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从劳改犯到千亿富翁 > 第367章 晓琪这孩子成大明星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67章 晓琪这孩子成大明星了

已经进入腊月,但因为饶大强的事,远东集团也得不到安宁,这是陈东以前没料到的。

事情发展的太快,让人措手不及。

先是市委和省委领导关注,然后教育部、各大高校、科研所、甚至科学院都排着队来调研、考察、学习。

理工大把不要脸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脸不红,气不喘,把远东集团的电池实验室当自己的,每来一批人就带着参观一番。

“我们学校的饶教授就在这里跟加拿大的科研团队合作,完成石墨烯课题的。”

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理工大的领导们自己信了。

问题是,你不要脸就算了,还得折腾别人。

副部级以上的领导来了,陈东作为集团老板,你怎么着不得出面接待一下。

当然,这也不全是坏事,比如远东集团的电池实验室,半个月内连续三次升格,从企业实验室,到省级实验室,然后到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实验室。

不但一次性给了500万的拨款和奖励(民营企业牵头成立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按照实验室设备和研发投入的8%进行拨款,一次性补助奖励250万),而且每年还会根据立项情况拨付科研经费。

此外还歪打正着,远东集团科研团队发表石墨烯论文的事震惊了高层,《纽约人在青州》的片子,高层只提了几个小意见,其余的一刀未剪。

被卡了一个多月的片子终于迎来了重大转机,好歹没耽误春节档上映。

…………

京城,苏晓琪家。

晚上7:50,一家人,带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全都集中在客厅,为的就是今天晚上开原省卫视上映的《纽约人在青州》。

说不紧张那是假的。

《纽约》这部连续剧,基本上一个大家耳熟能详明星都没有,唯一的明星黄家驹还是客串角色,前面十集没有露脸。

这年头,明星就是噱头,就是号召力,没有明星的连续剧,上来就给人一种小成本、粗制滥造的感觉。

只是陈老板一意孤行,死活不开口,坚持用新人,致力于打造娱乐圈之外的娱乐圈。

用他的话讲:你看《侏罗纪公园》,认识里面几个演员,人家该火的不是还火吗?

苏晓琪她妈,在姥姥的指点下,还特地请了个财神,在连续剧开播之前,先烧了三炷香。

八点,随着片头曲的播放,坐在沙发上抱着靠枕的苏晓琪紧张的心都要跳到嗓子眼了。

终于,正片开始了。

开幕暴击,一刀999。

观众跟随镜头从96年,一步跨进了2016年,电视剧开篇就是对东方华庭长达1分30秒的长镜头。

满屏的高楼、豪车、老外、美女、手机、车库、雕塑、绿化……

电视剧跟综艺节目不同。

《非你莫属》虽然效果炸裂,但对观众来说,跟看文章没太大的区别,他们感受不到什么叫视觉冲击。

就像社会上流传的“皇帝用金锄头”的笑话一样,普通人连出国的经历都没有,根本想象不到发达国家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屏幕前的观众,他们最熟悉的当代连续剧是《渴望》、《编辑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纽约》等等。

在大家的认知里,这就是中国社会该有的样子。

所以,当另一个中国社会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时候,他们的认知是被颠覆的。

要知道,在2002年的时候,北京还有上千万辆自行车。

但是在连续剧开篇1分30秒的长镜头里,你看不到一辆自行车……

这是妥妥的降维打击!

按照陈东的要求,镜头里的东方华庭,从任何一个角度,都超过当前的新加坡社会。

苏家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目光一瞬不瞬的盯着电视屏幕,仿佛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如果眼前的一切都是摆拍的话,那么仅仅这一组镜头,投资就得上亿。

“这……这,这是国内还是国外?”

苏晓琪他爸瞪大眼睛,震惊的问道。

“呵呵,这个就是我住的那个小区,东方华庭,拍的都是实景,这里面还有我邻居呢。”

苏晓琪咬了咬舌头,自豪的说道,看着全家人震惊的模样,她相信,其他观众看到也大都是这个样子。

因为东方华庭平时就是这个样子,不过小区内还是有几辆自行车的,拍连续剧的时候特地没让自行车入镜。

“那个什么青州这么有钱?遍地都是大款?”

苏晓琪她姥爷皱眉问道。

“也不是啦,这个是高档小区,住的大都是有钱人。”

“我的天哪,这是什么地方,比咱们京城还富有?这就是天堂了。”

一家人边看边议论。

苏晓琪的刚上大一的弟弟,猛然扭头:“姐,真实的青州是这个样子吗?”

“只有一小部分是这个样子,但规模正在扩大,发展的非常快,你看电视就知道了,这才刚刚开始。”

刚过八点半,家里的座机便响了起来。

“晓琪,找你的,是个姓秦的女孩子。”

苏晓琪走过去拿过听筒,一接电话便听出来是秦若冰的声音:“哎呀,秦总监好……谢谢、谢谢,我能当女一还多亏了你呢……嗯,嗯,好的,谢谢秦总。”

电话那头,秦若冰也在看电视剧,还没等第一集演完,就迫不及待的跟苏晓琪打电话。

在秦若冰看来,这部剧绝对能火,因为她老妈、哥哥、嫂子看电视的时候都非常震惊,一直说好,这才像中国的样子。

同理,很多跟他们一样看这部连续剧的人,大都会给出好评。

如此推断,苏晓琪真的要火了。

果不其然,8点50之后,等第一集演完,苏家的电话很快就被打爆了。

来电话最多的,当然是苏晓琪的同学。

人是命!

同样是刚毕业一年半的影视表演专业的学生,有的只当过群演,有的在话剧团跑龙套,混的最好的,也不过是签约了某个影视公司,准备去港台演个电影。

哪有苏晓琪这种的,上来就是投资两千万的大制作,而且还是女一号,据说黄家驹都在连续剧里客串。

同样是毕业生,你找了月薪1000的工作,你可以嫉妒月薪3000的、5000的、甚至可以嫉妒月薪8000的。

但是,月薪十万的,你就别嫉妒了,跟我一起喊:大哥,带带我!

尤其是在影视圈,成为明星的同学就是极度稀缺的人脉资源,人家若能给你一点机会,哪怕演个配角,你都得感恩戴德。

苏家的电话,从晚上8点50,一直响到晚上11点,苏晓琪基本上就是接电话中度过。

整个苏家人都清楚:晓琪这孩子成大明星了。

一个人成名最快的途径,就是参演的某部连续剧、电影大火,可以说是一夜成名。

今晚,苏晓琪绝对要失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