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看着趴在桌子上的朱高炽,眼神复杂:不容易啊,来此至今自己终于把别人喝趴下了,想当初自己也是号称“啤酒喝不醉”的啊!
幸运的是,朱高炽的酒品还不错,喝多了就老老实实的趴着,并没有耍酒疯。
眼看这酒场没法继续进行下去,朱高煦唤来人手,帮着他把大哥抬上了回府的马车,并亲自护送他回府。
这个时候可不能出现任何岔子,否则就被人渔翁得利了……
折腾完这些,回到家的时候已是很晚,这次就连朱瞻壑都没有等到他回来,就睡着了。
只有韦宁还在明烛下,为未出生的孩子,准备些小东西,做着针线活,耐心的等着他的归来。
朱高煦轻轻的走了进来,示意她不要起身,来到她的身旁,俯身亲了下她的额头。
朱高煦温柔的说道:“这么晚了,怎么还没睡。下次就不要等我了,你要早点儿休息!”
“没什么,这是臣妾应该做的,再说肚子里闹腾的我也睡不着!”韦宁脸蛋儿微红,放下手中的活计,轻轻的捶了捶腰,温柔的说道。
“是吗?又折腾你了,让为夫替你教育一下!”说着详装生气,轻轻的把巴掌覆盖在韦妃高高隆起的腹部。
“夫君……”
一夜无话。
朱高煦抽调了王府护卫军中的骨干人员,加入到了家丁队伍之中,两者一起训练!
朱高煦准备训练出两个教导连出来,这样子后面的复制、裂变就不需要他过多的插手了。这样的话,他也能够轻松许多。
虽然他没准备做个吃喝等死的纨绔王爷,但是王爷的生活还是要享受的。
怎么说我大明,这个时候还是世界霸主呢,何必那么为难自己,所有的事情只要一步步的来就行了……
一个上午就在枯燥的训练之中度过,好在家丁队伍经过一些时日的训练,已经能够初步掌握了基本的动作要领。
朱高煦选出其中的佼佼者负责家丁及新来人员的基础训练,有着朱高煦亲自参与训练,在场压制,尽管有些新来的军官不是很情愿,但也不敢表现出来。
不过很快,所有人都被折磨的没有精力去想这些了,即使是已经训练了一些时日的家丁们都要全力以赴,更遑论这些第一接触的新人了!
等到训练休息的时候,朱高煦把沈老六和护卫军的千户刘冠翔两人叫了过来。
“你们两个,也都是老相识了,就不需要本王给你们互相介绍了吧!”朱高煦略带戏谑的看着眼前仿若斗鸡一样对视的两人!
听了朱高煦的话,二人一声冷哼扭过头去,也不说话。
对此朱高煦也是颇感无奈,这两人原本就是从小一起长大,只是后来遭了兵灾卖身与王府。
后来被分配给了朱高煦,并且随他一路厮杀,屡获战功。朱高煦念二人有功,特许他们脱籍,成为良家子。只有这样才能加入军中,凭借战功获得晋升,才有可能封侯拜相、福萌子孙。
而这对以前的好兄弟,却是做出了截然相反的选择。
性格忠厚的沈老六,说什么也不同意,死活不愿意离开朱高煦。
即使朱高煦说了就算脱了籍,也是他的人,还是要随他征战的。奈何朱高煦说了几次,也没有说动他,曝脾气的朱高煦也就听之任之了,对此是好气又感动!
相反的是,刘冠翔的性格却是不失灵活,选择了脱籍入军,很快就凭着军功升至朱高煦护卫军中的一个千户。
虽然他依然还是归属朱高煦统帅,但是性质却是变了,不再是他的私人武装了。护卫军名义上还是国家军队,只有家丁武装才是他的私人心腹,可为他效死!
对于刘冠翔的选择,沈老六得知之后,当时就跟他干了一仗!
忠厚的沈老六认为,刘冠翔做的这种选择就是对于朱高煦的背叛,即使朱高煦亲自给他解释了,沈老六还是没有选择原谅他!
因为同在朱高煦手下效力,导致后来两人只要一见面,轻则大眼瞪小眼,重则拳头相向!抽调人员的时候,朱高煦只是优中选优,竟忘了这码事,于是就出现了眼前的这一幕!
“好,既然你们两个还是这样子,那么本王就给你们个机会,比一比!你们分别率领家丁队和护卫军队,以一个月为限,到时进行全方位的比拼,看看到时候谁能胜出!”朱高煦开了口,既然不服气,那么就来比比吧!
“属下遵命!”二人同时行礼领命,大声喊道!
“当然,沈老六!本王给你两天的时间,把刘冠翔他们教会了,不准藏私!教不会的话就算两方全都失败,也就别比了,这个月你们两个的饷银就拿出来,请弟兄们吃饭吧!”朱高煦威胁道!
“请王爷放心,属下绝对‘好好’地教导他们,绝不会漏下一丝一毫!”沈老六语气不善的回答道。
“请王爷放心,属下等绝对用最快的速度掌握这些本领,绝不让某些人‘专美于前’。”刘冠翔同样针锋相对道!
看着两人的表情,朱高煦既欣慰又头疼。
很明显有了对比、追赶,这样的训练效果会好上很多,但是想想二人的关系,只怕以后有的自己头疼了,这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既然如此,都记住你们自己的话。好了,下去训练吧,本王还有事,就不看着你们了!”朱高煦挥手,让两人滚蛋,实在是头疼啊!
算了,眼不见心不烦。朱高煦接下来的时间,准备去考察下军工厂的建厂选址,考虑到未来的相关配套作坊,这个场地的选择很关键。
毕竟现在既没有蒸汽机,更没有电气化,唯一的高级动力也就是河流了!
以后的炼钢厂、火药厂同样是需要大量的水,而且还要有利于安全保卫工作,毕竟一旦建成的话,就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军火工厂,保密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因为安全问题,朱高煦并不准备把厂子建设在城内,一想到大明后世北平城,王恭厂火药大爆炸事件,朱高煦就感觉到脊背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