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郑1652 > 第三十八章 又是一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8章 又是一年

永历八年十二月,闽南粤东各州府的郑军都已经完成调遣,回到了各自的营地,进行着大战之前的最后训练。

王秀奇的右军也在汀州,邵武,延平等地完成了新的部署,一面提防着江西和闽江以北的清军,一面进行着剿匪行动,特别是溃败逃亡的清军绿营兵和各地土匪结合的武装。

余新麾下的两个营扩充之后,则是调到了南靖和程乡两地的大营,接替原本右军的防区,其余各处的驻军调动倒是不大,基本上延续了原本的部署。

郑成功检阅完平潭的骑兵和水师之后,又立马启程,前往兴化和泉州视察这两个商业重镇的经济恢复和工坊建设情况。在明郑的大力建设下,这两个地方已经建立起了一系列专门生产对外贸易商品的工坊,雇员规模十分庞大。

工商司有了之前建设粤东和漳州的经验之后,泉兴二府的工坊体系建设便合理和高效了许多,优化流程,缩短工期的同时,也避免了很多重复建设。

且说,日本和南洋等地的海贸市场也并不是无穷大,就算是抢占了其他竞争对手的市场,短期内明郑每年的贸易顺差也不会超过五百万两白银。

换言之,单单是明郑治下现在可称超前的工坊体系便很快可以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更不用说,出于政治上的考虑,郑鸿逵还得继续承接江南等地的商品了。如果没有规划,无限制地扩大生产,商品市场很快就会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

这些也是郑成功视察的时候,除了抽查账目,捡查规范和抽查质量之外,要特别检查的,他需要对自己的家底有一定的了解,也需要这些工坊的负责人对自己供应的市场有了解。

不仅是这些专供海外市场的工坊,那些专门供应国内市场的工坊也同样如此,工商司都要有产能规划和市场分析,这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患于未然。明郑的生产能力几年后将不成问题,但内外的市场有多大,却是大问题。

与此同时,泉州还驻扎着正在休整集训的虎卫营,万礼之前从惠州府送来的新兵中优先选择了一批好苗子补充到了麾下,现在正在对他们进行严酷的训练。郑成功此行最重要的目的其实还是检阅大军,自然是要特别去慰问一番的。

不过,视察完泉兴二府之后,郑成功并没有回漳州,而是带着冯澄世,甘辉,黄山等人来到了潮州府。这里如今已然成为了明郑的军火基地,各地的工坊除了因为当地特色和资源禀赋,民间还继续生产民用商品之外,官府设立的工坊全都是服务于军备生产的。

而依托于规模庞大,种类齐全的武器工坊体系,明郑最大的火器试验基地也在潮州府城。郑成功此行来到潮州府,就是为了视察这些生产供应了他麾下大军接近二分之一军备的工坊,明郑大军的战斗力,很大程度上依靠这些制造精良的武器。

不过,明郑的武器研究中心却是在漳州府城,因为那里有“漳州大学堂”,“漳州职业学堂”和同样规模庞大,种类齐全的武器工坊体系,还有依托于中左所和海澄的造船基地,以及各大驻军营地。

潮州府之后,郑成功的下一站,便是和广州府交界的惠州府,明郑的另外一处前线。周全斌当前正在进行最后的部署,他的大军即将从南海卫,增城,惠州府城撤离,然后直接投放到兴化府驻扎,等待着明年的大战。

而在此之前,后军的哨骑依旧强势,还是和往常一样,不时出击袭扰,清除那些尚可喜派来侦察的哨骑,还有突袭粤北等地往来广州城的粮队,清军根本防不胜防。

南海卫,增城,以及惠州府城组成的三角防御体系,是如今郑成功最担心的地方,周全斌的主力大军撤走之后,这里除了两个留守的千总部之外,只有潮惠二府征调的农兵,卫戍军协助防守,一旦尚可喜倾尽主力而来,极有可能难以坚守。

郑成功此来,一方面是要检查堡垒的修建情况,另一方面,则是要检阅那些调来的农兵和卫戍军了,农兵是张煌言暂领,卫戍军则是郝尚久统领,两人相互掣肘,共同承担了惠州前线的防务。

明郑的农兵和卫戍军一样,平常都是训练方阵的,除了农闲时节,其他时候基本上只能保持五日一小操,半月一大练,战斗力并不强,武器配备也同样落后于野战军。郝尚久的兵马倒还好一些,因为历史原因,战斗力和武器装备都要比新组建的那些卫戍军强许多。

