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庚十一年,已经正式继任为攸侯的攸雍率领着一群仆人,陪同自己的父亲攸喜来到了攸原的西部。
“父亲,您眼前这座正在营建之中的新城,正是由小子雍亲自规划的奄阳!”
骑在白牛上面的攸侯用手指着河岸对面,表情可谓意气风发。这一天,既是攸雍的十六岁生日,更是攸喜的五十一岁生日。
奄阳的城墙,就是攸雍在这一年同时献给自己和父亲的生日礼物。
当初,两父子在回到王畿之前,事先从八万名俘虏里面选拔出一部分身怀长技的夷人,再加上七夷的精壮妇孺,总共凑成三万人,自行截留了下来。
这当中既有懂得种植棉花、玉米以及南瓜的,来自棉方和麹(qu)方的夷农,也有擅长建造的,原本属于邸方与匠方的夷匠。
经过攸雍一年多的调教,还有让这些美洲原住民跟商族的工匠们协作,果然弄出来一些新的东西。
亳(bo)攸、邢丘还有暮歌这三座城,它们的城墙都是纯粹的夯土结构。然而奄阳的城墙,则是首次尝试用烧制过的泥砖来修筑。
从三皇五帝的时候开始,华夏的建筑就开始使用砖,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砖都属于装修类建材而不是基础支撑建材。
殷商王朝自然也不例外,大型建物用夯土,小的也是木头房梁架在土坯墙上面,攸喜率众东迁以来,商族工匠也并没有发明什么新的技术。
然而邸方的部落民们,却已经习惯在土坯墙当中混搭一些石头,来为部落里的重要人物——例如各部落的酋长、巫师,以及从全体酋长里面选出来的大酋长,修建他们的居所。
为了省事,这些美洲原住民偶尔也会用石斧砍下树木,由四根原木组成简单的模具,再把泥巴放进这模具里面,放在外面让太阳曝晒几天,如此弄成简单的泥砖。
说起来,泥砖在古埃及、两河流域之类的区域倒是很盛行,至于华夏的建筑风格,基本上就没出现过这玩意。
因此商族工匠看见夷人们捧来一团硬邦邦的泥巴,下意识的反应,自然是把它扔进瓷窑里面——他们已经懂得烧制原始瓷器,虽然还达不到后世的程度,但至少肯定是比陶器要结实耐用得多。
你们这些夷人,竟然直接拿硬泥巴砌墙?烧成瓷都不一定值两个子儿呢!
没想到,一扔一烧之间,就变出半块红砖来。
接到报告的攸侯雍,迅速从自己的府邸赶到现场。
这次,他让邸方的夷匠又取来另外几块已经晒好的泥砖,由商族工匠把泥砖表面弄得整齐光滑,然后再将泥砖小心翼翼地放进瓷窑。
成了,又成了。
拿定主意的攸雍,立刻命令从三万俘虏里面抽出一万人,让他们携带所需工具,迅速赶往攸原。
这些人按照商族工匠和邸方夷匠的指挥,首先建起简易的瓷窑,接着就地取材,从附近的树林里砍伐树木、从荒原挖掘泥土做成泥砖,然后开始大规模的烧制红砖。
挖掘泥土的位置,就是将来新城外面的壕沟所在。原本它应该只是干壕沟,在攸雍的决定下,决定一路挖到跟两条攸水相通,把水引进来,变成护城河的存在。
另一边厢,攸雍同样向亳攸、邢丘和暮歌三城征发民役,让民夫把三城仓库里面的粮食分别运往攸原——
这时候的三尹,仍然是每个月从一众臣僚当中抽签产生。不过这些臣僚们非常知趣,纷纷自觉谦让,最后仍然愿意一直抽签的,就只有牟(mu)殽(yáo)、攸雍和攸喜了。
将攸侯之位让给小儿子攸雍之后,攸喜也辞去相国一职。由于攸雍坚决推辞,不愿意继承父亲的职位,而攸喜同样不愿意再次担任相国,因此这个职务就持续的悬空,而朝政也正式由三尹共同负责处理。
“雍啊,这座城墙的样子甚是罕见,竟然全部以砖砌成。难道,砖还能够比夯土结实吗?”驾着马车的攸喜,向攸雍问道。
“是的父亲,这砖由夷匠首先做出,再经过商族工匠的改进。小子雍认为,它的坚固和石头类似,但获取的便利,则是犹有过之。”
“好,好……”攸喜抚掌大笑,“此物若是好使,将来便用在邢丘、亳攸和暮歌的城墙上!”
听到暮歌这两个字,攸雍的内心顿时有些不悦:他知道,在自己父亲的心目中,大哥攸允的份量,始终要比他更重一些。
当初父亲在大殿之上,跟国王说的那一番话,既是出于权谋,也是出于真心啊。
攸雍不愿多想,决定转移话题:
“父亲,待得奄阳城全部竣工,小子雍想请您从邢丘搬来奄阳。之前您因为厌恶亳攸的炎热,所以才费尽心思要迁居到邢丘。
而奄阳的旁边,有着东、西两条攸水,犹如美人左右在怀,难道这不是比邢丘,更适合于您养老吗?”
攸喜立刻拒绝,他想把奄阳留给自己的小儿子。
因为,奄阳城的未来角色将会非常关键!
想要大规模开拓攸原,兼得东攸水和西攸水的航运之利,就需要在攸原修建一座足够份量的大城,环顾四周,只有奄阳这一带,能够担起这样的重任。
而且,攸喜也有自己的一番谋划。
长子攸允已经确定会成为殷商王朝的未来国王,那么就必须安抚杰出的次子攸雍——其实,哪怕攸允是个平庸的人,只要他的智力正常,攸喜就不可能有这样的主意。
但现在很明显,建设奄阳、开拓攸原,以及接下来的一系列建设大计,以后都只能指望自己的次子攸雍!
攸雍明白自己的角色,不会跟兄长作对,那么就应该以崇高的地位,以及辽阔的封地来安抚。
所谓崇高的地位,就是届时攸允即位时,任命攸雍为大相国!
所谓辽阔的封地,就是把攸原这一带都封给攸雍,攸允自己最多坐拥王畿足矣!
如此,两兄弟才有唯一可能,在他死后继续保持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