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郑1652 > 第二十章 新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确定了大军下一步的进攻目标之后,围绕着这个军事行动的一系列调整和人事调动也随之而来,郑成功和一众下属整整开了三日的会,才最终确定了大部分议案的基本方向。

事情自然只是刚刚开始而已,郑成功开会对下属们做出了指示。而这些下属,同时也是明郑体制里面各部门的最高领导们,自然也需要回去落实,召集手下拟定具体可行的方案,提交审核,在获得郑成功的肯定之后,才能具体实施。

郑成功毕竟还是明郑军事集团的最高领袖,又凭借着后世的记忆,身体原主的能力,表现出了超乎所有人的战略眼光和战略谋划。

所以,他在会前想要的结果,无论是军队,民政和商业上的调整,还是克复漳南六县之后,明郑内部的整合调整,基本上都已经得到了实现。

不过,在张名振的坚持下,关于其麾下大军编制调整的问题,还是悬而未决。

郑成功借着联络李定国的名义,洪旭又搬出为全军将士请功讨封的由头,这让负责阻击,但是拦截金砺,杨名高所部溃兵不利的张名振根本无法拒绝张煌言的调动。

毕竟,要是得不到军中诸将的支持,郑成功又搬出了战场之上的事情来问罪,那张名振可就真的孤立无援,任由宰割了!

当然,他也看得出来,郑成功不想把事情做的太难看,所以除了坚持一定要张名振出任水师前军之后,便转入了大会的另外一个议题,还给了他和手下的人考虑的时间。

毕竟,现在的郑成功要做的,是在身体原主的基础上,建立一套更加科学和严密的体制,以确保无论任何人出现意外,这套体制下的人们,都能按照原本的路线,继续“驱除鞑虏,恢复山河”的事业。

而这,就需要郑成功自己率先做出表率,不然就极有可能如同原本历史上一样,只是依靠个人威权,维系着抗清事业!

郑成功是称雄一方的枭雄,郑家的其他人可就不一定了!

当然了,张名振只以为郑成功是爱惜名声,所以才这样优柔寡断。他早就不相信所谓的“友军”了。

不过,除了张名振所部的“前军”,郑成功原本计划中的中军,左军,右军,后军四部,都已经确定了调整的方案,这是郑成功亲自拟定。

在原本的五军体制中,为了限制将领的权利,确保军队的忠诚,同时也是为了防止变节将领带着大批军队叛变投清,所谓的“五军”只是虚设。

但如今局势已然发生了改变,郑军将来也不会仅仅局限于金厦二岛和漳南六县,所以虚设的“五军”,必须落实,才能确保军队的调度无碍。

在郑成功的计划中,五军中的“中军”,“左军”,“右军”为陆战部队,其中“中军”由中提督甘辉所领,下设四个满编军镇,分别是原有“亲丁镇”,“戎旗镇”,由郭廷和周全斌统率,以及由铁骑镇和前锋镇整合扩充而来的“骁骑镇”,新组建的“虎卫镇”。

“骁骑镇”顾名思义,自然就是骑兵军镇,郑成功将缴获自金砺所部八旗兵的优良战马全部交给了赫文兴和原铁骑镇总镇刘有才,希望能组建一支可堪一战的强悍骑兵。

“骁骑镇”下设左右两卫,满编为一千二百兵,分别由刘有才和王起俸统率,赫文兴任总镇,统亲兵一百,指挥全军。

而这,也是郑军当前五军中的唯一一支成建制骑兵,其余的优质战马和部分杂马,则分配给了军队的眼睛——“夜不收”和斥候。

至于原本历史上,六年之后才出现的“铁人兵”,也即郑军中的“虎卫镇”,重甲战兵。郑成功依旧力排众议,说服军中诸将,设立了这支在近战中可发挥强悍战力的部队。

郑军在东山大战的胜利其实更多是一种取巧,并非野战实力超过了金砺麾下的八旗兵,郑成功必须要尽快补齐骑兵和战兵装备的短板。否则下一次,就不一定会有“北风”的助力了!