不过,考虑到他们是守城,还有后军的两个千总部作为主心骨,郑成功认为给这些临时调集来的兵马换上新装备之后就已经差不多了,参谋总部给出的推演结果也是如此。

从北到南,历时近一个月,一轮巡查下来,郑成功对于各地的表现,大抵是满意的。军队,民政和工商体系经过前面两年多的实践,大处已经没有问题,小处的那些缺陷,则是要靠他们自己慢慢弥补修正了。一个真正完善和科学的体系,必须要有自我纠正和修复的能力。

而最终赶在了过年之前,回到了漳州府城的郑成功,同样还要巡查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防止灯下黑的情况发生。漳州府城如今既是明郑的政治中心,也是文化科学中心,更是军备制造中心,郑成功单单是在府城内,就需要巡视上好几日。

除了平日处理政务的时候,常常要批示和接触的五军署,民政署,商事署各部门衙门之外,郑成功最关心的,其实还是商税,关税,以及海岸缉私这些新成立的部门,没有他们的恪尽职守,就没有明郑如今日益增长的财政收入。

再往后,则是明郑教育的发展,这件事情虽然不紧急,但却十分重要,郑成功知道这才是明郑走向未来的真正核心竞争力。

“漳州大学堂”和“漳州职业学堂”分离之后,各自的职能和使命也都更加明确,王忠孝,陈永华,黄宗羲,顾炎武等人全心全意投入到了教学和研究之中,他们身上往往还兼顾着行政的职责,个人身上的文化喜好和偏向,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大学堂中的风气。

不过,因为明郑在初级教育和职业教育上的巨大投入,高等教育目前又还不成体系,这些传统文人,亦或者是接触过西学的文人,依旧还是秉持着原本的那一套,圣人之学依旧在大学堂中盛行,郑成功的新学科研究和发展,当前主要还是依靠传教士和少得可怜,在科学上有所研究的开明文人。

郑成功当然想快点发展他的数学,物理,机械,地理,冶炼,以及其他的经济,管理学科,培养出一批有助于科学发展的专家学者出来,但单单是老师这一块,就已经是困难重重,更不要说教材和舆论等问题了。

要知道,“漳州职业学堂”的设立便已经遭到了许多非议,福建当地很多颇有声望的地方文人连连请愿上书,指责其本末倒置,作为学堂,不教君子之学,反而让学子去专研制器这些根本不入流的东西......

而“漳州大学堂”作为明郑的最高学府,所有学子都是百里挑一,乃是国之精华,居然也是如此,自然是激起了更大的争议和讨论,若不是大学堂的几个负责人都颇有声望,能够支持郑成功的行动,恐怕大学堂面临的舆论压力还会更大。

当然,郑成功的决心是不容置疑的,他必须通过这种“漳州大学堂”,夺回社会舆论的话语权,引导科学和思想的发展,否则今后他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在思想文化方面面临的局势将更加严峻。

不过,只要第一批学生被培养出来,并拥有了持续学习的能力,明郑的高等教育和各学科发展,也就能步入正轨了。只是这需要时间的积累,短则三五年,长则十数年,数十年,或大步向前,或小步推进,甚至原地踏步,都有可能,反正是急不得的。

但最令郑成功头疼的,其实还是大学堂之内的“华夷之争”,传教士作为红夷,在某些人眼中是不配进大学堂的,更不要说作为教学的老师了。毕竟,能进大学堂的学生,往往都被认为前途无限,是天之骄子。

甚至,还有人将此提升到了国家制度,纲常伦理的高度去讨论,并有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牵扯到了满汉,东虏这样的敏感问题,逼得郑成功不得不授意王忠孝出手处理。

说到底,其实还是郑成功当前的实力不够强大,明郑在政治上还需要和这些传统文人群体维持表面的和睦关系,所以这些问题他都需要妥善处理,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公然撕破脸皮。

要知道,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意识形态的问题,不要说这些所谓的弗朗机人了,就是一些比较激进,具有强烈反抗和叛逆精神的心学分支,在某些传统儒学信奉者眼里,也是洪水猛兽,欲除之而后快。

明末清初这个时期,中央朝廷的控制力经历了由弱到强的过程,在晚明这个商业社会高度发达,朝廷对基层控制力几乎丧失的时代,传统的儒学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各种思想是蓬勃发展的,还有许多是立足于平民的,这其实也符合市民社会伴随着商业发展不断壮大的特点。

但随着满清入关,一系列惨绝人寰的战争,朝廷对社会控制的控制力不断加强,文字狱的极端盛行,这些思想的光辉很快泯灭,并随着生产力的停滞,甚至是倒退,进一步落后,以至于清末的起义军再度回归了神学,依靠原始的宗教思想收拢人心,而不是改革生产关系的政治口号。

