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苏禾来到新的食品工厂,方县给她划了很大的一个地方,方县这个地方,地广人稀,要想在县里建厂子,还是有很多地点可以选择的。

苏禾眼前的厂房很大,除了眼前的这一间间非常大的厂房,四周的土地,因为好几年还没开发,所以会有一些荒废。

四周的地方足够大,以后工人建立家属院,也可以有地方。交通也可以,骑车15分钟,步行半小时。

方县的经济并不好,陈市长也是综合考虑之下,决定以方县为基础,作为试点工作。

如果食品厂带动了方县的经济,就可以考虑向本省的其他县城进行推广工作。

接下来她最主要,最紧迫的事情就是,一是准备一些招工考试的流程,建设一个领导班底,而且机械的引用与制造,资金上倒不用担心,这也是为什么领导她去财政局当干事的另一个原因。

毕竟是市领导集体下的决定,财政局也是通过了的,这个钱他们是一定会拿的,但是部门里的人和部门外的人待遇还是差一些的,内部里有人好办事,就是这个道理。

如今苏禾也算是他们的内部人,他们也没拖延,当场就把汇款单给了苏禾。

毕竟这以后还得走动不是?

几百人的工厂,可不是小打小闹,选人标准上可不能出现任何差错,这关乎到以后的工厂结构。

必须谨慎。

不过毕竟是一个新的食品厂,步子肯定不能一下子迈太大的,工人的工资就是一笔很大的支出,省里虽然在资金上给予了支持,但是建厂不是一蹴而就的,苏禾打算先招一些工人进行培养,然后在想扩大的事情。

苏禾做好计划书,详细描述了她的第一步工作,她招多少个正式工跟学徒工,面向什么群体,把详细的招工计划和一些未来的安排做好,就去市里给陈市长报告。

陈市长看后,觉得没问题,当场就在拟定工厂书上签了字,直到这,建立工厂的事情才算是正式定下来。

因为工厂的建址是在方县,所以以后苏禾的工作直接面向方县的县委领导,不过以后工厂的变动还是得市里说了算。

毕竟方县只是试点工作,是由市里拿钱建厂的,方县没有权力决定工厂的生死,反而还要积极配合,毕竟以后经济真的起来了,对方县是很有益处的。

程副县长是很看好这个新的食品厂的,跟别的县一比,方县经济实在是太差了,都说建工厂赚钱,但是也得先拿出建厂的钱啊!

此次由市里牵头,只要小苏,这个新的食品厂发展起来了,方县的经济发展起来了,不愁以后没有钱建新的工厂了。

为了配合苏禾以后的积极开展工作,程副县长还让楚松云楚秘书给苏禾在县委大院里搞了一个单间住房。

这样以后汇报工作也很方便。

那个房间今天苏禾去看过,不大,但胜在是单间,要是整个集体宿舍,那可就麻烦了,做什么事情都不方便。

房间除了一张床,一个旧桌椅,一个洗脸架,窗前还有一个挂衣服绳子,就什么都没有。

不过没关系,到时候再添一个暖壶,杯子,反正到时候进住进来,东西总会越来越多的,就不会,现在看着这样单调了。

苏禾这样来来回回的跑了好几天,把基本的工作都做完,该盖的章啥都盖完了,汇报的工作也汇报完了,终于可以开展工作了。

苏禾把招工的宣传单贴在县里的招工栏上,县委大院里,宣传部的同志还帮着宣传了一下。

县里招工栏上这几年没有啥招工的启示,光秃秃一片,显得有些凄凉,在工作岗位都饱和了,尤其还赶上知青下乡,一些有本事的人早就把安排安排明白了,高学历的人现在待业在家混日子,要不就都下乡去干农活去了。

现在的工作名额可谓是有市无市,有人脉的人,早就听见消息,搞工作了。利用人脉咋的也能搞到一个工作名额。没有人脉没钱的人,只能老老实实的下乡。

所以招工启事一贴出,闻风赶来的人非常多,而且也还在不断的奔走相告。这时候的工作太难得了,谁能真舍得自己的孩子去下乡吃苦啊!

尤其是苏禾的招工启事对过往还没有要求,不管应届和往届,只要符合要求,人品过关,能力出众即可。

只要初中名额以上,通过了招工考试,就可以成为正式工或者学徒工,正式工年龄在50岁以下,学徒工年龄在35岁以下。

正式工跟学徒工两者加起来有50来人呢!另外一些办公室小领导,小干事另外招,不占用这50个人的名额,学历要求高中或中专以上。

多久了,方县有多久没这么招过人了,以前还或多或少放出来过一两个名额的机会,现在赶上知青下乡连名额都内部消化了。

家长觉得自家孩子的学历符合招工名额的,不惜发电报告诉正在下乡的孩子务必请假回家一趟,参加招工考试一旦被选上了,就不用下乡了!

经历此事之后,方县一下子炸了,邮局门口围满了人。

以前舍不得发电报的,这次也不惜花钱多说几句,为的就是把这件事情说明白。

机会一旦错过了,以后再遇可就难了。

下面的一些公社也得到了消息,知青们都炸了,哭着闹着非得要去参加招工考试,要是不让他们去,他们就不想活了!

公社头疼的同时,也觉得这也是一个好的机会,让这些知青去试一试,失败了就老老实实回来种地,成功了,那也不错,反正这些知青干的活不行不说,还拉后腿。

人心都浮躁了,不让他们去试试,他们也不会好好干活的。

市里先给拨了一些机器,不过不多,这时候机器不便宜,以后扩建就得用厂里赚的钱,再购买机器,市里不会再负责了。

这样已经很好了,要不是决定在方县进行试点,恐怕连机器都不会给。

苏禾对此已经很满足了,接下来就等她的第一批员工就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