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宦官当政,朝野上下哀鸿遍野。

各方膨胀的野心,昭然若揭。

司徒桥公请辞,轰动士林。

作为司徒府的属官,蔡邕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影响。

他眸子一凝,落在曹操身上。

“孟德要入鸿都门学,可是出于本心?”

二人没有入司徒府,曹操应蔡邕邀约,来到蔡府相叙。

蔡邕并非没有靠山,他的叔父蔡质,可是当朝卫尉。

没有身份背景的庶民、寒门,几乎没有入仕的可能。

这也是察举制的弊端所在。

无论是察举制,还是后世的九品中正制,都被世家大族垄断了。

“陛下征召入学,不敢不从。”

曹操磊磊落落,没有遮掩自己的行径。

“唉——”

蔡邕闻言心领神会,唯有一声长叹,表达出自己的同情和遗憾。

“学生认为,入鸿都门学和太学,没有任何差别。”

“只要专心治学,两耳不闻窗外事,坚守本心,不做欺上媚下之人即可。”

“无论在鸿都门学还是太学,都能够为百姓做事,行善于天下。”

曹操心胸豁达、开朗,驱散了周身的寒气。

他的一腔热血,深深地感染了蔡邕。

“孟德言之有理,是老夫狭隘了。”

“任何事,都因人而异。”

“老夫只是担心,你到了鸿都门学后,见不惯诸事……”

蔡邕意有所指,潜意识认为,曹操朗朗若日月,很难接纳“不公”的待遇。

试想一下,身边的同学谄媚上位,成为县令、郡守,甚至是一州刺史。

曹操能够把持得住吗?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曹操沉毅道。

“哈哈哈!”

蔡邕骤然大笑,赞赏道:

“桥公说过,孟德是一块璞玉,尚需磨砺。”

“在老夫看来,孟德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

二人谈道论儒,其乐融融。

蔡邕身具名士旷达,曹操任诞和幽默。

一时间咳珠吐玉,妙语不断。

这时候的读书人,都是苦读儒经,旁涉老庄之学,一步步养望交友,而后“举孝廉”。

倘若曹操是没有背景的寒门,他需要获得当朝高官、名士的好评。

例如桥玄、蔡邕等人。

获得好评后,他回到家乡,地方官才会顺水推舟“举孝廉”。

如果不幸获得差评,一辈子都会受到影响。

蔡邕这样的名士经过郡县,一定会有无数的读书人争相表现、讨好,渴求获得一两句优渥的评价。

这就是“养望”。

没有名士的评价,孝廉没有名声,一般人是不敢轻易举荐的,会被批判“任人唯亲”等。

寒门、庶民要走完流程,比遭天谴还难。

曹操旁征博引,彰显了深厚的儒学、道学,蔡邕都为之惊悚动容。

他不禁做直了身子,摆出凝神倾听的姿态,和曹操同等交流。

曹操言谈侃侃,如有神助,且又姿容俊逸、风度不俗,深得蔡邕的推崇。

宦官当政,大汉处于最混乱、最动荡的时代。

蔡邕这样的大儒,一直在寻求着拯救江山社稷的办法。

思想的痛苦、折磨,让他心力交瘁。

他曾和桥玄一次次地探讨,憧憬着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局面。

无不是光芒万丈,前无古人!

拯救大汉的办法,或许就潜藏在这些先贤的思潮中。

曹操第一次展露“玄学”的风采。

平等宽容的环境。

严格的逻辑推理。

精致的言词。

美丽的仪态风度。

蔡邕全身心地投入,除掉各种利益、彼此身份、最终目的等。

没有现实的羁绊,不同志向者的阻挠。

蔡邕真切地获得了精神上的享受、满足,主宾二人彼此交锋,反复争辩。

“既然‘无’为根本,‘有’为末端,为什么圣人孔子不肯言‘无’,而老子却反复阐发’无’?”

蔡邕精通儒家经典,对老庄之学大致地涉猎。

面对曹操融合了儒、道两家的“玄学”,有些招架不住。

“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故不说也。”

“老子是‘有’者也,故恒言其所不足。”

曹操目光如炬,慷慨陈词,阐述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他的玄学侃侃道来,雄辩滔滔,胸中酝养着浩然之气。

蔡邕思路清晰,言简意赅。

他以儒学为基,引经据典,都是严密的名学。

学识宏富,议论渊博。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此‘不仁’何解?”

蔡邕向曹操发难,成竹在胸。

天地没有所谓的仁慈的,更没有所谓的仁爱。

祂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

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也同样像天地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

这里面蕴藏着“黄老学说”的精髓。

大汉“文景之治”,正是以黄老学说作为主导。

刍狗的后一句是: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中。”

人间天地,和一个风箱一样。

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

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

“文景之治”时期,官民比例达到了惊人的八千比一,八千百姓供养一名官员。

朝廷推崇“无为而治”。

到了唐朝为四千比一,明朝两千比一,清朝九百比一,民国三百比一。

儒家治世,比例越来越失衡。

“《论语》曰:‘予之不仁也’,《孟子》曰:‘不仁暴其民’,此不仁为冷酷、残忍、残暴也。”

“黄帝内经《素问》之‘不痛不仁’,可解释为麻木、感觉丧失也。”

“先生所问‘不仁’,肯定是后者。”

“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

曹操从容应答,蔡邕惊为天人。

天地没有为野兽种植草料,但野兽能以草为食。

天地也没有为人类生养狗类,但人能以狗为食。

“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

“立天之道是阴和阳。”

“立地之道是柔与刚。”

“立人之道,是仁与义。”

曹操侃侃而谈,引经据典。

蔡邕心情极好,脸上笑意不断。

像曹操这样的年轻思想者,怎么可能被鸿都门学的污浊感染?