郑成功对这些是有所了解的,他固然是要从传统儒学手中夺取社会舆论的话语权,重塑社会价值观,但这些都需要一步步进行。而且,现在也还没到他要表明自己态度的时候,各家争论,斗而不破,然后他再授意引导,才是最合适的。

思想文化的发展和技术有共同点,也又很大的差异之处,郑成功没有办法直接指明一条路,把一大堆思想灌输到别人脑中,因为他没法像技术一样,使得自己的观点可以马上得到应验,说服持有不同观点的人。

换言之,思辨之术,哲学之论原本就是争出来的,但要改变一个人的固有思维,特别还是那些具有很强思辨能力的人,重塑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是极其困难的。否则,古今中外,就不会有那么多被烧死的人了。

毕竟,这不单单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问题,还牵扯到了利益,昧着良心说瞎话可是某些人的传统技能了!

这个时候,思想的自由,便是十分重要的,郑成功不愿意破坏这种自由,但是也不愿完全放任,这里面的尺度,就必须要把握好。太紧了,思想的发展必然停滞,太松了,就是群魔乱舞,贻害无穷。

但无论如何,明郑当前的核心都不是这个,军事上的胜利才是最关键的。而郑成功巡查完漳州府之后,也终于闲了下来。不过,这个时候,已经是甲午年的年三十了!

和往年一样,冯澄世并没有在家里过年,而是傍晚的时候,和洪旭,黄山,郑鸿逵等人一起,来到了延平王府,和国姓爷一起度年夜。

甘辉自然不会缺席,只不过这一次,他是带着儿子一起来的,这小子刚刚出生,就已经成为了郑成功的准女婿,如今根本就是提前十几年过来拜见岳父岳母,以及瞧一瞧未来媳妇的。虽然他媳妇也还没断奶。

两个小孩一出现,自然成为了王府妇人们的掌中宝,成功吸引了几乎所有女眷们的注意,王府大堂中,咿咿呀呀都是逗孩子的嬉笑声。

夜幕落下之后,漳州府城内断断续续亮起了绚丽的烟火,城中的不少人家吃完年夜饭之后,都在放烟火,王府的院子里,也同样是如此,还有跟着大人来到王府度岁的许多小孩提着喜庆的灯笼四处奔跑,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郑成功和他的一众心腹亲信站在王府的三层阁楼上,看着眼前的万家灯火,烟火在空中爆开的明亮光影照在了这些此时正喷云吐雾的男人们脸上。

他们全都是见识过战场残酷的人,看着自己参与治理之下的人间乐土,毫无例外都是一股自豪之感在心底油然而生,似乎这一年的努力都值得了。

郑成功和他们有一句没一句聊着各地的最新局势,清军的,孙可望的李定国的,还有麾下各部兵马的情况,各方军事上行动的猜测和部署,各行各业的发展情况,以及最近发生在军中府中的一些轻松趣事……

虽然是过年了,但是延平王府的这栋阁楼之中,谁也没法真正从工作中超脱出来,他们的肩上,担子太重,挥一挥手,就是成百上千的性命,写一个字,就是数以万计百姓的前途,生计,容不得一点疏忽。

时间一点点流逝,王府院子里的欢笑声越来越大,嗖嗖的烟火发射声也越来越多,夜空中接连不断爆开了一团团绚丽的光影,昭示着漳州府城百姓过年的欢乐。

这一年,他们可以尽情的放烟火,点鞭炮,不用再怕清军偷袭了,漳州府城已经安全了,更是暂时取消了一直持续宵禁!

“砰砰啪啪啪!砰砰啪啪啪……”

很快,诺大的漳州府城内外,便同时响起了一阵密集的鞭炮声,王府的院子里面,欢呼声一片,所有人都齐齐走到院子前,对着阁楼上的国姓爷拱手抱拳祝贺道:

“国姓爷,乙未年好!”

郑成功和上一年一样,拱手对着他们回祝道:“大家乙未年好!”

而他身边的心腹们,和大伙一起祝贺之后,也都齐齐上前,再次恭贺,然后和郑成功亲切交谈。

“国姓爷,乙未年好!”

“国姓爷,乙未年好!”

“国姓爷,乙未年好!”

出人意料的,也是毫无征兆的,漳州府城内,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的,此起彼伏响起了一阵阵自发的欢呼声,全都是百姓们对国姓爷的祝贺。

郑成功听着这些祝贺,不由得笑了起来,心中道:“第三年了,乙未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