原本,他还想要给“虎卫镇”的将士们配备相应的战马,将他们变成和八旗兵一样的骑马重甲战兵的,如此一来就能弥补重甲战兵机动性不足的问题了

但因为郑军战马匮乏,这五千之数对于郑成功来说根本就是天文数字,这个计划只能暂时往后推迟。

“虎卫镇”同样下设两卫,满编为一千二百兵,分别由陈魁和陈鹏统率,万礼任总镇,统亲兵一百,指挥全军。

和周全斌一样,万礼也是郑成功特意提拔的,不过相较而言,万礼的战功足以支持他“虎卫镇”总镇的位置,周全斌则更多是倚靠郑鸿逵旧将的身份,成为了郑成功为统合军中派系,安抚人心特意树立的典范。

其实不难看出,郑成功把全军的精华都汇聚到了中军,中军四镇,共计一万将士,便是郑军中当之无愧的精锐主力,也将是郑成功刺向满清的一柄尖刀。

“左军”则是前提督黄廷统领,下设三个军镇,分别是陈俸统领的“左冲镇”,廖敬统领的“左先锋镇”,陈埙统领的“宣毅左镇”,每个军镇满编同样为两千五百兵,全军共计七千五百将士。

“右军”则是新晋的右提督王秀奇统领,编制和“左军”一样,柯鹏统领“右冲镇”,余新统领“右先锋镇”,洪承宪统领“宣毅右镇”。

而这些,还有直辖于招讨大将军府,中军内司总制蔡福统领的“銮仪镇”,便是郑成功麾下的真正野战兵马了。

至于即将被派往舟山,崇明等地,被郑成功安排了陈六御协助的张名振所部水师“前军”,以及负责福建,南洋等海域,由隆武时期便已经官至左都督,总兵的老将林察统帅,周鹤芝,周瑞分别统领一军的水师“后军”,则是郑军的海上军事力量。

其实,和大众视角里郑成功海战无敌,陆战拉跨的印象不同,郑军的主力,其实是陆战部队,水师在其中并不占绝大部分,但是相较于清军而言,已经足够强大。

究其根本,是清军的水师太弱,而非郑军的水师已经天下无敌!

水师前后两军的安排则更多是政治上的考量了,“前军”的陈六御是郑成功的心腹,张名振之所以迟迟不松口,这便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而“后军”则更多是对于先期投靠而来的浙江抗清力量的整合,他们将负责不是那么重要的区域,逐渐被边缘化。

这是郑成功必须要做出的选择,在明郑的实力进一步增强之前,位置就那么多,他不可能不在关键的地方安插心腹。否则如何确保自己的意志得以贯彻?

这就是权力斗争,是你死我亡的游戏,郑成功的这一番处理,已经是宽仁了,但如果必要,他会毫不犹豫彻底消灭不服从的人!

而除了正规的野战大军以外,郑成功还将这段时间招抚的兵马编成了卫戍五大营,每营两千五百兵,分别由张进,黄梧,蓝登,林胜,苏茂五员大将统领。

“卫戍五大营”既是郑成功统治区域的卫戍部队,也是郑军的预备兵马,平时屯田耕作,收获的粮食由公库按照市价全额购进作为军粮,闲时进行军阵武艺训练,每半年会进行一次考核,五军的缺额会从其中表现优异者中选择补充。

当然,“卫戍五大营”兵将的兵甲装备,训练强度都和五军不同,普通士兵的月饷也只有五钱,只有战时出征的时候,才会和战兵的一致。

与此同时,无论是“五军”,还是“卫戍五大营”,原本便已经存在军队监察体系都得到了加强,尤其是总理监营麾下的“监纪”“督阵监营”和“大饷司”。

“监纪”,“督阵监营”负责大军军纪和战场督阵,“大饷司”掌管着军队的饷银发放,都独立于统兵的军官,权力极大,这是郑成功确保军队战斗力和对军队绝对控制的保证,也是避免明末军队弊病的最关键因素。

