保送的。

能被省城这所女子学堂录取,她是很荣幸的。该校的招生年龄在十岁至十二岁之间,期限六年毕业。

在那个年代,有些家庭男丁薄弱,那么,又有一点资产需要管账,这类家长会花九块大洋把自己满十来岁的女儿,送到省城女子学堂就读,要经过三个月的正规培训,也相当于现代的中学生。但必须是十岁之前,在当地私塾读过,也相当于有小学文化基础,才能够来女子学堂培训。一个家庭里能够培养出又识字又会珠算的女儿,也是做父母的骄傲。

有人不禁会问,为什么乡下私塾老师不能在短时间内培养出中学水平的学生呢?

现在的高考,只要你是高中生就可以参加高考,而古代很多人都是不能参加高考的。比如:女人、冷籍、捕快、戏子、乞丐、奴隶等。那为什么这些人不能参加古代的高考呢?这其实在古代大有原因。

古代女人为什么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在古代,因为人们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女子是不用去读书的,因此也没有参加科举考试的说法。古代的规章制度害得女人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也无缘做官。很多有文化的女子,都无法实现她们的理想抱负,只有窝在家里,相夫教子的份。

另外,偏僻的农村的私塾先生没有正规的课本,需要自己手抄来发给自己的学生。所以,教学比较艰难,收费也比较高。

只有有条件的人家的女儿,才会到私塾念几年书,让她粗浅文字、算盘懂得一点,才出现“相夫教子\\\"这个词。才对女子有“下得厨房,上得厅堂”的描写。最早的形容不是女子上厅堂端盘待客,陪人家聊天,而是自家和邻里之间,来上厅堂买进卖出帮忙算帐的意思。

视为“掌上明珠”这个成语,在古代形容虽然是女儿身,但手掌也会拨明珠打算盘的意思。

古代科举考试是非常艰辛的,可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古代科举考试的顺序:

第一关是资格,第二关是县试、府试,第三关是院试,第四关是乡试,第五关是会试,第六关是殿试。

科举一路走来是非常艰难的,而且竞争非常激烈,也出现了不少人才。而这些都和才女无缘,无论女子琴棋书画再好,也只能被埋没于民间,走不上台面,替代不了为父母争光,是件非常遗憾事。这更是对女子的一种歧视,一种不公平。

而榕城这所女子学堂,也是全省唯一一所女孩子可以进的正规化学校,是一所初级儿童培训机构。要求考生默写珠算口诀及加减乘除口诀。

珠算,首先得会珠算口诀,这是中国人在使用算筹的基础上发明的算法。适用于算盘,迄今为止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随着算盘的使用,人们总结出许多计算口诀,使计算的速度更快了。

今天杨柳的第二节考:珠算

珠算文化,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别看这班女童在家娇生惯养,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可到了课堂考场,个个如猛虎下山,不甘示弱。

考珠算评分,是按考生交卷先后顺序,老师在你卷子上注写……按顺序编号,再综合你准,快,字迹清晰等得出分数。

考珠算,杨柳也很出众,因为在校课堂学,到家母亲教,每天的锅边店,茶叶店进进出出都有帐算,都用得上算盘,这个课程,她也考得了前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