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玄幻魔法 > 渡娘之后封神时代 > 第六百六十五章 古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董仲舒天人感应就是把天和人一一对应,人有四肢天有四季,把天的各种各样的现象和人族身上的情况对应,当然这完全就是牵强附会。但因为有了这些牵强附会,大家才会相信灾祸是上天对人间的警告,肯定是人间有人没做到位。

长安发生小地震,那就是天在警告人类,不应该让女子修书。有理有据,所以李世民都头疼了。怎么就突然地震了呢,要是没有地震也无所谓,但有了地震他就要给一个交代。作为皇帝并不是肆意妄为的,他如果不去尊重这些弹劾武媚娘的人,他也没法解释地震,没法继续让群臣听话。

太过巧合,李世民也只能弃车保帅,准备阻止武媚娘继续修书。

武媚娘也知道完蛋了,自己名留青史的计划就这么无疾而终了,虽然可惜,但她也不可能证明地震和自己无关。除非她停止修书之后,来一场更加猛烈的地震,但这是不可能的,毕竟她又不是神仙。

芸姚也知道这些家伙搞封建迷信那一套,估计只有迷信才能打败迷信,科学的力量还太过弱小,根本没法证明天人感应是错的。如果这个时候观音菩萨显灵,直接告诉长安百姓说应该让武媚娘继续修书,他们肯定就会消停了。

真要用迷信自然是小事一桩,芸姚自己展现法身就能唬住他们,但用神仙的身份要求凡人怎么做是不对的,也是天庭明令禁止的,芸姚也不喜欢这么做。不过这些王公大臣掌握话语权,把地震和修书联系在一起,群起而攻之,连皇帝也没法对抗,因为这套天人感应算是皇帝合法权的来历,也是皇帝和群臣的契约。

皇帝是天子,要是拒绝天人感应那就是自杀。而如果皇帝不接受天人感应,群臣也就没有控制皇帝的方式了,所以这套游戏规则就是双方达成默契,在天人感应的框架下,群臣承认皇帝是天子,皇帝也要承认天的灾害可能是皇帝没做好,也要接受批评。

所以这个规则是双方都接受的,李世民虽然是一代雄主也没法推翻,所以地震要么是武媚娘修书导致的,那么就是自己这个皇帝没做好导致的,总得有人背锅。群臣既然都说是女子修书的缘故,那就是吧。

李世民决定让女儿换一个人,反正修书这种事情能做的大臣多了去了。

就在这个时候,齐州府快马来报,山中巨石开裂,出现一块‘朱女古碑’,上面记载了大量内容,齐州府先把拓本给送到了长安,之后会把古碑也一起送来。

之所以如此重视是因为朱女是平阳公主的偶像,平阳公主经常说自己要效法《诗经》中朱女上阵杀敌,替天行道。

这朱女古碑就是记录了朱女当时是如何带领齐鲁一代百姓进行渔猎生产的,所以齐州府觉得李世民肯定会喜欢,就送来了。

这古碑是春秋战国的古物,是以前驻扎在第二凡间的悦来客栈老板刻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祭祀芸姚。把芸姚的平生都记录了下来,记录到了她编写《诗三千》为止,这可是了不得的发现。第一确定了朱女确实存在,第二朱女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修书的女人,武媚娘就算成功修书也只能算第二个。

现存只有孔子编撰的《诗三百》,没有见过《诗三千》,但古碑上却明确写了有三千首诗。石碑被镶嵌在山中,被巨石所挡,但不知为什么最近巨石滚落,石碑现世。一切似乎都在预示着什么。

真的假的?长安群臣听说‘朱女古碑’出世之后,立刻怀疑这可能是有人在造假,古碑极有可能是假的。齐州府很可能是收了公主的好处,故意造了一个什么‘朱女古碑’出来引导舆论。

为什么在如此巧合的时候出现石碑,为什么偏偏石碑上还有朱女修书的记录,这也太巧合了,就好像是阴谋一样。其实芸姚也觉得巧合,她虽然知道因为她早早地安排了很多第一凡间的人来第二凡间开客栈,也知道他们留下了很多历史古迹,其中就有不少关于自己的记录,但这块石碑出现的时间确实有点巧合。

不过确实是个机会,只要炒作朱女的话题,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因为平阳公主就喜欢朱女,经常用朱女的事迹标榜自己,所以李家对朱女的事迹倒是不陌生。

《诗三百》虽然有很多战争狩猎的诗句,但大部分都是男人做主角,就算有女人,也是描述女人如何担心自己的男人,或者心仪勇武的男人。而以女子作为战争主角的却只有朱女一人,《朱女克牟于垄》一诗中就写了朱女代表自己的家族去迎战强敌,最后以精湛的射术打败敌人的故事。

不过除了《诗经》之外,朱女的书面记录并不多,不过在齐鲁地方上却有很多传说,比如说朱女是孔子的女弟子,还有说朱女加入过墨家,甚至现在当地的渔人都会在出海的时候祭拜朱女。还有更过分的说朱女和庄子一起游过齐国,还帮庄子参悟过天道。在齐鲁当地,朱女的传说非常多。当然其他地方也有,比如吴越就有过朱女和西施勾引吴王夫差的故事,说是西施善于舞道,而朱女善于讲故事,夫差被两个女人迷得神魂颠倒,最后丢了国家。

当然西边的国家也有一些朱女的故事,但没有齐鲁那么多,就好像朱女到处跑,是春秋第一背包客。

“若是朱女是为了编纂《诗经》而旅行,倒是能解释她为什么能到处留下足迹了。”李世民说道。

“陛下,我认为这石碑就是假的,民间传言也不可信。如果按照传说,朱女历经整个春秋战国,是孔子的弟子,和墨子共创墨家,还和庄子论道,三者时隔何止百年,所以根本不可能有这种人。更何况现在我们旅行走遍大唐尚且需要很多日子,在春秋战国那个乱世,一个女子就算再善射箭,也不可能用一生走遍天下。所以石碑上说她编写《诗三千》纯属胡说八道,无稽之谈。”

“但不仅仅是在齐鲁,荆楚之地,西秦之地,甚至是百越之地,都有朱女的传说,这又如何解释?”李世民问道,他倒是希望能有人活几百岁,这样他也好学习一下。年纪越大越怕死,李世民虽然以前对方士不屑一顾,但现在也开始信了。

“我想朱女传说一开始起源于春秋的齐鲁之地,后来历经战国,楚汉、三国、魏晋等等战乱,齐鲁之民迁移众多,这些移民也把自己的民间故事一起带到了天下各处,所以才有了各种各地的不同传闻,朱女的故事也变得越来越夸张。臣认为朱女只是一个由无数讲故事的人添油加醋创造出来的人,就算历史上真的存在,但她的事迹肯定要大打折扣。所以她或许是个射手,但绝对不可能是孔子的弟子,更不可能编撰《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