而这个关键机构的统领,则是由原本的大监督杨世德接任。

与此同时,为了完善针对各级民政官吏的监督,郑成功也进一步扩充了“察官”,成立了“督察司”,为了应对将来地盘的进一步扩大,这些原本直属于郑成功的官员都必须成为正式体制里面的一部分,以获得对应的权力和资源。

另外一个十分重要的机构就是冯澄世统领的“军情司”了,这也是直属于“招讨大将军府”的特殊机构,郑成功将其职能分为了内外两部分,但目前主要还是对外,以侦探清军的情报为首要目的。

而民政方面,洪旭依旧是总理官,总理人事,屯田,财政,建设,科举教育等诸多事务,屯田,村堡,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科举教育,是郑军之前几乎没有的,和清查田地,建立户籍,征粮征丁一样,也是洪旭目前主要处理的事务。

而作为民政总理官,几乎是明郑集团二把手的存在,洪旭还被郑成功赋予了紧急情况可以不经批示,直接调动一个营的卫戍部队的权力。

郑泰依旧主管以“五商十行”为基础的海外贸易,并开始利用手中掌握的贸易体系和商业信息,在漳州府城设立工坊。同时,郑成功也开始筹划海关的设立了。

不过,由于目前郑军面临的严峻局势,郑成功将几乎所有资源都投入了军队建设之中,民政和工商业的核心是为军队筹备钱粮物资。

只有在战场上获得了胜利,郑成功在地方的建设才是有意义的,否则不过是虚耗原本就紧张的资源罢了。

想要强军,最关键的,便是充足的粮饷,而前者来自于漳南六县和东南沿海的走私,后者则主要来自海外贸易。

作为曾经的浙江布政使,浙东巡抚,同时也是带着无数南明遗臣投奔郑成功的的领头人,卢若腾得到了郑成功将为其向永历请封的许诺之后,终于答应出任闽南巡抚了,虽然目前这个明郑集团的闽南巡抚下辖只有漳南六县和同安,高浦所二城。

在这个标杆人物的带头下,沈铨期,辜朝荐等人也纷纷就职各部,明郑集团的包容性进一步增强。

当然,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或许便是王忠孝和张煌言已经前往觐见永历讨封的消息在明郑内部传开了!

随着这些任命的确定,明郑集团的整个军政商体系也再次变得明朗,郑成功借着这次的部门调整,在统合军中各个派系的同时,将周全斌,万礼等原本历史上郑军中尚未被充分发掘的将才们纷纷放到了可以发挥他们才华的位置。

这些便是他从当前的东南一隅一步步向外拓展的基础,依托严密的组织结构,以这些心腹大将,大臣为骨架,各级各部官员为筋络,士兵,人丁,土地,商业为血肉,整个明郑一旦动员起来,将会爆发出强大的能量和远超敌人的效率。

在之后的半个月里,整个明郑都在忙碌和混乱中度过,大量的人员随着一张张调令不断流动,先是从金厦二岛和六县汇聚到漳州府城,而后又从这座当前的明郑军政集团的政治中心往周边流动。

漳州府城内,原本空无一人的各处官署也重新恢复了生机,而随着大量官员士兵的长期入驻,地方士绅,商人的回归,货物流动逐渐恢复,在洪旭的积极引导下,漳洲城的商业也开始有了回复的态势。

趁着秋粮即将收割完成,作为明郑养军基础的村堡和军营开始密集建设,“漳州反攻战”大胜的赏赐,军队的训练也开始步入正轨,新设立的武器工坊也以最快速度在运转,缴获的几十万两白银还没在账上躺热,就如同流水般花完了。

而各个相互牵制的部门设立之初,一旦开始运行,便免不了出现各种莫名其妙的疏漏,相互间的扯皮,争吵,甚至是权责不清的问题,也同样不可避免。

不过,在郑成功和洪旭的合力压制疏解下,各部官员们只能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完成。郑成功还要亲自盯着“骁骑镇”和“虎卫镇”的组建,每日都是马不停蹄,东奔西走。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永历六年十一月,衡州大战即将打响,留给明郑准备的时间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