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商业帝国 > 第327章 徐光启就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钱谦益站出来,也开始极力推荐吕建的时候,保皇党才看出来这里的陷阱圈套。于是,王建国站出来:“皇上,吕大人是先皇钦定的参知政事,皇上备询。如果将吕大人派到南方去,就违背了先皇的遗命,不妥。”

这个帽子扣的扎实。

崇祯现在的心情是,自己想要把这个经常和自己,治国理念不同的家伙,踢出朝堂,让自己实现自己理想的治国。

这个海事衙门尚书的职务,黄矿将这个衙门直接提拔到和六部平级,正好可以安置吕建,然后让他到上海,而不被人诟病自己寡恩对待功臣。

但是,王建国的提议,却不得不让他重新考虑这件事了。

吕建的这个参知政事,天下明眼人都知道,这就是自己的哥哥,为自己量身定做的职务,就是想让吕建帮助自己,治理这个国家。而吕建建立的这个保皇党,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是哥哥为了自己在打倒阉党之后,不再被一言堂的东林党人架空,而设定的。

从这一点上看,哥哥对自己可说是用心良苦。

虽然这样的安排,并不被自己喜欢,但真要将吕建踢出朝堂,就等于违背了先皇的遗诏意思。

先皇哥哥尸骨未寒,自己就违背了他的遗命,这会被人诟病自己人性凉薄。

同时在乾清宫,当着所有内阁和科道官员,留下遗言,将吕建魏忠贤王体乾等人,嘱托为托孤重臣。

结果现在三个托孤之臣,其中魏忠贤和王体乾被自己剐了,再把这个弄了,那自己在世人面前的形象就彻底崩溃了。

同时他也从自己孤单时候,吕建就跳出来给自己当枪,那还一扎一个准上看,自己还真不能让他离开。平时可以不用嘛,但用时候得抓得到。

对,不能让他离开朝堂。尤其是黄矿等设计的那个位置,实在太远了,其目的就是要让吕建远离朝堂,其实就是远离自己。

哈,你们东林对吕建怕啦,好事啊,那我更应该把他留在身边了。

其实这时候的崇祯,潜意识里,也开始厌烦东林了,也开始无意识中,形成了东林反对的,我支持的思想了。

只不过历史上,他没有吕建,只能和东林赤膊上阵短兵肉搏,最终弄成君视臣为寇仇,臣视君为死敌的局面。君臣同心合力,玩崩了大明。

在王建国的大帽子下,崇祯也借坡下驴挽留吕建:“诸位爱卿不要争论了,王爱卿说的对,吕爱卿受先帝遗诏托孤,有时刻匡正朕的得失之责,是不能离开朕的左右的。所以,海事衙门总理大臣的职务,是不适合他的。还是按照参知政事吕大人的提议,请徐老爱卿辛苦。”

徐光启也是天启的老师,也是旁听生自学学霸朱由检的老师,所以他对徐光启也保持着一份尊重。

“不知徐老爱卿可否屈就?”

徐光启就在大殿里,这几天关于开海的争论,他是都有参与的。虽然他没有参加辩论,但他比别人要开放的多的思想,让他认为吕建提议开海,是正确的。

为此在回到自己的府里的时候,也曾经辗转反侧,思考规划这个衙门如何运作。虽然他没有那个野心,但他准备为即将上任的同僚,尽一份心。

结果今天朝堂,黄矿首先将这个衙门,拔高到了和六部平等,这当时还让徐光启,很是欣慰了一把。在他认为,这些冥顽不灵的东林党人,终于重视起来了这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而当吕建推荐自己,做这个海事衙门的总理大臣的时候,他不由得心中一动。他不是为了那个权位,而是为了自己能够实实在在的干点事,为这个国家真正出点力。

