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东汉名儒弟子,动辄千人数千,甚至上万。

太学生两三万人,历代莫及,皇帝还亲自坐讲。

汉有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

《易》有施、孟、梁丘、京氏。

《尚书》欧阳、大小夏侯。

《诗》齐、鲁、韩。

《礼》大小戴。

《春秋》严、颜、凡十四博士。

弘农杨氏正是传承《欧阳尚书》,今文学派。

王朗作为标准的儒生,五经他都钻研通透,才气横逸,清新高致。

再观曹操,飘逸出尘,丰采夺目。

简直是神仙打架,凡人看戏。

什么是风流?

人生充满节制而张扬。

衣袂飘飞之时,风姿绰约。

刀光剑影之间,自有风骨。

士族、儒生在纷乱政治下,不屈地挣扎着。

一些士族开辟了新的道路,追求自由、荒诞和倔强的生活。

曹操设辩难擂台,自然是王朗率先发难。

他针对郑玄的处境,呐喊道:

“《论语·公冶长》载,孔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此作何解?”

主张行不通了,索性坐木排到海上漂流去。

党锢之祸起,郑玄遭受党禁,没有在朝为官。

他游学归里之后,复客耕东莱,聚徒授课,弟子达数千人。

祖父、父亲都没有出仕,称一声“庶民”也不为过。

寒门子弟,好歹是没落的世家。

王朗一开口,洋溢着阔绰和神气。

至圣先师这句话,很明显有身处乱世时,明哲保身之道。

曹操可以回答: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亦或者引用孟子的言论: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都能够解释孔子的这句话。

在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门迎来了绝佳的发展。

但只要是人,就会有私心。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儒家经典的解释,越来越牵强附会、繁琐僵化、支离破碎。

先贤的言论,也逐渐地被扭曲。

儒学在思想和现实中,一步步失去了超越性和神圣性。

于是。

有一部分人,开始追求古文经学。

曹操的回答,取了《易经》的一句话:

“天地变化,草木蕃。”

“天地闭,贤人隐。”

天地交感,变生万物,那么草木茂盛。

天地隔绝,阴阳不通,那么贤达人世隐蔽不出。

王朗没有占到便宜,却敏锐地捕捉到了曹操的破绽。

他袖袍轻举,接着道: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孝顺父母,尊敬、顺从兄长,是仁爱的根本。

曹操回答道:

“自然亲爱为孝,推爱及物为仁也。”

慈孝、仁爱是儒家“名教”思想的体现,而曹操口中的“自然”,则是道家思想的表达。

大儒董仲舒倡导“审察名号,教化万民”。

汉武帝“独尊儒术”,将符合帝国统治利益的政治观念、道德规范等,进行弘扬。

立为名分,定为名目,号为名节,制为功名。

用这些“束缚”对百姓进行教化,称“以名为教”。

这就是儒家的“名教”。

具体内容概括起来,就是着名的《三纲五常》。

名教堪称“天理”,谁不遵从天理,肯定要遭受批判。

渐渐地,名教成为禁锢人们言行的桎梏。

这和曹操口中的“自然”相悖。

老子的“自然”是理想的人生状态,也是理想的政治原则。

王朗正准备诘难,曹操主动做出了解释:

“名教本于自然,自然为本,名教为末。”

“天地以自然运,圣人以自然用,天地是自然而然的,圣人的作用也是合乎自然的。”

此言一出,立即引起诸生哗然。

这还是儒家经典的辩难吗?

郑玄心中微微震颤,没有当场打断曹操的话,是他的修养好。

马日磾愁眉紧锁,他曾听闻曹操“援道入儒”的思想,称为“玄学”。

今天还是第一次见!

这……有点嚣张啊。

黄老之学,已经被“独尊儒术”淘汰了。

曹操再次提起,以老子之学,解释《易经》。

《易经》可是道家、儒家的联系所在。

曹操打破陈规,难道要将辩题折腾为道、儒之争吗?

这完全偏离了主题!

依道家来看,儒门的倡导、主张也是不错的。

缺陷在于,只能靠“严以律已”刻意做到,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做到。

一有不慎,则内以伤身,外以乱人。

而道家以自然为本,更加贴近于人的生活。

“《论语·泰伯》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尧之治国,顺乎自然之道,效法天地,以成教化,爱子御臣而无私,赏罚自任而不为,如旷荡之道而无形无名。”

“不私其子,而君其臣。”

曹操以儒家推崇的尧,进一步阐述他的观点。

尧帝把天子之位让给了舜,没有给自己的儿子,这是不私其子。

他没有把天下据为己有,而是让天下百姓都受到恩惠。

这不是“自然”是什么?

郑玄豁然开朗,思绪潮涌。

曹操口若悬河,从容应对王朗的发难。

王朗懵逼了,曹操援道入儒,又以儒解释道。

两家经学,曹操都掌握得炉火纯青。

王朗虽然精通《周易》,此刻也觉得捉襟见肘,窘迫难堪。

“今日辩难,是儒学经典,孟德为何频频参杂《老子》等?”

曹操泰然自若,锋芒初绽道:“是吗?不如换曹某来问。”

“善。”王朗坐定,无所畏惧。

“曹某听闻阁下擅《易经》,就询问《易经》的内容吧。”

“《易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作何解?”

王朗轻蔑一笑,觉得这题简单:

“一阴一阳之谓道,阳得阴而成,阴得阳而序,刚柔相配,故人为三纲,法天地人。”

王朗将三纲说成是阴阳之道的体现。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三纲被认为具有天然合理性。

“阁下也擅长老庄之学?”曹操惊讶道。

王朗愕然,疑惑地望向曹操。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曹操脱口而出道。

人的生存,生活法则是承接于大地。

而大地的运行法则是承接于天,而天的运行法则是来自于道。

而道的运行法则是自然赋予的。

王朗彻底懵逼!

这不是论证名教本于自然了吗?

太学诸生脊背发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