而当东林党人将这个衙门设立在上海,再全力推荐吕建的时候,徐光启这才真正感到了,东林党的别有用心。

至于吕建在不在朝堂,徐光启并不在乎,因为他和吕建的交情也不深。

他在乎的是,吕建那种有异于常人的治国手段方法,和自己这个具有开阔视野,受西方文化深刻影响的思想,无形中有着共鸣。

这样想来,吕建是不应该离开朝堂的,而是应该利用他的能力,将这种开放的思想,在朝堂上推广,而自己应该下去办点实事,与他相互呼应。

当这时候崇祯询问自己意见的时候,徐光启站出来,根本就没有玩文人那种三推三让的谦逊,而是直接面对崇祯:“臣为能实实在在的为朝廷做一些事,而感到荣幸。臣感谢皇上的知遇之恩,臣谢主隆恩。”

这么干脆就接受了,东林原先当然还以为,徐光启会配合同党实现目标呢,却不想他直接搅黄了这件事。

噢,对了,历来东林在首善书院开会,都没有请这位徐光启过去参加。失算啦。

徐光启,你在关键时候,贪恋权力,你不是君子,你出卖了党。你是叛徒。你必须被打倒。

那内阁不同意徐光启的任命行不行?按照明朝的制度,不行。

国家的事情,内阁的臣权和皇权互相制衡,皇上同意的,内阁不同意,就等于白说;而内阁同意的,皇上不同意,也是白说。

但皇帝对一件事,只能三驳,然后内阁还是坚持,那就可以执行了。实际上,这个老大帝国,是由臣子真正管理运作的。

虽然这样,降低了办事效率,但好处就是不会在政策上,出现大的偏差,而当年永乐设计的这个架构,就是借鉴了历朝历代,出现昏聩无能的皇帝而亡国的悲剧设定的。未来,真如历史上,自己的子孙出现傻子白痴,这个老大帝国依旧能正常运转,保证自己的子孙永远是皇帝,保证自己的江山万代相传。

他做到了,大明的确因为这个制度,没有出现昏君暴君祸国。但也很少出现伟大的明君,倒是不着调的奇葩的很多。

至于最终还是灭亡了,那是朱由检和群臣共同努力的结果。

但在任免官员上,就不同了,这个,内阁只有推荐的权力,而绝对没有实际任免的权力。

真正官员的任免权力,就牢牢掌握在皇帝的手中,这才能保证皇权的至高无上。

所以,崇祯同意徐光启出任海事衙门总理大臣一职,内阁不能反驳,即便东林内阁全体反对,也不行。

而要想打倒这个搅局的叛徒,你只能弹劾他,最终逼迫皇帝罢免他。

崇祯对徐光启,能如此干脆的接下这个差遣,非常满意,和气的询问:“老大人,您对这个海事衙门有什么看法吗?”

这样一问,东林党人立刻打起精神,只要徐光启一说加税,一说收管理费,大家就准备立刻展开攻击,让这个连印都没看到的老头,立刻滚下台。

徐光启回答:“开海事,臣已经听了全程,臣认为,海事衙门的职责,就是一个宗旨。”

“什么宗旨?”

“外引内输。”

所有的人都愣住了。东林当时差点差气。

皇上指使吕建跳出来,弄出个海事衙门,不就是保住市舶司吗,保住市舶司的目的,不就是收钱吗,你这算什么,你不谈钱,就违背了皇上的意思啦,你不谈钱,我们怎么弹劾你啊。

崇祯纳闷:“就这么简单?”

徐光启点头:“就这么简单。”

吕建股掌,孤独的掌声分外响亮。“徐大人总结,太精辟了,太好了。”

徐光启笑问:“吕大人,你懂我的意思?”

“徐大人的意思正是我的意思,这才是开海的实际意义所在。如此,徐大人一定能把这事情办好。”

崇祯一脸懵,开海不是为了赚钱吗,怎么转到这里去啦。你不给朕赚钱,我费这么大劲干什么?

徐光启给崇祯解释道:“我的衙门,要做的,就是有计划的引进我们大明没有的。比如高产的粮食品种,国外先进的技术,还有大明紧缺的白银。而又是有计划的输出我们多余的,比如瓷器,茶叶,烟草,等等,安置无地的百姓,让他们做工养家糊口,富裕民间,丰盈国库。”

总算提到钱啦,而且还是如此不谈利的提及,崇祯兴奋的豁然起身,直接鼓掌:“好,老大人,立刻就办。朕,看好你和你的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